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北斗核心

在宋将军和更高层级的绝对意志下,一个代号为“北斗核心”的绝密项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最高优先级,强行上马。.1-8?6,t¢x,t′.\c?o¨m.

项目组的地址,就设在“玄鸟”计算机房隔壁,一间刚刚清空、连墙壁上的石灰水味儿都还没散干净的特级保密车间里。

此刻,这间足以让全世界任何情报机构都为之疯狂的车间里,气氛却压抑得能滴出水来。

没有庆祝,没有豪言壮语。

几十位从全国各地用军机连夜“请”来的,龙国在材料学、微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最顶尖的泰山北斗,正围着一张巨大的会议桌,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困惑,以及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在他们面前,摆着一张由林舟亲手拟定的,堪称“魔鬼清单”的物料和技术需求表。

而林舟本人,依旧是那副雷打不动的淡定模样,捧着他的搪瓷缸子,悠闲地吹着热气,仿佛眼前这场足以决定国运的攻关会议,跟他没什么关系。

他心里正在暗自盘算:【gps的核心技术,在21世纪看来不算什么,但要把它的接收终端,用60年代的技术塞进一个火柴盒里,确实有点为难这帮老专家了。!比¢奇,中¢蚊?王′ `更~芯·最`全.不过嘛,有‘玄鸟’这个超级外挂在,为难一下,也就过去了。】

第一个崩溃的,是负责材料攻关的老专家周学谦。

老周在冶金和特种材料领域干了一辈子,一双手常年被各种化学试剂和高温熔炉熏得又黑又糙,戴着一副比啤酒瓶底还厚的老花镜。他此刻正颤抖着手,捏着那张薄薄的清单,仿佛那不是一张纸,而是一块烧红的烙铁。

“林……林工……”老周的声音干涩沙哑,他抬起头,那双深度近视的眼睛里,充满了血丝和一种近乎绝望的茫然,“您……您这份单子,我……我看不懂啊!”

他指着清单上的第一项,声音都变了调:“‘亚微米级超高精度微机电陀螺仪’……林工,‘微米’是什么单位我懂,可这‘亚微米’……咱们现在能做出来的最精密的陀螺仪,误差还得用‘丝’来算!您这要求,比瑞士人造的顶级表芯还要精密上百倍!这己经不是用车床能磨出来的东西了,这是要用……用神仙的绣花针去雕刻啊!”

他没等林舟回答,手指又哆哆嗦嗦地移到下一项。

“还有这个,‘抗辐照加固型砷化镓芯片基板’……砷化镓是什么,我们实验室里是有一小块,比金子还贵!但您这‘抗辐照加固’……指标要求高到离谱!别说咱们国内根本造不出来,我敢打赌,就是鹰酱和毛熊,他们也绝对拿不出这种东西!”

老周越说越激动,他猛地一拍桌子,那张写满风霜的脸上,满是悲愤和无力。/咸¨鱼/看?书\ ^已/发!布+蕞′芯.章?劫.

“林工!我们是搞材料的,不是变戏法的!您单子上的这些东西,有一大半我连听都没听过!这……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你让我拿一堆泥巴,去烧出金刚石来,我……我做不到啊!”

老周的这番话,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所有人心上。如果说连最基础的材料都解决不了,那后面的一切,都成了空中楼阁。

车间里的气氛,瞬间又凝固了几分。

紧接着,负责电子工程的总工程师李卫国,也站了起来。

老李是个典型的工程师,性格严谨,不苟言笑。他手里正拿着一个高倍放大镜,对着林舟摊开在桌上的另一张图纸,仔仔细细地看了足有十分钟。

那张图纸上画的,就是“北斗核心”的电路设计图。整个核心部件,只有一个火柴盒大小。

老李放下放大镜,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那口气里,带着浓浓的凉意。

“林工,”他推了推眼镜,指着那张在所有人看来如同天书的电路图,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如果我没看错的话,您是想在这么一个……只有指甲盖几倍大的电路板上,把信号接收、伪码解调、卡尔曼滤波、定位解算、还有弹道修正指令生成……所有功能,全都塞进去?”

他的话,让在场所有电子专家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其中的任何一项功能,单独拿出来,都需要一个不小的电路板和一堆分立元件才能实现。而林舟,要把它们全部压缩进一个火柴盒里!

“这……这集成度……”老李的嘴唇有些发干,“据我所知,鹰酱他们最新的晶体管计算机,一个机柜也就集成了几千个晶体管。您这张图纸上的集成度,己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水平!这根本不是我们这个时代能做出来的东西!”

他没有停顿,继续抛出了一连串致命的工程问题。

“还有散热!这么高的集成度,功耗肯定小不了。这么小的体积,热量怎么散出去?它自己就能把自己烧坏了!”

“电磁兼容性!无数条电路挤在一起,互相之间就是最强的干扰源!到时候信号没收到,先被自己的杂波给淹没了!”

“最要命的是生存能力!”老李的声调陡然拔高,“这玩意儿是要跟着导弹上天的!它不是在实验室里娇生惯养的宝贝!导弹发射时那几十个g的巨大过载和剧烈震动,它能扛得住吗?飞出大气层,宇宙里的高能粒子流和电磁辐射,随便来一下,它就得变成一块昂贵的砖头!到时候,咱们的‘冬风’,就真成了飞出去就找不着北的铁疙瘩了!”

如果说老周的质疑是“没有米”,那老李的质疑就是“就算有米,也做不成这锅饭”!

技术上的可行性,工程上的实现难度,这两座大山,压得在场的所有专家都喘不过气来。

就在这时,一个阴阳怪气,带着几分幸灾乐祸的冷笑声,在角落里响了起来。

众人回头一看,正是那位上次被“天眼制导”概念震得当场失态的钱院士。

这位老专家在回去后,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越想越觉得这里面有诈。今天这场会议,他就是抱着挑刺和看笑话的心态来的。现在,看着老周和老李提出的这些无法解决的难题,他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了林舟的“把柄”,找回了场子。

“哼!我说什么来着?”钱院士慢悠悠地站起身,双手背在身后,一副“我早就料到了”的先知模样,环视着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