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明平暗降
月尾之时,王伟乐在给衙门的同僚们分发完春节福利,安排值班人员轮值之后,便也带著礼品回家过年。今年府中添丁,布置也比往年搞得更为隆重,府內外四处张灯结彩,年味很浓。
“官人,云栽怀孕了,你身边没人侍候,我把翠微给你吧。”
正在逗弄孩子的王伟乐闻言一愣:“翠微我记得你好像说过,她家里已经给她定了亲事。”
“对呀,她过完年就十八岁了,到时候我会给她备上一份嫁妆,让她风风光光出嫁。”
“既然如此那就算了。”
“我知道官人在想些什么,不过没关係的。大户人家的丫鬟基本上都是这样,不是被主人家纳为妾室,就是年纪大了被拉去配小廝,又或者嫁出去。”
“翠微之前在盛老太太身边侍候,后来转到你身边侍候,眼看就要嫁出去了,就別让她过来侍候我了,免得她日后嫁出去遭夫家嫌弃。”
“也是,我身边一共就三个最得力的丫鬟,翠微你不要,小桃太懒又贪嘴,那就把丹橘给你。丹橘虽说能力不是最好的,但她长得最好看,做事勤快,性子也温柔,想必官人一定会喜欢她的。”
“丹橘是长得好看,但也不及夫人的万分之一。”
“真的”
“那当然,寻遍整个东京城,也难找到可以跟夫人相比较的女子。”
“官人说的我才不信呢。”
盛明兰嘴上说著不信,但脸上的笑意却怎么都掩饰不住。把丹橘送到王伟乐身边侍候,既能討王伟乐欢心,又能帮她在王伟乐面前说好话,简直一举两得。
王伟乐离开她院子的时候,她就让丹橘跟著过去,还不忘叮嘱丹橘一定要侍候好王伟乐,別再让盛墨兰有机会安插丫鬟过去。
刚回到主屋,丹橘就端来一盘热水给王伟乐洗脚,洗完脚后丹橘帮忙暖被窝。
“丹橘,你今年多大啦”
“回主君,过完年奴婢又长了一岁,十七了。”
“你家哪里的”
“奴婢家里是扬州的,小时候家里穷吃不上饭,奴婢的爹娘就把奴婢给卖到盛家做丫鬟。”
“你家里没有给你定亲吧”
“目前还没有,一般要到十八岁,家里凑钱帮赎身,求得主人家同意后才会放出去婚嫁。”
一个帮自己洗脚、洗澡、暖被窝的丫鬟,王伟乐是不可能把她给別人的。
“你不需要有这个忧虑。你只要侍候好我,就可以一直在我身边侍候。如果你怀孕了,我会提拔你为妾室,就跟小蝶、云栽她们一样。”
“多谢主君,奴婢一定会用心侍候好您的。”
既然对方都同意了,王伟乐便不再矜持,三两下就把橘子皮给剥了,品尝起橘子的味道...
“呀...”
正月初九,皇帝下令让兗王代替他,带领三品以上的官员和勛贵前去太庙祭天。正月初十仪式结束,眾人在兗王的率领下进宫参加宴席。
相比上一年,今年的邕王和他的支持者们表情都不太好,一副失败者的落魄气象;反观兗王及其支持者们,那是个个趾高气昂、意气风发。
皇帝步履阑珊,在皇后的搀扶下走到位子前,接过太监递过来的酒杯后,笑对眾人发表讲话:“朕在这里感谢诸位,感谢诸位为朕、为朝廷辛苦劳作了一整年。”
“陛下隆恩,这些都是臣等的分內之事,当不得陛下如此礼待。”
“接下来朕要宣布一件事,一件诸位已经催促朕长达九年的事。没错,就是过继宗室子。”
此话一出,群臣一片欢呼。只要皇帝立嗣,谁来继承皇位就一目了然,大家都不用猜,不用爭了。党爭就会在短时间內结束,好腾出手来处理朝廷事务。
“朕之前分別给邕王和兗王下达任务,目的就是想看看他们谁愿意为朕、为朝廷做事。邕王完成了朕交给他的任务,前去贵省主持科考,很是顺利,能力还算可以;
而兗王呢,他在户部的时间不足一年,就揪出了户部的一大群蛀虫,同时为朕、为朝廷,追回三百多万两银子。兗王超额完成了任务,能力相当出眾。朕一一聆听在场诸位的意见,再三考量之后决定,过继兗王为嗣子,以承祖宗基业。”
“陛下圣明!”
