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强大的分析能力

"这是一套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林舟解释道,"可以用来绘制和修改工程图纸。\b!i·q¢i¨z*w¨w?.*c^o!m¨我来演示一个简单的例子。"

他开始在电传打字机上输入一系列命令:

"new"

"rect 10,10,30,20"

"circle 40,15,5"

"line 30,15,35,15"

每输入一个命令,电传打字机就会打出一些看似杂乱的字符。但当一系列命令执行完毕后,纸上竟然"画"出了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形状——通过巧妙排列的字母和符号,勾勒出了一个带连接杆的矩形和圆形组合体!

"这...这是图形?"一位专家难以置信地盯着那张纸,"用文字字符绘制的图形?"

林舟点点头:"限于当前输出设备的限制,我们只能用字符模拟图形。但本质上,计算机内部存储的是精确的数学模型,而不是这些字符。"

他继续输入命令:"dim 10,10,30,10"

电传打字机立即在图形下方标出了尺寸:"20.00"

"现在,让我们修改这个零件的尺寸,"林舟输入:"modify rect 10,10,40,20"

瞬间,整个图形被重新打印出来,矩形部分变长了,而且所有相连的元素都自动调整了位置!

会议室里爆发出一阵惊叹声。^微\趣\小^说~ _首^发-

"太不可思议了!"一位军工设计院的老工程师激动得声音发颤,"图纸可以直接修改?不需要重新绘制?"

林舟微微一笑:"不仅如此,这个系统还可以进行更复杂的操作,比如旋转、镜像、阵列排布,甚至可以计算质量、惯性矩等物理特性。"

他快速演示了几个命令,让那个简单的零件进行了90度旋转,然后创建了一个镜像副本,最后将两个零件组合成一个新的部件。

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而传统的工程绘图,可能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类似修改。

"这...这简直是魔法!"设计院的工程师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如果我们的坦克设计能用上这种系统..."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在场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设计效率将提升数十倍,修改和优化将变得异常简单,新型号的研发周期可能从年缩短到月!

林舟并没有给他们太多消化的时间,接着输入了新的命令:"exit"

"load dragon_engineer"

电传打字机再次响应:"正在加载 dragonengineer v0.1 工程计算系统..."

"这是一套专门用于工程计算的软件,"林舟解释道,"可以处理从简单的力学分析到复杂的弹道计算等各种工程问题。-兰!兰~蚊^学. ~冕~废¨悦^毒,"

他输入了一个看似简单的命令:"ballistic"

系统立即返回一个表格模板,要求输入各种参数:口径、弹丸质量、初速、风速、温度、湿度、海拔等等。

林舟迅速填入了一组数据,这些数据描述的是一个中型坦克炮在特定条件下的射击情况。

"计算开始。"他按下回车键。

不到三秒钟,电传打字机就开始高速打印出一系列数据和曲线(用字符绘制):完整的弹道轨迹、飞行时间、落点误差、动能变化曲线、穿甲能力预测...详细程度令人瞠目。

"这...这..."一位弹道学专家几乎说不出话来,"这种计算通常需要一个专业团队工作几天!而且精度...精度似乎比我们的手算还要高!"

林舟点点头:"计算机不会疲劳,不会出错,只要模型正确,结果总是准确的。"

他接着展示了系统的另一个功能:"现在,让我们看看如果改变初速,会对弹道产生什么影响。"

他简单修改了一个参数,重新计算。系统立即给出了新的结果,并自动对比了两次计算的差异,甚至用字符绘制出了两条弹道曲线的叠加对比图!

"参数敏感性分析!"一位专家惊呼,"这是...这是我们弹道设计中最耗时的环节之一!"

"没错,"林舟解释道,"有了这个系统,设计师可以在短时间内尝试数十甚至数百种不同的参数组合,快速找到最优解,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每次修改都需要重新经历漫长的计算过程。"

林舟继续演示了系统的其他功能:结构强度分析、热力学计算、流体动力学基础模拟...每一项都引发了专家们的阵阵惊叹。

特别是当他演示了一个简化的坦克炮塔旋转系统的动力学模拟时,炮塔设计专家几乎要跪下来了。

"这...这简直是梦想成真!"他颤抖着说,"我们一直希望能预先模拟炮塔的运动特性,但手算太复杂,只能造出实物原型再测试...这要是能用在'猛龙'上..."

这句话像是打开了闸门,会议室内的军工专家们突然意识到这项技术的真正价值所在。

"如果能用在导弹设计上..."

"飞机气动外形优化..."

"火箭发动机燃烧模拟..."

"装甲防护结构分析..."

专家们七嘴八舌,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设计与研发世界。

林舟让他们讨论了一会儿,然后继续他的演示:"最后,我想展示一下这台计算机在'猎-歼'火控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这句话立刻让会议室安静下来。"猎-歼"系统是林舟主导的新一代坦克火控系统,已经在"猛龙"坦克上初步验证,显示出惊人的性能,但体积庞大,可靠性还有待提高。

林舟在电传打字机上输入了一连串命令,启动了一个特殊的模拟程序。

屏幕上出现了一系列复杂的参数和计算过程,模拟了一个坦克在行进中遭遇移动目标的场景:系统自动计算弹道补偿、目标移动预判、风速影响修正...最终给出精确的射击解决方案。

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两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