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秦当谋士无语对白天

第一百四十二章 梓潼

蜀国,梓潼城内。

瞿醒走到了杜尚的房间,把手中的书简放到了杜尚的桌子上面。

“瞿醒,今天秦军修路的进度如何?”

杜尚直接问瞿醒道。

“据说已经修了一半了。”

瞿醒回答道。

“一半,秦国的进度够快的,这条路其实我们历代蜀王也想修,不过一直在和巴、苴两国缠斗,没有机会修路。”

“这次倒是如愿了,一旦能够击败秦军,那么这条路便是我们蜀国的了。”

杜尚淡淡的说道。

“可是王上,现在有些人对…。”

瞿醒有些犹豫,最终还是说道。

“哦,是说我怯战,不敢和秦军野战,反而想依托坚城打败秦军,是吧。”

杜尚一下子就把瞿醒要说的话给说了出来。

“对。”

瞿醒咬了咬牙,点头承认了下来。

杜尚听了之后,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神色。

“瞿醒,在整个蜀国,比你有能力的人有,比你聪明的人也有,但是我却任命了你为蜀国的丞相,你知道为什么嘛。”

杜尚突然问道。

“臣不知道。”

翟醒爽快的说道。

“这是因为你总是能跟我说两句真话。”

“有些时候,找一个能说真话的人,比找一个能干的人要难的多。”

杜尚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然后说道。

“多谢王上夸奖。”

瞿醒跪倒在地说道。

“好了,起来吧,我们之间不用这样。”

“我也知道,有许多人在议论我,说我怯战,说我怕了秦军。”

“但是他们懂什么。”

杜尚说到这里的时候,脸上突然多了一丝无奈。

“王上,你是说杜喜这些人?”

瞿醒突然醒悟了,然后说道。

“对,杜喜这些支系,掌握了我们蜀国两成的兵马。”

“如果我真的像其他人说的那样,把秦国的士卒堵在了大巴山出口处,然后消灭了他们。”

“那么依着秦军的战力,肯定是能够让我们蜀军元气大伤的。”

“你认为那个时候,死的都是什么人,都是那些忠于我们的战士。”

“像那些支系掌握的军队,部族武装,会为了我们拼命嘛。”

“如果真要是这样的话,就算能够打退秦军,我们又如何应对蜀国的内乱。”

“依城而守,虽然怯战了一些,但是也胜在稳妥。”

“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我们蜀国的力量。”

杜尚把自己在梓潼的理由说了出来。

“王上考虑的对,现在杜喜那些支系的势力的确是太强了。”

“而且对于蜀国王位,一直存在觊觎之心。”

瞿醒点了点头,赞同的说道。

杜尚的父亲老蜀王和那些支系势力妥协之后,那些蜀国王室支系就借势渗透进了军队之中。

虽然暂时没有盖过蜀王的势力,但是却是在不断的发展之中的。

如果放到平时,倒是也没有问题。

但是在这个当口,就有些致命了。

一旦蜀王一脉消耗掉太多的忠于他的军队,那么很容易被那些支系乘虚而入。

“这次秦军退兵之后,我肯定要抽出时间,拼着损耗蜀国元气,也要把这些支系给收拾了。”

杜尚恶狠狠的说道。

“王上英明。”

瞿醒拱手说道。

“好了,下去准备吧,这次纵然是守城之战,但是也是一场硬仗。”

杜尚挥了挥手说道。

三个月之后,杜州率领的秦军终于来到了梓潼城旁。

“好一个梓潼城,没想到在巴蜀居然也有如此的雄城。”

杜州看着眼前城池,不由的感慨道。

只见梓潼城在群山间,城高5米左右,借助山势,夯土城墙沿山脊线延伸,箭楼在最高处,与山尖齐。

在杜州生平所见的城池之中,除了都城之外,只有像狄道、少梁这种城池可与之比肩。

“这是当然,梓潼城可是蜀国的门户,可以这么说,只要破了梓潼城,进入蜀国那就是一马平川了。”

“所以历代蜀王都会对梓潼城进行加固,在这个巴蜀之地,也只有寥寥数城可以与之比肩。”

苴子郫在一旁介绍道。

“走,我们去商议一下。”

杜州带着所有人仔细看了看梓潼城的地势之后,然后带着所有人到了大帐之中。

“好了,梓潼城的情况大家已经看到了,说说看吧,我们如何攻破梓潼城。”

杜州直接问在场的人。

“我们现在的粮食不多,因为精简人员的原因,再加上继续转运粮食,大概可以维持一个月的时间。”

“一个月后,恐怕就有些困难了。”

“现在运粮的队伍在路上已经开始发现蜀军活动的迹象。”

“恐怕他们会打我们粮道的主意。”

子岸摸了摸下巴,然后有些头疼的说道。

“蜀王守这里绝对不是一个昏招,梓潼城的城池太高了。”

“又有十万大军,一旦蜀军坚守不出,我们恐怕很难破城。”

子车英接着说道。

杜州听了众人的话,点了点头。

看现在的情况,杜尚摆明了就是坚守不出,让秦军攻城,消耗秦军的力量。

但是攻城这种事情,在整个古代都是一个大难题。

要想在一个月内攻破蜀国的梓潼城,难度很大。

“蜀国十万人,粮草够用不够用。”

子岸又想在粮草之上做文章。

“绝对够用,我已经探查过了,蜀国这个地方,平原太多了,土地又肥沃,除了水患之外,其他灾害几乎没有,粮食只要种上就能丰收。”

“先生主张吞并巴蜀之地,绝对是明智之举。”

子车英否决了子岸的提议。

“这有点难了啊。”

子岸挠了挠头,转头又看着杜州。

殊不知,杜州也是在头疼呢。

梓潼这个城池,他在历史上倒是学过,自然也知道它的险峻之处和重要性。

可是历史上却没有记载当时秦惠文王时期的秦军到底是如何攻破它的啊。

再说了,那个时候秦军已经完成了商鞅变法,战斗力也是直线上升,更没有什么参考性了。

不过,依着蜀道运兵的难度,那时候的秦军应该也不会太多。

梓潼城有很大的可能不会是强攻下来的,大概率用了什么巧妙的办法。

到底是什么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