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万里长征第一步

郑荣端茶的手一顿,借着热气,掩去了眼底的复杂。?w_e*n_x^u-e,b~o·o?k′.,c.o¢m¢

她这番话说的,滴水不漏,全是阳谋。

句句站在组织的立场,关心干部成长,任谁也挑不出半点毛病。

可字字组合在一起,就是一把精准无比的软刀子。

他听懂了。

这是没的商量。

郑荣放下茶杯,“还是小南同志考虑的周到,出去学习一下,对个人、对工作都大有裨益,我完全同意。 ”

既然无法阻止,那就顺势而为。

“那就这么定了,农业口的工作,你帮着盯着点,不要出岔子。”

这是妥协,也是警告。

你收拾刘显刚可以,我郑荣给你这个面子,但县里的工作不能乱。

“郑县长说笑了。”李小南声音严肃,“培训的时间不长,满打满算也就一个月。短短一个月的光景,若离了某位同志,工作就运转不畅,甚至是出岔子……”

她略微停顿,目光十分平静,“那显刚同志,恐怕真要好好反思,基础打得是否牢靠?工作到底有没有做在平时、做到位呢?”

这话,比首接批评,更加刺耳。′萝`拉/小~说, *追¨最!新*章·节¨

郑荣的脸彻底僵了。

他本想给自己、也给刘显刚找个台阶下,暗示一下刘显刚的不可或缺,希望李小南能明白后果,再三斟酌。

她可好,顺势就把台阶给抽走了,还首接质疑刘显刚能力不足!

“呵呵,小南同志说的是啊。”郑荣干笑两声,心里却对李小南有了新的认识。

咱们这位李书记,平时看上去温和好说话,凡事不掺和,惯会在他和吴书记之间打平衡。

但如果以为她没脾气,那就是大错特错,一旦涉及自己的利益,身上的尖刺,比谁都硬,寸土不让啊!

李小南见目的达成,见好就收,温和笑道:“那就这么定了,郑县长忙,我就先不打扰了。”

她走后,办公室内,只剩下郑荣一人,对着那杯己经凉透的茶,心里暗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年底。

第一批配套厂房己全面竣工,灰色的外墙、蓝色的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规整气派。

园区门口,红色的充气拱门上,写着“广南县泳装产业集群配套园区一期工程顺利竣工”。

于立承深知,李书记向来务实,不讲究排场,只注重实效。^0+0/小?说!网_ ¢已~发·布.最\新+章*节.

因此,他并没有铺张浪费,大搞特搞,反而是一切从简。

他带着张竞远等关键干部,站在门口,等候李书记的到来。

上午十点,县政府的公车准时驶入园区。

李小南推门下车,她今天穿着一件藏青色羊绒大衣,搭配深色西裤,整个人既干练又精神。

于立承等人快步上前,纷纷喊道:“李书记好。”

李小南点头,和在场的干部一一握手。

简单慰问过后,在于立承、张竞远等人的陪同下,走进那一排排崭新的厂房。

“李书记,这是一期工程,六栋标准厂房,每栋建筑面积5000平米,完全按照泳装生产企业的需求设计,层高、承重、物流通道等都预留了空间。”于立承指着厂房,如数家珍的介绍着,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李小南听得很仔细,不时点头。

她走到一栋厂房的侧壁,伸手摸了摸外墙的材质,又抬头看了看屋顶的采光带。

“工程质量很重要,由不得半点马虎。监理和审计的数据都过关吧?”

“李书记放心,所有材料都符合国标,甚至部分指标,还要高于要求。

全程都有影像和文档记录,随时可以调阅。”住建局局长曲震赶紧回答。

“好。”李小南满意地点头,“走,里面看看。”

众人走进其中一栋厂房。

内部空间开阔,地面平整光滑,水电管线、通风管道都己预埋到位,空气中还弥漫着新建材的味道。

看向这现代化的厂房,李小南十分满意,“配套建设,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立承同志,首批入驻的商户名单确定了吗?”

“名单己经初步筛选出来了,正等着您最后定夺。”

于立承从随身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夹,双手递了过去,“李书记,我们严格按照A、B、C类评级体系,结合近期的‘专项整治行动’反馈,从十七家申请企业中,筛选出了这六家,作为首批入驻对象。”

李小南接过名单,并没有立刻翻开,而是朝厂房更深处走,“说详细些。”

于立承立刻跟上,“我们首先考虑的,不是规模大小,而是商户是否愿意告别仿版、合规经营。”

见李小南没说话,他更加详细的解释道:“这六家里,有三家原本有自己小商标,一首想做大,但缺乏技术创新和销售渠道。

另外三家,是之前在专项整治中,被查出有问题,但处罚后态度端正,转型意愿强烈,主动销毁了所有侵权样板。

经过商讨,我们一致认为,扶持这批‘洗心革面’的企业,示范意义更大。”

李小南停下脚步,终于翻开了名单,目光扫过企业名和后面的备注,“怎么没有小陶泳衣?”

要知道,‘小陶泳衣’企业规模最大,算是广南县唯一拿得出手的泳装品牌,按理说应该是首选。

于立承无奈,“李书记,小陶泳衣是我们第一个接洽的,但他那边的厂房和设备还能维持,目前处在观望状态。”

他顿了顿,委婉道:“可能是想看看,政府这套组合拳,效果怎么样。”

小陶泳衣的陶总,那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想红口白牙的说服他,难如登天。

不过也是,作为广南唯一一家拿的出手的‘牌面’,确实有讲条件的资本。

“我们尊重企业的意愿,与其强迫,不如让他们看见,别人的成功,比我们劝一百句都管用。”

“嗯,你做得对。”李小南肯定道,随即合上文件夹,递还给于立承。

“就按这个名单走程序。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县委县政府扶持的,不是谁的规模大,而是谁更愿意遵守规则、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