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阴差阳错
“一篮子可太多了,一串尝尝鲜就好了。”
“嗐,别客气呀。这葡萄是前两年杂交改良的,很好吃的。”
黄宗芳给两人倒了水,再给自己倒了一杯,喝了几口又继续说道:“刚种出来那一年,我摘一串,不出十分钟就吃完了,现在摘一串能放两天。”
没有的时候就老念着要吃,这有了之后,轻易就吃腻了。
宋千安靠坐在竹编椅上,“那就先多谢黄姨了。”
什么吃不完的话,就是客套话。这年头水果还是稀罕物,就是用来做人情往来,给亲戚们一家一串都不够分。
“不用不用。”
黄宗芳看了一眼仰着头打量顶上葡萄的墩墩,慈爱道:“墩墩是不是想吃葡萄?黄奶奶给你剪一串啊。”
话音一落她就拿着剪刀,仔细挑选后剪了一串颜色略深的葡萄,清洗过后放到盘子里。
推到宋千安和墩墩面前,热情道:“快尝尝,现在也能吃了,只是再晒几天太阳会更甜。”
墩墩伸手抓了一颗,研究了两眼,首接塞进嘴里。
宋千安短暂打量一下院子,除了葡萄,还有其他的果蔬,一片绿意盎然,倒是没有种花。
正要收回视线时,瞥到牵着小孩的一道身影。
黄宗芳随之望去,眯着眼睛辨认:“那是静婉吧?”
“是,她经常出来走动吗?”
“没有吧,不过有孩子的都得带出来静静心。”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宋千安顺势问道:“那天我见她比较拘束,她性子就是这样的吗?”
黄宗芳顿了一下,才说道:“算是吧?她性格就跟她名字一样,人是不错的,就是过得不好。”
“怎么不好?”
黄宗芳面露纠结,似乎是不知道怎么说,最终,她说道:“据说是因为,她是挟恩硬要嫁进去的。”
所以对她没好脸色,再加上罗世英的性子本来就不好。
宋千安不太相信,迟疑道:“不会吧?”
真有普通人能靠着恩情拿捏权力阶层的人?
黄宗芳翘起腿,表情意味深长:
“具体谁知道呢?一开始的说法是参谋长以前出任务时被胡静婉的父亲救了,为了报恩,让儿子娶了胡静婉。”
“后面不知道为什么就成了胡静婉为了过上好日子,利用恩情强嫁。不过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可信度的。毕竟他男人对她一般,加上她乡下的背景,按理说和参谋长的儿子,是一辈子也碰不到一起的。”
宋千安手上转着杯子,“参谋长的儿子也在这个军区?”
“是啊,现在位置一般般。!t.i.a-n¢x+i*b`o¢o/k~.^c¢o′m.”参谋长正想办法往上提呢。
黄宗芳表情突然变得神秘:“胡静婉和他男人的年龄差距还有点大。”
宋千安好奇道:“相差多少?”
“一轮呢。”
黄宗芳内心也是不太相信这个说法的,虽说也有女方为了钱或者为了势,男方为了美色为了生育,导致两个年龄差距大的人结婚的。
可胡静婉看着不像是那种人。
宋千安喃喃说道:“那还真是挺大的。”
其实也还好,相差西五十岁的也有,只是在这年代······
这种情况多不多,她也有点迟疑了。
“那还有别的说法吗?”宋千安又问道。
按照黄宗芳刚刚的意思,不就是还有其他的可能。
“别的说法就是参谋长家为了某些目的说谎呗,他那个老狐狸,还能被一个没有背景的毛丫头拿捏?”
利益熏心的参谋长让儿子娶一个没有背景的儿媳妇,肯定有目的。
“什么目的?”
“要么是为了一个好名声,要么就是为了要抱孙子。他前儿媳,十年了都没孩子,两人就离了。胡静婉嫁过来的第一年就怀了。”
这下名声和孙子,两样都有了。
宋千安有些唏嘘:“那前妻是真的不能生?”
如果是这样,那这个女同志处境有点艰难了。
黄宗芳笑得开怀得意:“一开始我们也是这么以为的,结果你猜怎么着?嘿!她后来改嫁,生了个大胖儿子!哈哈哈哈哈~”
宋千安瞳孔微微睁大,惊疑道:“怎么会这样?”
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都不能生,分开了各自成家后,就都能生了?
“可不是!哎哟,我跟你说,那段时间家属院都在讲这个,那参谋长和罗世英的脸色天天都是绿的。”
嫌弃人家不能生孩子,结果人家转头生了大胖儿子;两口子都要以为真是自己儿子出了问题,赶紧找个年轻的媳妇儿,怀了孕后总算长了点脸,结果是个孙女。
黄宗芳拍着大腿,笑声震得葡萄架上的叶子摇摇曳曳。
宋千安瞧着她的反应,暗想着这黄姨莫不是和参谋长家不对付?
黄宗芳揩一下眼角笑出来的眼泪,说道:“你说这谁能想得到呢?”
“确实想不到。”
宋千安垂下眼脸,伸手捻了一颗葡萄喂进嘴里,下一秒眼睛瞬间眯紧,五官往中间挤。
嘶~
忘记了,这葡萄有点酸来着。
久不吃东西的嘴巴,乍然一吃东西,还是吃的酸的,腮帮子难受。
没聊多久,宋千安就带着墩墩回去了。
到家后,飞飞跑来找墩墩,两人在院子里玩弹珠。
宋千安上了二楼,坐在办公椅前思索着此次格外重要的设计稿。
这次的作品,她得用点心,但不能炫技。得考虑当下的生产条件,什么手工刺绣非遗双面绣都不合适。
好看的,方便生产的,又能戳中目标客户的审美点的。
宋千安咬着笔帽,盯着空白的纸张,眉头紧锁。
半晌后,依旧没有思绪。
她不再干坐着,起身走到二楼的最后一个房间,这里放满了各种布料补品以及她买回来的文物。
宋千安走到放布料的架子上,真丝、绵绸、纯棉、的确良、丝绒······
她抽出一块叠得好好的布料,重新再叠一次,或者给家里打扫卫生,这是她解压的方式。
同时思维开始发散,叠到第三匹布料时,她想到先从设计的风格定下。
西式还是中式?西式她并不了解,现在也没有网络,而且很有可能一年一变,她并不能很好的把握现在国外的流行趋势。
这个利大于弊,pass。
中式的话······
宋千安的视线落在那几个花瓶上。
现在中式服装只有中山装、列宁装在中东方面有市场。
可服装这个行业,客户群体最大的还是女性,如果她想从中式的,女性的方向去设计,宋千安沉思着。
旗袍是万万不行的,过去十年像消失了一样,且渠道有限,她就不挑战了,还是在现有的渠道中选择吧,毕竟成熟度高。
那就只有中式改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