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第 119 章 少年们,颤抖吧……

第119章第119章少年们,颤抖吧……

谢玉华少年秀才,在常宁县曾名噪一时。却屡试不中,磋磨十五年,才得中解元,少年时候的意气风发,锋芒毕露在十五年的岁月中磨砺,变成了稳重踏实。

刘青青画的大饼,他半点没动心,说句难听的话,他的年纪足够给刘青青当爹了,不再是心思浮动的毛头小子,被人哄几句便找不到北。人到中年,经过世情的毒打,晓得屎难吃,钱难赚,想出名,哪里是那么容易的。

他扫过面前充满朝气斗志的小姑娘,浑身上下一股敢想敢做的拼搏劲,好似曾经的自己,谢玉华不自觉对她宽容温和了许多。

礼貌温声接话:“少东家这是何意?”

刘青青暗暗高看了他一分,不愧是解元,学识稳重一样不缺。不骄不躁,不亢不卑,是冲击进士的头号选手。

刘青青笑笑:“冒昧请问先生,是打算即刻动身上京春闱,还是在家沉淀一二年再去?”

算是问到了谢玉华的心坎上。

他其实想一鼓作气上京赶考,可是,实在走不掉。家中为了供养他读书,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之处。

此去京城万里,山高水长,万一有个一二,家中妻儿该如何是好?

不去吧,举人可以谋一个县丞师爷之类的,有了进项,能缓解家中的困境,以后庶务缠身,哪里还有功夫静心专研学问。人生六十载,晃悠悠弹指一过,壮志酬筹磋磨成柴油盐米,实在意难平。

谢玉华默默想了一会,身上可见的落寞了许多:“我学识不扎实,打算在家乡沉淀几年。”

刘青青安慰他:“先生此举大善。”

“我家中也有人在府学念书,时常回来和我们讲解朝廷之事。听说朝廷上因为金人,吵得不可开交,这一年的乡试也因此推迟。

我头发长见识短,不晓得什么大道理。琢磨着,原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事,就像村子里的人家一样,为了争田埂大打出手,两家的孩子全都下场互撕。

现在已经是十月末,接下来寒冬腊月,大雪封山,一来不适合赶路,二来每每到冬季,天气寒冷,边境上又要起争端,来年的春闱,不晓得是什么样的光景,万一又延期呢,难道您一直在上京等候么?”

一语点醒梦中人,谢玉华坐直了身子,人家小小年纪,比他还看得清楚。

这个时候去京城,算是一头扎进了烂泥坑,上面神仙打架,一不小心殃及他们这些池鱼儿,还不如躲在南安府这偏远之地,等时局平稳些再说。

谢玉华想清楚了其中的得失,惆怅一扫而空,真诚的烘手行礼:“今日得小东家一席话,胜读百本书,多谢。”

他投桃报李道:“小东家特意寻我,可是有什么我能做的,只管提就是。”

刘青青笑了,她就喜欢和这样直接不做作的人打交道。

“先生,容我失礼,您觉得,您耽搁了这么多年才拿到解元,是为什么?”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刚刚还觉得她有礼懂事的谢玉华,一股子恼怒直冲天灵盖,瞬间觉得她和村子里那些人嫌狗厌吐人口水的臭小子一个德行。

他深深的呼吸了两口气,才没有甩袖离开。

对面的刘青青静悄悄的坐着,一脸认真的看着他,像等老师答案的小学子。

谢玉华心头一梗,自嘲都是过去的事,和一个不懂事的毛丫头,有什么好计较的。

没好气道:“自然是因为我读书不够多,不够广泛。”

刘青青哦了一声:“可是所有人都学了四书五经,都背得滚瓜烂熟,为什么中举的多是家里富裕的,家中贫寒的寥寥无几,难道贫寒之人,没有富有之人聪明?”

谢玉华再好的涵养,也被她给说没了:“谬论。

自然是因为世家大族家中藏书丰富,或请的夫子见多识广,每一篇文章都能从许多角度分析猜题练题,所以富家子弟考中的可能性更大。”

刘青青恍然大悟,科考和末世高考差不多,四书五经是教科书,但高考从来不考教科书,是考教科书拔高了后的知识。

那她接下来的计划,应该没有问题。

她想了想道:“先生,你能不能以四书五经为蓝本,编一套练习册出来?将近几年的科考题目都收录进去,然后再适当变化,弄成科考模拟题,或者押卷题?”

