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全军后撤!

……

“主公且看,江中仅有几点微弱火光,若真有大量战船相连,怎会这般稀疏?”

诸葛亮手指江心道。

刘备脸上的笑意僵住,疑惑地问:“这江中的火光又是从何而来?”

诸葛亮摇头,亦不明所以。

“稍作等候,自会知晓。”

众人静候片刻。

不久,一艘小船自江中驶来,刘备等人终于看清船上有一人,他手持火把,缓缓靠近。

“前面何人,速速报上名号,不然休怪我老张无礼。”

张飞立刻挡在刘备身前,目光警觉地注视着对方。

“几日不见,张将军竟已认不出在下了?”

熟悉的声音传来,张飞略加思索,脸色阴沉道:“甘宁!”

“哈哈哈,张将军,许久不见,可还安好!”

小舟上的甘宁放声大笑,靠近后便将船泊于江心,向刘备与诸葛亮拱手致意:“江夏太守甘宁,拜见皇叔及孔明先生。”

众人仔细打量眼前之人,确认其身份无误。

随即感到一阵莫名的诧异。

为何甘宁孤身一人驾舟至此?

其中定有隐情!

顿时,所有人都如临大敌般警觉起来,目光四下搜寻。

刘备甚至暗中命令部队严阵以待,以防曹军偷袭。

一番骚动过后,大家才稍微安心。

而整个过程中,甘宁始终沉默,仅是微笑注视着刘备处理军务。

待刘备忙毕,甘宁才含笑问:“皇叔,可是事务已了?若尚需时日,我可稍作等待。”

“哼!”

刘备尚未开口,张飞已按捺不住,瞪着甘宁喝道:“甘宁,休在此故弄玄虚,有话直说便是!”

“张将军依旧性急。”

甘宁摇头,未直接回应,而是转向刘备,“皇叔,我家祭酒大人不是告知过您,夷陵渡口已被我占据?为何您仍不信,执意带兵前来?岂非徒耗光阴?”

甘宁语气中带着几分讥讽,直惹得刘备怒不可遏。

谁料苏祭酒所言竟为真!

不仅是刘备未曾料到,连诸葛亮与庞统也未察觉。

刘备刚欲反驳,却被诸葛亮拦住。

“主公,此事蹊跷,甘宁独身前来,绝非单纯嘲讽我们,必有深意。”

诸葛亮眉头紧锁,凝视江面,“他单独前来,分明是为消除我方疑虑。

在这对峙之中,对他而言毫无损失,不过是虚耗时光……”

糟糕!

一番推断后,诸葛亮面色骤变,“不好,甘宁意在拖延时间,主公,速命全军撤离夷陵渡口。”

明白甘宁居心叵测后,诸葛亮意识到此人必定有所图谋,否则怎会毫无意义地空谈几句。

“全军后撤!”

刘备亦恍然大悟。

也顾不上甘宁,立即下令全军迅速撤离。

“唉,别急着走啊,皇叔!”

甘宁大声呼喊,却没料到刘备跑得更快。

见此情景,他不禁长叹一声。

诸葛亮太过敏锐,这么短的时间内便察觉到了异样,促使刘备率军撤退。

“要是能再迟些就好啦。”

甘宁站在小船上,无奈地摇晃脑袋。

然而,他的精心布置不能就这样毫无成果。

他举起火把在空中划出几道信号,顿时,不远处的黑暗里驶出了数艘巨型战舰,舰首正是他麾下的三千精兵。

此刻,每个人手中都握着火箭,**之后,径直朝夷陵渡口投射过去。

火箭如繁星般飞舞,瞬息间笼罩了整个渡口。

事先备好的猛火油等物,在火箭的引燃下剧烈燃烧。

烈焰滔天,刹那间映红了半边天空。

刚从夷陵渡口退出的刘备感到身后袭来的热浪,回首一看,顿时冷汗直流。

同时,他在心底庆幸不已。

幸亏诸葛亮提醒,否则他若再多留片刻,如今火势一起,即便想逃也逃不脱,唯有葬身火海。

“军师,此次全靠你了。”

刘备转身对身旁的诸葛亮说道。

“这是我的本分,主公不必客气。”

诸葛亮摆手,随后望向后方。

尽管大军及时撤退,仍有一些将士未能及时离开,大火一旦燃起,这些人显然已无法生还。

虽说伤亡不大,但这样无缘无故损失了一些兵力,诸葛亮内心甚是痛惜。

本来,这样的意外是可以避免的。

只需他更加细致周全即可。

遗憾的是,曹洪留下的那句话终究扰乱了他的思绪,导致他一时未能察觉潜在的危机。

“主公,夷陵渡口已被焚毁,我军战船即便未被甘宁摧毁,恐怕也已先行撤离,因此我们只能另寻路径,重新找地方过江。”

收起杂念,诸葛亮望着刘备说道。

“可是没有船只,大军如何渡江?”

刘备眉头紧锁。

若人数不多倒也简单,随便从百姓家调集几艘小船,就能顺利渡江。

然而这支万余人的队伍,少说也得上百艘战船,短时间内到哪里去找这么多船?即便临时建造,他手底下的士兵又不会造船,只能做一些小舟,每艘小舟最多容纳十余人而已。

“再往西走,有个港口名叫巫港,这港口是长江边上的一处小渡口,应该会有些船只。”

诸葛亮开口说道。

“好,那我们现在就出发去巫港。”

刘备说完,诸葛亮连忙举起手阻止了他。

“主公且慢。”

诸葛亮说道。

刘备疑惑地问:“军师,还有什么事?”

“如今我们四周尽是曹军,长江里又有甘宁的水军,如果我们前往巫港,不仅会遭到曹军围攻,就算最终能成功渡江,在长江上也会被甘宁拦截。”

“那军师的意思是?”

刘备不解。

明知巫港不可去,为何还要提出来呢?

“我的意思是设一支疑兵,引曹军向巫港移动,而我们的主力则向东撤退,这样才能脱离曹军的包围。”

诸葛亮严肃地说道。

“这确实是个妙计。”

刘备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今日他被曹军反复围剿和偷袭,早已满腔怒火。

若是能摆脱曹军,自然最好不过。

但很快刘备冷静下来。

曹仁、曹洪都是久经沙场的名将,魏延虽无名气,但几次交锋下来,也知此人并非善类。

想要骗过这些老谋深算的人,绝非易事。

“那军师,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已经有了计划,主公只需按我说的去做……”

诸葛亮靠近刘备耳边,低声叮嘱一番。

听完后,刘备迟疑地问:“军师,这样可行吗?”

“不妨一试。”

诸葛亮摇了摇头,未作过多解释。

“好,那就试试。”

刘备别无他法,立即下令大军撤退,到了安全地带后,便趁着夜色驻扎休整。

随后他唤来张飞、赵云等将领,详细安排了一番。

众将领命,立刻着手准备。

直至三更时分,一切才准备妥当。

当下,刘备毫不犹豫,一声号令后,大军即刻分散成几支,朝不同方向进发。

夜幕笼罩下,大军未点火把,以至于刘军行至数里之外,曹仁等人方得知消息。

此刻,已会合一处的曹仁、曹洪与魏延迅速聚首,共商对策。

曹仁居首,曹洪辅之,魏延则为前锋。

魏延拱手道:“二位将军,刘军分作八路,散向四方,每支队伍扬起尘土无数,我怀疑这是刘军的疑兵之策,具体人数尚难摸清。”

“但在这八路之中,有三路出现了刘备的大旗,且前方似见刘备与诸葛亮的身影。”

“这三路军分别朝西、东及东北方向而去。”

曹仁与曹洪皆紧锁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