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霸道星辰玖

第226章 乘隙而入反攻建奴(上)

四月底,辽东还是冰天雪地,寒风萧萧,京师却已然是春光灿烂,暖意融融。

午时许,艳阳高挂,正是最为温暖舒适之时。

玉熙宫中,朱觉还特意命人备下了香茗,邀孙传庭坐下来品尝了一番,这才郑重道:“伯雅,现如今反贼已经开始相互攻伐了,短时间内那肯定是不可能给我们找麻烦了,我们可以考虑开始大规模反攻建奴了。

这会你那边辽东军、东江军和京营将士算一起总共能调集的人马反攻建奴?”

反贼不足为虑了吗?

那可太好了。

孙传庭闻言,细细解释道:“辽东军十万人马这会儿有一万骑兵在西北,还有两万步卒在镇守辽西走廊,另两万人马在镇守大凌河到金州卫一线。

东江军三万人马这会儿都在镇守镇江堡到金州卫一线,是故辽东军和东江军就剩下两万骑兵和三万步卒可以调动了。

京营八万车兵、三万骑兵、一万火枪手这会儿都在小海河一线镇守,若是我们大举反攻,则留下一万火枪手镇守小海河防线即可。

这么算起来,辽东现如今能调集的人马就是五万骑兵、八万车兵、三万步卒。”

现如今辽东镇的防线也太长了,光是镇守就需要七万人马,剩下能投入进攻的也就十六万而已。

这点兵力还远远不够啊。

建奴这会儿最少也有十五万人马,且皇太极这家伙还狡诈得很,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这家伙根本就不可能集结所有人马跟他们决战。

这家伙很有可能会借助各处城池堡垒跟他们玩建奴最为擅长的各个击破战术。

他们想要防住这招,十六万对十五万压根就不够,三十万对十五万才勉强够。

京营他是准备再调过去十万,但算上这十万也就二十六万人马而已,剩下四万看样子只能在辽东那边征召了。

朱觉细细想了想,又问道:“辽东再征召五万人马有没有问题?”

这个问题倒是不大。

孙传庭缓缓点头道:“这大半年时间海城卫那边逃回来的军民那都快十万了,且大半还是青壮,关键他们暂时还没田地,征召三万人马应该不是问题。

还有,毛文龙那边也聚集了不少军民,在征召两万人马肯定也不成问题。

问题就是,这些新征召的青壮还得装备操练一番,没有半年时间那肯定是不能投入战斗的。”

这装备倒是好说,至于操练,守城就不需要操练多久。

朱觉闻言,果断道:“那这样吧,你征召五万人马,将辽西走廊和大凌河到金州卫一线的老兵全抽调出来,并给毛文龙那边匀一万。

毛文龙征召两万人马之后把原来的三万老兵也全部抽调出来,交给你来指挥。

你凑齐十万步卒,朕给你拉过去五千辆武钢战车和五万把火枪,这样你就可以把十万老兵全部操练成车兵了,他们的冷兵器你也可以换五万套出来装备给新兵。

朕给你一个月时间,做好准备,有没有问题?”

呃,您要把老兵全换到前线去打仗!

孙传庭闻言,小心道:“陛下,微臣斗胆,新兵哪怕守城那也要经过操练啊,一个月时间怕是不够。”

这个不能再拖了,你们那边冰封期可是长达半年之久了。

朱觉闻言,果断道:“没事,我们这次会调集大量小型致远商船参战,一次最少可以转运五万人马。

且我们攻略的辽阳正好位于辽东中心位置,距离辽东各处大抵都在五百里范围内,超过五百里的都不多。

也就是说,建奴不管攻打辽东何处,一天之内我们就能收到消息,再调兵去支援也不需要两天时间,只要新丁能依托城池死守两天,援军必。

再者,我们猛攻辽阳一线,建奴肯定要调集大部分步卒驻守,他们骑兵又不擅攻城,只要我们征召的新丁不被吓得弃城而逃,守两天问题应该不大。”

哦,原来还要调集大量小型致远商船参战啊。

那没事了。

他们现在收复的地方除了辽河流域,那基本上都在海边,轮船转运人马简直不要太快捷。

孙传庭闻言,连连点头道:“陛下英明,微臣回去之后就征召人马,安排换防操练事宜。”

这人马没问题了,接下来就是粮草的问题了。

草料不用管,这会儿辽河流域开垦的田地并不多,再加上那边山地多,只要一开春,几万匹战马便有吃不完的草。

关键就是粮食问题。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你那边还剩多少粮食?”

