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娄晓娥入轧钢厂
李卫国大步穿过采购三科的大办公室,径首走向自己的独立小办公室。他朝正埋头核对票据的刘红英招了招手:“刘姐,麻烦你来一下我办公室。”
刘红英放下手中的钢笔,心下有些嘀咕。李科长平时很少这般正式地叫她。她一进门,就见李卫国拿着暖水瓶,正往一个印着“为人民服务”的白色搪瓷杯里倒水。
“哟,李科长,”刘红英见状笑了起来,“咱们都这么熟了,您这又是倒水又是请坐的,有什么任务首说就行,还用得着这么客气?”
李卫国将温水递到她面前,也在办公桌后坐下,神色是难得的认真:“刘姐,是这么个事。我们科里,马上要进一位新同志了。”
刘红英是何等精明的人物,在轧钢厂待了这么多年,一听这话头,目光微微一闪,心里立刻明白了七八分。她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语气却依旧爽利:“来的这是哪路神仙啊?还得劳您李科长亲自先给我做工作?什么时候来交接?您只管安排。+w,e′i`q,u?x,s¨._n¢e?t+”
李卫国见她把话挑明了,便也不再绕弯子:“来的是娄董的女儿,娄晓娥。上面的意思,是希望刘姐你能费心,手把手带她一个月,让她能把你这摊工作完全接手,熟练上手。”
“娄晓娥?”刘红英愣了一下,显然对这个名字感到极为意外。但她很快反应过来,几乎没怎么犹豫便点了点头,“行,娄董的千金,我明白了。我带她没问题。只不过,”她话锋一转,看向李卫国,“李科长,我这教完了新人,厂里对我是怎么个安排法?您这边有消息吗?”
李卫国身体前倾,压低了声音:“那当然得有安排。刘姐你自己呢?有没有想去的部门?只要在我能力范围内,我一定帮你争取。”
刘红英苦笑一下:“我这把年纪了,还能有啥挑拣?只要别把我这把老骨头下放到车间就行,别的,组织安排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那不能!”李卫国立刻摆手,“娄董也不是那样不讲究的人,娄董给你安排了人事科,怎么样?那边正好也缺个有经验的老同志把关。?x,k¢s·w~x¨.`c~o!m¢但是如果你想去其他部门呢,我也可以帮忙协调一下。”
“人事科?”刘红英的眼睛瞬间亮了。那可是厂里的好去处,工作清闲又体面,是多少人挤破头都想去的部门。她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连连点头,“满意!满意!人事科就行。”
李卫国顺势给她画饼,“那就这么说定了!刘姐你这段时间就多辛苦,努努力,早一天把娄晓娥带出来,你就能早一天去人事科报到上岗!”
刘红英脸上的笑容真切起来,她站起身:“成!李科长,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还有别的事吗?没别的事我就先去忙了,等那位娄小姐来了,我立刻就开始带她。”
“没了,就这事儿。辛苦刘姐了。”
刘红英风风火火地推门出去了。李卫国刚松了口气,时间还没有过去多久,办公室的门又被敲响了。
只见人事科的刘科长领着一个年轻姑娘走了进来。这姑娘正是娄晓娥。
李卫国赶忙起身迎上去:“刘科长!您怎么还亲自过来了?”他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娄晓娥。
刘科长笑着指了指身边的姑娘:“李科长,任务我可是给你带到了啊。这位就是娄晓娥同志,以后就是你们采购三科的人了。人我可就完好无损地交给你了!”
“麻烦刘科长了,还辛苦您跑这一趟。”李卫国连忙道谢。
刘科长摆摆手,又客气了两句,便转身离开了。
办公室里只剩下李卫国和娄晓娥。李卫国便侧身引路:“娄晓娥同志,先来我办公室坐一下吧。”
娄晓娥点点头,跟着他进了小办公室。
门一关上,李卫国便忍不住问道,声音里充满了不解:“娄晓娥,我真的有点好奇,那次吃饭的时候你父亲不是说会把你安排好吗?你怎么会想到来我们轧钢厂?而且还是来我们采购科?”这地方跟她大小姐的身份实在相差太远。
娄晓娥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丝略显复杂的笑容,声音倒是挺大方:“卫国哥,您以后就叫我晓娥吧。我怎么不能来轧钢厂呢?再说,这轧钢厂,以前本来就是我们娄家的呀。我父亲说外面的工作都不怎么安全,还是让我来跟着你混,说跟着你混肯定不会吃亏。”
她顿了顿,像是忽然想起什么重要的事,语气变得认真起来:“对了,我父亲特意让我给您带句话,想请您这几天务必抽空去家里坐坐,他有些事想跟您聊聊。”
李卫国一听这话,心里猛地一紧,连忙下意识地看了眼虚掩的房门,压低声音道:“晓娥,你的意思我明白了。记住,隔墙有耳,凡事还是谨慎点好。”
李卫国和娄晓娥简单寒暄几句,结束了这次短暂的私下交谈。他推开办公室的门,朝外间大办公室朗声喊道:“刘姐!麻烦您过来一下!”
正伏案忙碌的刘红英闻声抬头,心里立刻有了数,怕是那位“特殊的新人”到了。她利落地应了一声,放下手中的表格,快步走向科长办公室。
一进门,刘红英的目光便落在了那位穿着体面、气质与众不同的年轻姑娘身上,心里暗道“果然是她”。
李卫国见双方都己到位,便笑着抬手引见,他的声音温和却带着正式的意味:“刘姐,给您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娄晓娥同志,从今天起就加入我们采购三科了。” 接着,他转向娄晓娥,语气同样认真:“晓娥,这位就是刘红英,刘姐。刘姐是咱们科里的老资格,业务能力顶呱呱,经验尤其丰富,你以后要接手的那一摊工作,目前全是刘姐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