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无法想象的结构

林舟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螺丝刀。.暁!税!宅+ ¨首?发′

他弯腰在"铁盒子"侧面摸索了几下,找到几个隐蔽的螺丝孔,动作娴熟地拧开。

"我可以直接展示内部结构,这样更直观。"

钱德胜下意识地挪动椅子,靠近了几分。

虽然他不愿承认,但专业的好奇心已经压倒了对林舟的偏见。

其他专家也不由自主地围拢过来,脖子伸得老长,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林舟小心翼翼地卸下铁盒的顶盖,露出了内部结构。

"嘶——"

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此起彼伏。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盯着箱体内部——那里没有他们熟悉的庞大电子管阵列,没有密密麻麻的晶体管和电阻电容组成的"森林",没有错综复杂的粗大导线。

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块整齐排列的电路板,上面镶嵌着许多小方块状的元件——正是半导体实验室生产的那些初级集成电路芯片!

这些芯片通过细如发丝的导线和精密的焊点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紧凑的系统。

整个内部结构的精密度和集成度,完全超出了在场所有专家的认知范围。

"这...这..."王明几乎是跌跌撞撞地冲到了桌前,声音因为过度激动而变形,"集...集成电路!全是集成电路!"

他指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芯片,脸涨得通红:"这些...这些是我们实验室的产品!但是...但是这种连接方式...这种架构...天呐!"

王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声音颤抖得像片秋叶:"林工,你是怎么做到的?这种集成度...这种系统架构...我们连想都不敢想啊!"

电子科学院的一位老院士——被尊称为"计算机之父"的刘教授,此刻竟然像个孩子一样扑到了装置前面。`二_八`看~书?网¨ ?耕/薪~最*快`

他的双手不受控制地颤抖着,眼镜片后的眼睛瞪得滚圆,几乎贴到了电路板上。

"没有管子...没有大的晶体管...全是这些小方块..."刘教授语无伦次,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惊,

"它们怎么协同工作的?散热呢?稳定性呢?这颠覆了所有的设计原则!"

另一位专家指着一块核心电路板,声音嘶哑:

"这是...中央处理单元?不可能...这么小?我们的计算中心那台机器,光cpu就占了一整个柜子啊!"

会议室内的气氛已经完全失控,专家们争先恐后地挤到样机前,有人甚至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那些芯片的连接方式。!伍¨4?墈/书′ *首\发?

原本严肃的会议,此刻更像是一群孩子围观一件奇特的玩具。

林舟站在一旁,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并不急着解释。让这些"权威"们自己去发现和震惊,效果比任何解释都要好。

"这种架构...完全颠覆传统..."一位专攻系统结构的教授喃喃自语,"我研究计算机三十年,从没见过这种设计思路...它不是简单地把晶体管集成到芯片上,而是...而是一种全新的系统观念!"

赵部长和王部长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闪烁着难以掩饰的兴奋和震惊。

他们虽然不是技术专家,但也能从这些泰斗级人物的反应中,判断出林舟这项成果的分量。

"林工,"赵部长清了清嗓子,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这台...计算机,除了体积小,还有什么优势?"

林舟点点头,终于开口:"各位专家的观察非常准确。这台计算机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集成电路架构,而不是传统的晶体管或电子管架构。"

他走到样机前,用笔指着几个关键部件:"传统计算机的各个功能单元是分散的,通过大量导线连接,不仅体积庞大,而且可靠性低,功耗高。而集成电路将多个功能集成在一个小芯片上,大幅减少了连接点,提高了可靠性,降低了功耗,同时还能提升运算速度。"

听到这里,专家们脸上的表情更加震惊了。

"提升运算速度?"钱德胜终于从沉默中恢复过来,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甘和挑战,

"林工,这我就不信了。我们国家最快的计算机,每秒能进行几千次基本运算,你这个小盒子,怎么可能比它还快?"

林舟不急不躁,微微一笑:"与其争论,不如直接测试。我已经准备了一个简单的演示方案。"

他从保密箱里取出几张打印纸:"这是一个常见的弹道计算问题,包含风速、温度、气压等多变量,需要进行大量迭代运算。正好,军工部计算中心的晶体管计算机就在隔壁,不如我们进行一次真实对比?"

赵部长立刻点头:"好主意!王部长,请立即安排计算中心准备测试。"

十分钟后,一行人移步到了隔壁的计算中心。

这是一个宽敞的房间,中央摆放着几个巨大的金属柜,里面闪烁着各种指示灯,嗡嗡的风扇声不绝于耳。

这就是军工部引以为豪的晶体管计算机,进口自北极熊,当时国内的顶尖设备。

计算中心的工作人员早已按照指示做好准备,两位操作员站在控制台前,等待命令。

林舟也将他的"铁盒子"放在一张桌子上,重新连接好电源和电传打字机。

"测试很简单,"林舟向大家解释,"同样的弹道计算问题,两台计算机同时启动,看谁先得出结果,以及结果的准确性。"

他将一张写满参数的纸递给计算中心的操作员,自己也拿了一份相同的。

"准备好了吗?"赵部长问道。

操作员点点头:"随时可以开始。"

"开始!"

随着赵部长一声令下,测试正式开始。

计算中心的晶体管计算机立刻运转起来,风扇声骤然增大,各种指示灯疯狂闪烁,两名操作员飞快地在控制台上输入参数,然后启动计算程序。

同时,林舟只是简单地在电传打字机上输入了几行命令,然后按下回车键。

计算中心的大型计算机嗡嗡作响,散热风扇全速运转,仿佛正在进行一场艰苦的"战斗"。

操作员紧张地盯着输出窗口,等待结果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