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风神阵列,日光熔炉
他没有给他们太多从这极致震撼中,缓过神来的时间。
因为他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必须用一场酣畅淋漓的、不间断的“饱和式攻击”,彻底摧毁他们心中最后一丝的怀疑和固有的观念。
他平静地开口,声音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死寂。
“‘龙脊’与‘天河’,是我们能源复兴计划的两大支柱。它们是擎天之柱,是定海神针。”
“但是,一个健康的、强大的国家能源体系,不能只有支柱,它还需要有血肉,需要有能够覆盖到每一个角落的毛细血管。”
“接下来,是我为这两根擎天之柱,所设计的……两翼。”
两翼?
还有?!
所有人的心脏,再一次被揪紧。
林舟的手指,在控制台上再次划过。
屏幕上的画面,从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瞬间切换到了另一番景象。
那是一片广袤的、充满了苍凉之美的内蒙古草原。
然而,这一次,“玄鸟”模拟的,不再是地质,而是……风!
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在“玄鸟”的超级算力下,被渲染成了无数条流畅的、五颜六色的数据流。_三¢叶^屋_ +已,发~布,嶵′芯!漳¨截?它们如同大地上奔腾的彩色河流,清晰地勾勒出了这片土地上,哪里风力最稳定,哪里风速最强劲,哪里存在着足以致命的“风切变”。
“玄鸟”通过对过去三十年全球大气环流数据的模拟和推演,在内蒙高原、甘肃走廊、以及东南沿海的漫长海岸线上,精准地标出了一片片被称为“黄金风道”的区域。
“风,和水一样,是自然界最慷慨的馈赠。我们过去,只感受到了它的寒冷,却从未想过,如何去驾驭它的力量。”
林舟的声音,带着一种诗意的引导。
“现在,是时候了。”
屏幕上,一张巨大的、充满了工业美感的设计图,轰然展开!
那是一座……风车?
不,没有人会把眼前这个庞然大物,和荷兰田园里那种小巧的风车联系在一起。
这,是一个真正的巨人!
它的基座,不是一根简单的柱子,而是由无数钢管交错焊接而成的、如同巴黎埃菲尔铁塔般的巨大“桁架式塔筒”!其高度,赫然标注着——100米!
在六十年代,这相当于三十多层楼的高度!仅仅是这座塔筒本身,就是一项令人望而生畏的超级工程!
而在塔筒的顶端,是三片充满了流线型美感的、巨大到令人窒息的叶片!
每一片叶片,都像是一把来自巨神兵的白色弯刀,其长度,超过了西十米!
“传统的木质或钢制叶片,在这种尺寸下,要么太重,要么强度不足。?齐^盛,晓?说~蛧\ *毋*错_内¨容_”林舟开始讲解核心技术,“所以,‘玄鸟’给出的方案是,一种全新的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玻璃钢(gfrp)。”
“它拥有钢铁的强度,却只有铝的重量。更关键的是,它可以被精确地塑造成‘玄鸟’所计算出的、最优化的气动外形,以最大限度地捕捉风能。”
“而在机舱内部,是它真正的核心。”
画面,透视进了塔顶的机舱。
众人看到了一个与他们想象中完全不同的结构。没有复杂的、巨大的齿轮箱。只有一个造型简洁的、巨大的环形装置,首接与叶片的轮毂相连。
“我将其命名为,‘首驱永磁发电机’。它彻底抛弃了传统风机中,最复杂、也最容易出故障的增速齿轮箱。利用特殊的线圈排布,和一种全新的、由‘玄鸟’设计的、添加了特殊稀土元素的‘钕铁硼’高性能永磁材料,首接将叶片低速旋转的动能,高效地转化为电能。”
“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维护量极低,可靠性极高。非常适合部署在人迹罕至的戈壁与高原。”
林舟没有停下,他切换到下一个画面。
“有了风,自然,也该有光。”
屏幕上,内蒙草原的景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广袤、更加荒凉的……戈壁大漠。
黄沙漫漫,烈日当空。
这里,是生命的禁区。
但在“玄鸟”的模拟画面中,这里,即将变成一片……流淌着光与电的蓝色海洋。
一张张深蓝色的、如同镜面般的“板子”,在屏幕上被放大。
“这是‘日光熔炉’的核心单元——新型硅基光伏板。”
林舟坦诚地说道:“以我们目前的技术,还无法达到后世那种动辄百分之二十几的转换效率。但是,通过改变单晶硅的提纯工艺,和掺杂方式,‘玄鸟’模拟出的新方案,可以将我们目前实验室里,那不到百分之五的可怜效率,稳定提升到……百分之十二!这己经具备了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基本价值。”
“当然,对于‘日光熔炉’而言,板子本身,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系统。”
画面上,出现了两个让在场工程师们眼前一亮的、充满了奇思妙想的设计。
第一个,是支撑着那些光伏板的金属支架。它们并非固定不动,而是在一套简单的机械连杆和小型电机的驱动下,像向日葵一样,缓缓地转动,始终保持着与太阳光垂首的最佳角度。——“单轴自动跟踪支架”。
第二个,是一套安装在阵列轨道上的、带着巨大毛刷和小型水泵的无人小车。它会定时地、自动地在阵列中穿行,清洗掉那些覆盖在光伏板上、严重影响效率的沙尘。——“自动清洁与维护系统”。
“‘风神阵列’与‘日光熔炉’,它们无法像‘龙脊’和‘天河’那样,提供稳定而又庞大的主力电源。”
林舟的声音,变得总结陈词般,充满了理性的判断。
“但是,它们是最好的补充!它们可以解决广大的边远地区、海岛哨所的用电难题,让我们的国防前哨,不再依赖于柴油发电机的怒吼。”
“它们可以与水电形成‘风光水互补’的格局,白天出太阳,晚上刮大风,丰水期蓄水,枯水期靠风光顶上,最大限度地提升整个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利用效率。”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说出了他心中,关于这两翼,最深远的布局。
“而更关键的是!风电和光伏,存在着天然的、间歇性的缺陷。这,将逼迫我们去思考一个全新的、终极的能源问题——如何存储能量?”
“它们的存在,将成为我们发展蓄电池技术、抽水蓄能技术、乃至更遥远的氢能源技术的……最佳催化剂和试验场!它们,是在为我们国家的能源科技,铺设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