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制造碳纤维设备

林舟笑了笑,"理论上完全可行,实践中肯定会有困难,但我相信能够克服。*墈?书*屋`晓¨说¨徃, !首¢发′"

赵部长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我相信你。明天上午来我办公室,我们一起制定详细计划。"

等赵部长离开后,林舟重新投入到设计中。既然高温陶瓷无法获得,他必须想办法规避这个问题。

"如果将碳化过程分段进行..."林舟突然灵光一闪,"低温碳化可以用现有的不锈钢材料,高温石墨化..."

他脑中闪过另一个想法——电弧加热!利用电弧直接加热碳纤维,而不是加热炉体,这样就可以避开材料的限制。

"对,就是这样!"林舟兴奋地一拍桌子,迅速在图纸上勾勒出一个全新的设计方案。

整整一夜,林舟没合过眼,办公室的灯一直亮到天明。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时,他终于完成了初步设计方案——一套"土法上马"但核心工艺精确可控的初代碳纤维生产线。

这套设备被他分解成五个主要部分:原丝制备单元、预氧化炉、低温碳化炉、高温石墨化装置和表面处理系统。每个部分又包含数十个复杂的子系统,总共涉及上千个零部件。

林舟伸了个懒腰,感觉浑身的骨头都在嘎嘣作响。_鑫¨完?本/鰰.栈^ ¨免*肺-跃·独\他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早上七点,该去见赵部长了。

一周后,军工部西郊基地。

"同志们,今天召集大家来,是要执行一项特殊任务。"赵部长站在会议室前,面对着二十多位精挑细选的高级技工和工程师。

"这项任务代号'碳鸟',属于'苍鹰'计划的子项目,保密级别最高。"赵部长语气严肃,"具体内容由林工来介绍。"

林舟走上前,环视一圈,都是熟悉的面孔——这些都是他在"猛龙"坦克和"银星"计算机项目中合作过的精英。

"同志们,我们要制造一种全新的设备,用于生产一种名为'碳纤维'的革命性材料。"林舟开门见山,"这种材料将彻底改变我国的航空航天工业。"

他简单介绍了碳纤维的性能特点,然后开始分发任务,"为了保密,我们将采取分段制造的方式。每个小组只负责特定零件的加工,不必了解整体功能。"

技工们面面相觑,这种高度保密的作业方式他们并不陌生,但通常只用在最核心的军事项目上。*顽,夲?神¢颤~ ′首.发+

"这是第一批图纸,"林舟递给各小组长一叠厚厚的设计图,"每个零件都有详细的加工要求和公差标准。有任何技术问题,直接找我。"

年轻的李师傅翻看着手中的图纸,忍不住问道:"林工,这些零件...看着像是某种纺织设备?但又有很多高温元件..."

"不要猜测,李师傅。"林舟笑了笑,"按图纸加工就行,到时候你会看到成品的。"

就这样,"碳鸟"项目正式启动。林舟将整套设备的制造分散到十几个不同的车间,每个车间只负责特定的零部件,互不知晓彼此的工作内容。

"林工,您要的特殊钨棒来了,但公差有点问题。"一个月后,机械加工车间的老王急匆匆地找到林舟。

林舟放下手中的图纸,跟着老王来到车间。一根粗大的钨金属棒正放在工作台上,几个技工围着它测量。

"偏差有多大?"林舟问道。

"外径超了0.02毫米,内孔小了0.03毫米。"老王愁眉苦脸地说,"按您的要求,公差不能超过正负0.01毫米。但这材料太硬了,加工起来特别困难。"

林舟仔细检查了一下,思考片刻,"内孔小了没关系,可以用电火花加工修正。外径超了...得想办法。"

"要不重新做一根?"老王提议。

林舟摇摇头,"材料太珍贵了,不能浪费。这样吧,我们改一下配合的零件尺寸,把轴承座内径加大0.02毫米。"

老王一脸为难,"可是轴承座已经加工好了啊..."

"那就重做轴承座,钨棒更难得。"林舟当机立断,"另外,通知所有车间,今天下午四点开一个技术协调会,所有关键零件的加工问题一起解决。"

类似的情况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林舟不得不在各个车间之间奔波,亲自解决各种技术难题。有时是材料不达标,有时是加工设备不足,有时是工艺流程需要调整...

最让林舟头疼的是高温石墨化装置的电极系统。这部分需要承受3000c的高温,普通材料根本无法使用。经过反复试验,他最终决定采用特殊处理的石墨电极,并设计了一套水冷系统来保护周围的零部件。

"林工,这个电极的形状太复杂了,我们的设备加工不了。"电气车间的张师傅抱怨道。

林舟检查了一下图纸,"确实有难度。这样吧,我简化一下设计,改成分段式的,每段都是简单形状,然后组装起来。"

当晚,林舟就修改了图纸,将复杂的电极系统拆分成二十多个简单零件,每个零件都能用现有设备加工。

三个月过去了,各种零部件陆续完成,开始向最终的组装地点——一个位于基地深处的独立厂房——运送。

这座厂房外表平平无奇,但内部经过了特殊改造:增强了地基承重能力,安装了大功率变压器,铺设了特殊的水冷管道,还配备了先进的通风系统。厂房周围设置了三道警戒线,没有特殊通行证,任何人都无法靠近。

"今天开始组装预氧化炉。"林舟站在厂房中央,指挥着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搬运各种零部件。

预氧化炉是整套设备中体积最大的部分,总长超过20米,分为多个温区。每个温区都有独立的加热元件、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系统。

"小心点,这些温度传感器很精密。"林舟亲自监督着安装过程,不时提醒工人们注意细节。

李师傅好奇地看着这个庞然大物逐渐成形,忍不住问道:"林工,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啊?怎么看着像是一个超长的烤箱?"

林舟笑而不答,只是继续指挥安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