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 章 小试牛刀

回到回水湾,张志霖利用三天时间,把镇上实施的项目逐个检查了一遍,幸好再未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墈?书·屋_ ·哽*欣^醉-全¨

12月5日,县政府召开常务会,张志霖参会。

前面几个议题和回水湾关系不大,到了第七个议题,县就业局管理局汇报了今年最后一批无息贷款征集审核情况。

当听到回水湾乡仅 58 户村民通过审核时,张志霖的眉头微微蹙起,脸上掠过一丝明显的不悦。

等邓礼汇报完毕后,各位领导依次发表意见。

轮到张志霖时,他抬眼望向邓礼,语气带着几分质询:“我记得回水湾乡最初上报了 72 户,怎么最终只批了 58 户?这未通过的 14 户究竟存在什么问题?”

会议室里霎时安静下来,有些事情大家是心照不宣的,这类贷款名单早己通过县长和分管副县长的默许,每个乡镇的配额都是 “内定” 好的,上会不过是走个形式,极少有人会当众提出异议 —— 即便哪个乡镇有意见,轻易不会在这种场合针锋相对。

但今天偏出了 “二般” 情况。张志霖不仅是副县长,还兼任着回水湾乡党委书记,此刻为乡镇争取权益,名正言顺,谁也挑不出理来。

邓礼被问得一怔,脸上闪过慌乱。他只知道按 “规矩” 卡下了 14 户,具体用了什么借口,那是工作人员的事,他岂会知道?

支吾片刻,他才勉强答道:“张县长,有些是资料不太齐全,有些是资质不太符合要求……”

“资料不全可以通知村民补齐,至于资质就更简单。” 张志霖当即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乡镇干部愿意为他们当保人,还有什么问题?崔家沟村正在大力发展棚栽产业,这些村民眼巴巴盼着这笔贷款搞生产,他们才是最需要扶持的群体!

不能因为些无关痛痒的材料问题就把贷款卡下来,这会严重挫伤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r?c,y,x*s~w..~c^o*m_我看,这份名单还得再好好斟酌。”

见邓礼一脸的尴尬,有些下不来台,县长师博文适时开口打圆场:“回水湾乡刚新建了一百多座大棚,确实急需资金扶持。就业局再重点梳理一下情况,名单提交下次常委会重新研究吧。”

话音落下,张志霖用余光扫了邓礼一眼,对方脸上的不痛快显而易见。

但他心里冷笑:跟回水湾的发展和村民的切身利益比起来,你算个什么东西?明目张胆索要回扣,全县人尽皆知,离踩缝纫机的日子不远了!

常务会结束后,县长师博文前脚进了办公室,就业局局长邓礼后脚就跟着进去了。

别看就业管理局只是人事局的二级单位,但因这几年政策好,这个单位的含金量不亚于职能局,师博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邓礼推了上去,才得以掌控了这个单位。

刚进门,邓礼便一脸悲愤地嚷道:“县长,张志霖明知道名单是您点过头的,还在会上给我难堪,他到底安的什么心?”

师博文皱着眉头训斥:"他是副县长,能跟别的乡镇书记一样吗?你也是不长脑子,为什么偏要卡回水湾的贷款?"

邓礼支支吾吾道:“各乡镇都卡了一些,回水湾贷款户比较多,‘对接’的还不主动,我想着……”

"你想,你想个锤子!" 师博文厉声打断,"我有没有告诉过你,张志霖挂职期满后,留任永安是板上钉钉的事,你连副县长都不放在眼里了?我看你是真的飘了!邓礼,有不少人向我反映就业局的贷款有 ' 猫腻 ',你要是再不收敛些,出了事我可保不了你!"

听到这话,邓礼顿时慌了神,连忙表态:"县长,您最清楚,我工作一首本本分分、勤勤恳恳,不过是得红眼病的人太多,用这些下三滥的手段污蔑抹黑我。?x/i?n.k?s·w+.?c?o·m\我以后一定注意,绝不给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留下可乘之机!"

"回水湾的贷款都放了吧,加起来才一百多万,因为这点钱让副县长对你有意见,太得不偿失。你待会去一趟张志霖办公室,把问题说清楚,态度放好点。"

邓礼虽满心不甘,也只能应道:"好的县长,我待会就去!"

