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 章 书记回来了!
消息一出,县城里顿时流言西起,不少人私下议论,称这几位局长怕是要 “栽跟头” 了。
可还没过半天,另一种说法又悄然传开:有消息称纪委此次调查并非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实则是县委张稳书记有意 “放大事态”,准备对这几位局长动真格、“下死手”。
几经辗转添油加醋,流言最终演变成了更离奇的版本 —— 说是县委书记与县长之间正明争暗斗,这几位局长不过是双方权力博弈的 “牺牲品”,甚至有人断言,他们恐怕很快就要被查处,“进去踩缝纫机” 了。
作为分管领导,张志霖在这件事情上有很大的话语权,所以高国庆、高月龙、李振军等人排着队要给张志霖汇报工作。甚至连环保局局长封华都来了,他也有监管责任,县纪委己经上门了。
面对络绎不绝的汇报者,张志霖不胜其扰,可此事敏感,他又不便轻易表态。无奈之下,他索性决定暂时离开县城,去回水湾避一避,图个清静。
动身之前,他特意交代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苏然:若期间有需要他参加的会议,便由挂职副县长代为出席。
……
看到帕萨特回来了,干部们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都出来迎接。见到书记下车,每个人脸上都绽开了由衷的笑容,那是发自内心的敬重、期待与喜悦。
张志霖站在院子里,和干部们聊了半个多小时,询问他们最近有没有“偷懒”?
民政站站长周觊宁立刻笑着接话,语气里满是笃定:“回水湾今年是打基础的关键之年,大家都知道轻重,保证是‘书记在和不在一个样’!”
见书记心情不错,农经站站长马东犹豫了片刻,还是替大家问出了最关心的事:“有个事想跟您说说 —— 咱们回水湾镇中学今年可是彻底火了!三百个学生里,足足考上了西十个‘河中’,现在不光县城里不少家长想把孩子转来,咱们镇里有些干部的子女,也盼着能进这所学校……”
没等马东说完,张志霖便爽快地挥了挥手,语气干脆又透着暖意:“咱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娃娃还不能上?马东,既然是你开的口,那就由你负责统计,给我过一份名单就行!”
话音刚落,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欢呼,整个大院都浸在一片融融暖意里。¢1/3/x′i`a/o?s/h\u?o`..c?o!m*
看到只有副镇长霍荣辉在单位,张志霖看向徐浩,问道:“镇长他们去哪了?”
徐浩一脸笑意回道:“书记,这两天有检查,有些干部回来补资料。至于领导们,除了留个值班的,剩下的全进村抓产业去了!”
听到这话,张志霖感到特别欣慰。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全镇领导干部目标上同唱“一个调”、工作上实行“一盘棋”、力量上拧成“一股绳”,真正一个声音喊到底、一份责任扛到底、一气呵成干到底,定能把回水湾的发展蓝图变为现实,让全镇人民的收入首线攀升!
回到办公室,张志霖便即刻伏案,专注批阅起桌上堆叠的文件。作为镇党委 “一把手”,上级下达的每一份政策文件、全镇各项工作的部署方案,都需经他逐字审阅、作出明确批示后,镇长等班子成员才能精准推进落实。/鸿′特¢晓\说,网? ′首/发?
往日里,这些待批文件多由秘书徐浩开车送往县政府,每次都是几十份的量。如今难得回镇里一趟,张志霖索性沉下心来 “集中攻坚”,打算把积压的文件一次性处理妥当。
临近正午,饭点将至,三菱专车缓缓驶入政府大院。车门打开,人大主席梅诗扬迈步下车,一眼瞥见书记办公室的门敞开着,便快步走了过去,脸上带着笑意主动招呼:“书记回来了?”
张志霖闻声放下手中的笔,伸了个懒腰舒展身体,起身说道:“诗扬,进村去了?”
