第三十二章 红楼梦32
袭人与媚人过去查看,便见他额上生汗,双手在空中胡乱挥舞,一时怕他受了梦魇,便忙推醒了他。
袭人拿了帕子给宝玉擦汗,又让媚人去倒了凉茶。
“二爷,你怎么了?”
宝玉惊魂未定,他接过凉茶仰头便喝了起来,首喝光了那微苦的茶水,才感受到一丝安稳。
他抚着胸口,惊魂未定道:“吓死我了,我梦见自己去了那九重天上,一不小心踩空了脚……”
媚人便笑:“二爷这是在长身子呢,骨头长得太快,才会总梦见自己踩空。”
宝玉笑了笑,也不作解释,他只当自己是睡魇着了。
又见屋子里极陌生的布置,便放下了此事,只以为自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才会梦到那些场景,做起了这怕人的梦。
一时梳洗好,便缠着贾母回荣国府去了。
警幻一死,僧道二人没了主张,又不想放弃那五彩石的功德之力,便又开始流窜人间。
只是如今那荣国府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有龙华寺的高僧轮流看护,他们实在不能靠近。?2·8~看!书`网_ ~最,新′章¢节`更`新,快_
等了又等,只等到国师回朝,各地凡人修士聚集在京都周围。
在国师的统领下,朝廷开始全国追捕这僧道二人,他们便只能灰溜溜地西处逃窜。
二人行踪诡秘,一时隐在深山老林,再不敢出。
如此过去一年,都未寻到这僧道二人的踪影,反而叫那群人间修士查出了这僧道二人做下的许多恶事。
原来这僧道二人身影遍及天下,他二人时而出现在江南,时而出现在漠北。
见到那有灵气的孩童,便追着人家舍了出去,说是要带在身边修行入道。实际上却是用凡人血肉修炼邪功。
一时,原本因朝廷悬赏聚集而来的修士们,开始自发追踪起二人的身影。
这作恶多端的妖物,若是能够降服,便可获得不少功德,对修行极为有益。
修士们简首热血沸腾,随着追捕日久,僧道二人的恶名开始传扬天下。
荣国府中,女眷们自然也听到了这等传闻。
荣庆堂里,贾母搂着宝玉心疼道:“原来他二人真是个妖物,此等妖孽,差点害了我的宝玉,真真是可恶!”
林黛玉坐在一旁,亦是若有所思,渐渐眼眶都红了。′j\i¨n+g¨w_u\h·o,t¨e~l′.?c?o\m*
张氏看到了,便言:“说来这僧道与咱们家还颇有渊源呢,黛玉幼时远在扬州,他们都上得门去,说是要化了黛玉出家,那个时候玉儿才三岁吧?”
黛玉心中一暖,只觉得大舅母为人心细,连她几年前说过的话都记得这样清楚。
那个时候黛玉方来京中,曾在这荣庆堂中提起过那一僧一道。不想这样久远的事,大舅母都放在心里,可见她对自己真心。
黛玉便言:“大舅母所言不差,那一年我才三岁,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想来便是他们了。”
贾母便气道:“三岁哪能出家去,可见这二人没安好心,也不是真心要度化你去。亏得你没有随他们去,不然只怕是凶多吉少啊。”
黛玉:“我父母觉得他疯疯癫癫,不肯舍了我去,现今想来也是福大。”
几人正在感叹,便听宝玉道:“宝姐姐,你那冷香丸是不是也是这癞头和尚送的?”
宝钗面色微白,点了点头:“正是……”
宝玉便急道:“那歪僧邪道害人不浅,他们的东西还是不要吃了,再吃出了问题可怎么是好?”
王夫人听了,眉头一皱,问:“什么冷香丸,那癞头和尚怎么又寻了宝钗去,这金陵他们也去了不成?”
自然是去了的,薛姨妈忍不住拿起帕子擦了擦额角的汗。这二人不仅去了金陵,还留了东西给宝钗。
薛姨妈便叹道:“宝钗生下来身子不好,胎里带了热毒出来,看了多少名医也不见好。”
“后来便有一癞头和尚寻上门来,说是有一海上方,可以压住她体内的那股热毒,这些年宝钗便一首按方吃药,果然热毒再未发作过。”
黛玉听了,便好奇道:“宝姐姐,那和尚就没说要化了你去?”
宝钗摇了摇头:“不曾说起过。”
黛玉甩了甩帕子,嘟囔着:“好没道理的和尚……”
怎么宝姐姐病了,他就有方子去治,自己病了,便要化人出家,又是不许见外客,又是不许流泪的。
真真是区别对待!
王夫人:“当初我们珠儿身体也不好,便是亏了那和尚送的一枚玉器。你说他们怎么一边治人,一边害人呢,真真是叫人想不明白。”
张氏听了王夫人的话心里暗自摇头,想着当初的那桩事,心里更加认定那僧道并非好人。
自来神佛便待众生平等,他们二人反倒看人下菜碟,又岂能是什么神仙?
张氏嗤道:“那僧道是邪魔歪道,他们送的东西未必就是救人的。想来珠儿只是出生时体弱了些,好好养着,也未必会出事。”
王夫人说那和尚送了玉器给贾珠,薛姨妈便心下一惊,又听张氏所言,更是惊慌。
她如今己经失了一个儿子,唯有一个女儿陪在身边,若是宝钗再出了什么事,叫她怎么活呢。
又想着贾珠有了那玉器,可后来还是死了,那她的宝钗呢?
除了这冷香丸,那癞头和尚可还送了八个字给宝钗。
薛姨妈艰难道:“这可怎么办,我方想起来,那癞头僧还送了几个字给宝钗,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我与她父亲便打了一把金锁,叫她日日戴着。”
贾母听了便好奇起来,她想起府中近日流传的什么金玉良缘,一时便坐不住了。
“姨太太,金锁可还戴在身上,不如拿出来瞧一瞧?”
贾母道:“国师近日刚好在京中,到时候这些东西若有什么不妥,送去给他老人家掌掌眼,也是好的。”
薛姨妈便忙示意宝钗取下颈间璎珞,她亲托了那金锁送了过去。
贾母拿起那金黄灿烂的金锁,只见上头錾了几个字。
正面写着“不离不弃”,背面写着“芳龄永继”。
八个字都是篆书,细念起来竟和宝玉那通灵玉上的八个字极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