……

人在事中炼,事靠人来扛,事与人本就在相互淬炼中见真章。

领导的“帽子”是组织给的,但威望却是在一次次交锋博弈中站稳脚跟、赢得胜利,方能真正树立。

常务会上敲打了邓礼,最终回水湾的贷款户全部落地,这让张志霖的威信在全县领导干部中悄然提高几分。

12月10日下午,县委书记张稳召开五人小组会,专题研究了人事议题,涉及到回水湾的调整有两人:民政站站长谢万源提拔为纪检书记,综治办主任郑生尧提拔为组织委员。

12月12日,县委组织部考察组来到回水湾,对谢万源和郑生尧进行组织考察。

对此,回水湾的干部们并无意外,因为论能力、论资历提拔他俩是实至名归,书记用人很公道。现在大家更关心的是,两人晋升后腾出的副科级岗位,书记打算用谁?

等考察结束后,张志霖安排徐浩去张晓飞的榨油厂,采购了一批上好的“香油脂”,然后前往省城,和那西个处室“加深感情”,促进项目尽快落地。

12月14日,张志霖拜访了省工信厅县域工业处和规划处,这次连带处室的工作人员都有礼物——两桶“香油脂”。至于处长,则是两条烟和西桶油。

礼多人不怪,两位处长都给了很好的反馈,就差拍着胸脯向张志霖保证,项目就等着上会了。

12月15日,张志霖拜访省发改委,在进工业经济处处长李婷办公室时,无意间瞥见了墙上张贴的干部提拔公示 —— 李婷拟任副厅级领导岗位。

推门而入时,张志霖脸上堆着热忱的笑意,率先开口道:“李处长,刚在门口瞧见了您的拟任公告,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可喜可贺呀!”

李婷此刻心情正好,闻言笑着打趣:“你小子倒是消息灵通,老实说,上次来的时候是不是就打探到什么风声了?”

张志霖连忙摆手,语气诚恳又带些玩笑意味:“处长您可别冤枉我,上次那真是无心之言,万万没想到竟一语中的了!您要是能到河中市任职,那我可就有了实打实的‘靠山’啦!”

这话让李婷心里微微一怔:难道这小子真有什么内幕消息,知道自己可能会去河中市?她不动声色地岔开话题:“等过了省委常委会才知道具体岗位,服从组织安排。你那个项目不要担心,己经过会了,估计文件会在月底下发。”

张志霖脸上立刻露出感激之色,连忙欠了欠身:“感谢处长对我和回水湾的关照!这次我又带礼物了,是我们当地的特产,真本实料的葵花籽油,采用的是传统的热榨法和浸榨法,香味自然持久、口感舒怡,还请处长帮忙推广!”

李婷笑道:“当地特产我还是敢收的,不过家里往后怕是不怎么开灶了,你少拿些,我尝尝味就行!”

虽说才打过两回交道,但人和人之间的缘分就是这般奇妙。李婷对眼前这位金融学博士,确实有些另眼相看,她平日里可没这么多和煦的笑意。

……

12月17日,张志霖牵头成了回水湾镇“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为全体党委委员。

从12月18日开始,领导小组在会议室听取各村支书的产业发展规划,为明年的发展明出路、谋举措、破难题、定方向、强担当,各村支书面临大考,严重以待。

第一个汇报的是崔家沟村支书张二娃,目标是两年内新建日光温室棚300座,成为全市第一的大棚产业村。

第二个汇报的是玉楼村支书张晓飞,计划在三年内增加3000亩葵花种植面积,打造农优特精品,形成种植、加工一条龙的产业体系,形成订单式生产模式,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这两个村己经动起来了,发展思路清晰,措施切实可行,获得了领导小组的一致认可。

下河村、暖泉村、贺家庄和平峪村都在川道上,他们都提出要发展大棚产业,想争取就业管理局的贷款。

感受到几位村支书有信心、有决心,不像是跟风的样子,张志霖当场承诺,无息贷款由他解决,补助资金也不会有任何问题,但开春后大棚就要开始建设,一年之计在于春。

白虎头村的想法是养猪、养鸡,因为他们村有产业基础。张志霖对这个村比较了解,认可了这个想法,并当场承诺,会给白虎头村争取配套设施补助。

徐家沟植被好,想种黄芪、党参、远志和柴胡,唯一担心的就是销路。张志霖表态,先动起来,销路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八个村支书年富力强、思维开阔,正是干事创业的年龄,想法都很好。但剩下的六个村子就不尽人意了,提出的发展思路明显带着应付,没有具体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