兗王快步走到皇帝面前跪下並改口:“承蒙父皇隆恩,儿臣感激不尽。”
“起来吧。”
“谢父皇。”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诸位不必多礼。”
“礼部尚书。”
“臣在。”
“朕命你著手准备举行过继和册立太子的仪式。”
“臣遵命。”“从二品户部尚书升任从一品太子太师,从二品工部尚书升任从一品太子太傅,从二品兵部尚书升任从一品太子太保。”
“臣等领旨谢恩。”
“开封府府尹王伟乐。”
“臣在。”
“即日起调任从二品兵部尚书。”
“臣领旨谢恩。”
兵部尚书在六部尚书中排名靠后,跟开封府府尹相比略逊一筹,皇帝对於王伟乐的调任算得上是明平暗降。
这也是皇帝的一贯手法,对於看重的官员先进行一番打压,然后再让接任人提拔之,这样接任人就对官员有知遇之恩,增加忠诚度。
大乾朝廷的军权三分,兵部衙门负责保管、发放武器,武举考试的举办,地方武官的选拔,各地地图的测绘。
至於皇城內的禁军主要归枢密院和三司衙门管,枢密院管禁军武官选拔,三司衙门负责直接管理禁军,两者互相制约,力求不再发生类似“黄袍加身”的事情。
开封府衙门的大多数官员们,看到兗王来接任府尹一职显得很是高兴,因为兗王即將被立为太子,他们成为兗王的下属,有机会接触之以获取好感。
但康姑父的心情就不是那么好了,一旦失去王伟乐的关照,他在开封府衙门的好日子也即將到头。
顾廷燁和袁文绍等跟王伟乐关係很好的武官,对於王伟乐出任兵部尚书的事情显得特別开心。
“大人,以后你可得多多关照我们呀。”
“这是一定的,只要你们表现好,本官会优先提拔你们。”
巡防营虽然在京城內驻扎,但他们並不是禁军,他们的武官选拔归兵部衙门管,王伟乐作为兵部尚书,虽说没有权利直接管理他们,但他们的官员升迁归兵部衙门管。
即便是巡防营的指挥使想要提拔底下的武官,都要经过兵部衙门的同意,否则他一个武官都提拔不了。
王伟乐接任兵部尚书后,提拔袁文绍为正五品的马军副都统,让其与顾廷燁同级,顺带著也提拔巡防营里的其他武官。
顾廷燁是王伟乐的至交好友,袁文绍是他的连襟,其余武官是跟隨他一起平叛的武官,都是知根知底之人,无一庸才。
王伟乐想著不能光提拔巡防营的武官,之前在河省、苏省、浙省的武官也曾经跟隨自己出生入死,他们是离自己比较远,但也不能置之不理,便一併提拔之。
“王爱卿,有御史上摺子弹劾你,说你大肆提拔地方武官,有没有这回事”
“回陛下,確有此事。”
“哦爱卿有何解释”
“他们曾经跟隨臣征战沙场,他们的能力已经展现出来,並得到臣的认可。对於地方武官,兵部衙门有决定其升迁的权利,但並无管理和调动的权利。臣提拔他们是为陛下、为朝廷选材,不想他们的一身武艺和带兵之能被埋没。”
“爱卿说的是心里话”
“臣绝无半句谎言。”
“朕是相信你的。”
“谢陛下。”
“太子。”
“儿臣在。”
“王爱卿是朕为你挑选的能臣,等你继承大业之后,一定要重用之。”
“儿臣遵旨。”
自从兗王受封太子之后,有皇帝给他选的三位从一品大员辅助,在朝堂上的势力大增,加上他之前的支持者,已经足够跟邕王及其支持者们爭斗了。
以至於太子觉得已经不需要再拉拢王伟乐,皇帝见状便特意叫他过来提醒之。
王伟乐出宫后,皇帝再次叮嘱太子。
“太子,王爱卿能文能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朕知道你以前试过招揽他被拒了,但这恰好证明他的忠心。”
“儿臣知道。父皇,王大人只忠心於陛下,换句话说无论是谁登上大宝,他都会为其效力。等將来儿臣继承父皇的大业之后,一定提拔重用之。”
“好。”
太子回到东宫之后,便跟属官们说了此事。此时的东宫属官基本上都是原本的王府属官,东宫的规格上去了,属官们的级別也跟著往上升。
“殿下,以臣之见,王大人即便再有才华,毕竟不是自己人,忠心度不够,用著不放心,比不得我们这些一直跟著殿下,身上打有殿下烙印的人,我们会永远支持殿下。”
“本殿下也是这么想的。”
“那陛下那里怎么办”
“本殿下不能明著拒绝父皇,便推脱说等继位后再提拔重用。”
“殿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