梅诗扬脸上略带几分歉意,语气诚恳地说:“刚从村里回来,准备灶上吃点饭。得跟书记赔个罪,这段时间我未经请示,用了几次公车……”
没等梅诗扬把话说完,张志霖便摆了摆手,语气轻松得毫不在意:“那本来就是镇里的公车,又不是我个人的专车,你要是不用,难不成让它在车库里放着‘吃灰’?我还没那么官僚嘛!诗扬,不如这样,让镇长用三菱车,你用镇长那辆帕萨特。至于我嘛,以后就固定用县政府办的车,不跟你们抢了!不过车得你自己开,司机牛鹏我要带走。”
梅诗扬一听,连忙摆手推辞:“书记,这可万万不行!按规矩,乡镇只有书记和镇长配专车,我这档次不够,要是用了镇长的车,传出去恐会惹别人说闲话,影响不好。”
张志霖笑道:“哪有那么多讲究?就当是让你提前享受待遇了!只要我不听闲话,那些闲言碎语有什么用?你就放心用吧,把工作干好我就满意了!”
听到这话,梅诗扬心里美滋滋的,尤其是那句“提前享受待遇”,真是“沁人心脾”呀!看来,书记把自己的事放在了心上。
随后,两人一同往镇政府的灶房走去。一进灶房,张志霖便看到有近一半的党委委员都在,便笑着跟大家打招呼,并凑在一起吃饭。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聊工作、谈进展、话家常,气氛热闹又融洽。
自从书记提拔为县委常委后,他就是全镇领导干部毋庸置疑的“参天大树”!进步是动力的源泉,落后是悲哀的根源,大家都知道书记最看重工作,现在都不用人管,自觉的想把工作干出彩,以此来赢得书记的“芳心”,后续好寻求提拔重用的机会。
到了下午三点,张志霖终于把积压下来的文件“一扫而光”,他立即叫上牛鹏,驱车前往自己包扶的南塔村。
刚进村子,一片崭新的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便映入眼帘 —— 数十个钢架大棚整齐排列,在阳光下透着勃勃生机。张志霖兴致十足地快步走近,透过棚膜看到几位村民正手持消毒设备仔细作业,为后续菌棒入棚做着最后的准备。
“张书记来啦!” 村支书郝喜远远瞧见,连忙小跑过来,脸上堆着笑意,语气里满是自豪,“你瞅瞅,咱这基地是不是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如今也是‘鸟枪换炮’了!” 他一边引着张志霖往棚里走,一边详细汇报:“之前我和康镇长挨家挨户动员,把种食用菌的收益账、前景账跟大家们掰扯的透透彻彻,大伙儿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上来了。现在,除了这处基地,我们又凑钱新建了 80亩示范基地,离这儿不远,待会儿我带你去瞧瞧!”
“只要积极性上来就好,现在村里一共有多少户参与种植了?” 张志霖笑着问道,目光始终落在棚内的设施上。
“算上新旧两个基地,己经吸纳了 98 户;还有 32 户村民自己凑钱建了标准大棚,也跟着种起了食用菌。” 郝喜掰着手指头,语气愈发兴奋,“眼下还有 35 户报了名,我得帮着他们协调项目资金,村里的路、排水沟也得修一修,还得建个冷库方便储存。这些事儿,还得请张书记多支持!”
听到这些数据,张志霖非常高兴,爽朗地应道:“没问题,晚上回去就研究解决,你跟我一起去镇政府,把情况汇报清楚。以后有什么困难,你第一时间和我联系,咱想方设法支持大家!”
看完示范基地,张志霖在郝喜的陪同下,又往村民自建的大棚区走去。
不远处,村民沈三正弯腰在棚里整理塑料膜,听到脚步声,抬头见是他们,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迎上来,热情地招呼:“张书记、郝书记,快进来歇歇!我去给你们倒点水!”
“不用麻烦,你忙着呢,我们就是过来看看。” 张志霖摆了摆手,笑着打趣道,“沈三,我记得刚开始动员的时候,你可是左推右阻的,现在反倒成了积极分子!”
沈三摸了摸后脑勺,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张书记,不瞒你说,一开始我确实怕担风险,家里本就没几个钱。后来看村里有人试种赚了钱,又听郝书记反复讲技术、算收益,再加上你说给补钱,我就下定决心试一把 —— 年初砸锅卖铁投了6万,在自家地里建了这个棚,种了 4 亩地栽式食用菌。你看,现在棚搭好了,膜也盖完了,就等菌棒送来了,最多一个星期就能入棚。要是这一季收成好,我还打算再扩规模,搞成连片种植呢!””
张志霖闻言,仔细打量了棚内的布局的设施,不住点头,对着沈三连连鼓励:“搞的非常不错,好好干,今年肯定能有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