这粮食我们还剩下不少呢。

孙传庭细细解释道:“陛下,去年我们种下的一百万亩红薯和一百万亩土豆产量还挺高,都达到了三千多斤一亩,那就相当于一亩二十石左右,两百万亩就是四千万石左右。

将士们和辽东军民还都觉着红薯和土豆比米饭和面食好吃,各种吃法都好吃,抄的、煮的、烧的都比米饭和面食好吃,他们过冬的时候大半吃的都是红薯和土豆。

再加上我们原有的土地和新收复的土地足足有两千多万亩良田,去年收获的粮食也有四千多万石,辽东镇两百余万军民加上二十余万将士这个冬天也就吃到了将近千余万石的红薯和土豆,粮食才吃掉五百万石左右。

再加上二十余万将士的饷粮,也就是一百多万石不到两百万石。

这会儿我们那边大致还有三千万石左右的红薯和土豆,粮食还有三千多万石,辽东镇军民吃上一年是不成问题的,将士们的粮饷微臣也早就收够了。”

辽东镇还剩下这么多的粮食啊。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又问道:“你们那边粮食是怎么分配的,军民共用吗?”

这个倒不是。

孙传庭又细细解释道:“陛下,若是按以往的规矩,新开垦的屯田那都是对半分配,一半算屯卫军户的,一半算军粮。

我们收复的田地原本也是要按新开垦的屯田来算的,若是这么算,那收储的军粮最少是两千多万石,都够那边二十余万人马吃上十年的了。

不过,微臣并没有硬按规矩来收,那边的大部分粮食微臣还是留给了种地的屯卫和农户,军粮微臣也就收了五百万石左右,刚够二十余万将士一年的口粮和饷粮,剩下那都留给种地的屯卫和农户了。

现如今辽东已然不缺粮食了,那边种地的屯卫和农户还想养猪呢,因为建奴当初就逼着他们养猪,他们还留下不少猪仔,且将士们光吃菜不吃肉也不怎么长肉。

微臣还在琢磨着,要不要让他们在五月初就去盖州卫到复州卫一线乃至复州卫到镇江堡一线去开垦沿海的山地种植红薯和土豆。

那边大多是以山地为主,若是全力开垦,开出上千万亩的山地来都不是问题,到时候辽东镇能有大量的余粮养猪了,将士们也能有点肉吃了。

不过,那样开垦也可能会被建奴给盯上,到时候建奴利用山林搞破坏又或者趁红薯和土豆快成熟了去抢,那我们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嗯,做的不错。

辽东是边镇,团结一心才是最重要的,粮食够那边将士口粮和饷粮,若是按规矩硬收,那反而得不偿失。

至于开垦山地,倒是不急。

朱觉缓缓点头道:“朕还想着要不要调集舰船先给你们转运一批粮食过去呢,现在看来是不用了。

良甫那边造船厂里新建造的四百艘中型致远商船六月份就能完工,你看辽东那边的军民还缺些什么,他们给我们种出了几百万石的军粮,我们也得意思一下。

这样吧,就按两百万两来算,他们想要点什么,你命人去好好问问,这两个月朕命人采购好了,到六月份中型致远商船造好了就一把给他们拉过去。”

陛下是真会拉拢人心,这一下辽东镇那更是军民一心了。

孙传庭连连点头道:“陛下英明,微臣回去就命人好好问问。”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又郑重道:“今年你就别去想着开垦山地了,我们组织人马,全力进攻一拨,不说收复整个辽东,至少,我们也要去试试,看能不能将辽阳城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