“然后我们把这些练习册大量刊印,通过书店,售卖给贫寒子弟,他们不用大量的藏书,不用请束修高昂的夫子开小灶,自己也能通过练习册学习,在科举中取得好的成绩。”

谢玉华嘴巴张了张,半响才道:“你这想法有那么几分薪火相传的意思,可是,我只背得南安府这十五年的乡考题目,其他府的,我并无知晓,还有,进士科我没考过,实在无能为力。”

这便是意动了。

刘青青笑道:“先生莫急,您先把乡试的编写出来,进士科的,我重新想办法,让参加考试的举子默下来,再收录进去。”

“这册丛书收录五次的乡考真题,还有模拟押题,不如叫五年科考三年模拟,怎么样?”

谢玉华脸上忽明忽暗,他磋磨了十五年才中举,不是因为不够努力,是因为,有些东西,只有世家大族才有传承,为何今年他能中举,因为他考了五次,将乡考的套路都给摸透了。

若每个学子都得了这样上进的机会,相信,南安府中举之人,将会井喷一般,长此以往,朝廷里南安府籍官员不再孤掌难鸣,税政民生上,也能替南安府百姓发出声音。

他们这样做,无异于撬了那些世家大族的根基,短时内没问题,时间长了,人家回过味来,只怕要反扑。

谢玉华不在把刘青青当做个小屁孩,提出了自己的顾虑。

刘青青笑道:“没事,等他们回过味来,我们已经发展壮大,不怕他们了。”

谢玉华提出最后一个问题:“我看着,你种田卖特产干得有声有色,为什么劳心劳力做这事呢?”

刘亲亲无奈笑道:“没办法,家里有人要科举,只当给他提前铺路了。”

两人就细节,又敲定了许多。

谢玉华负责编书,刘青青管理刊印出版售卖,除去成本赚得的钱,两人对半分。

当师爷县丞,要协助知县大人管理县衙,杂七乱八的事多,不能专注的读书。但当编辑不一样,他要再次吃透四书五经,深耕细作,一来编出高质量的练习,二来加深自己的理解,也是一个再次学习的过程。

刘青青对于自己人,向来大方,知道谢玉华囊中窘迫,又不愿意接受避税地主的投靠,家中甚是拮据,吩咐账房预支了一百两银子给他。

因为毛笔字大占纸,刘青青将自己的鹅毛笔推荐给了他:“只管用小字,同样厚度的书本,鹅毛笔小字内容更多,囊中羞涩的学子们一定争相购买。”

谢玉华写过一次后,爱上了鹅毛笔,欢欢喜喜投身到主编事业中。

五年科举三年模拟走上正轨,郭守云将来的练习册有了着落,刘青青放下心头的一件大事。

她弄这个,完全是为了让郭守云得到最好的资料,科举之道一路顺畅。

当然也可以为郭守云聘请名师,但是,科举实质是考试,名师再厉害,讲得精彩传神,没有练习模拟题也是白搭。

就像学开车一样,你看着人家教练人车合一,自己上去就成马路杀手,哐哐哐撞墙或冲下水沟,唯一的原因便是练习太少。

从现在开始编纂练习册,经过学子们的练习反馈,相信几年后,练习册能给郭守云带来精准的指导,和最大的提升。

腾出手的刘青青去到厨房,后知后觉的发现,刘慧兰这几天好像闷闷不乐,看着她欲言又止。

刘青青找到她:“阿姊,我们一家人,你有什么不能直接和我说的。喔,让我猜一猜,是不是你看中谁了?”

刘慧兰脸颊一红,没好气的瞅她一眼:“尽胡说!”

半响才道:“客人们来点鹿鸣宴的菜,你让迎客把他们介绍到其他酒楼,是不放心我做的菜,味道不好么?”若觉得她不行,可以再聘请个老厨师来,她一点不会介意。把上门的生意往外推,着实让人不理解。

原来是这事啊。

刘青青掰着手指头询问刘慧兰:“阿姊,我们一道道菜来数一数,攀登高峰用的是骆驼峰,龙凤呈祥主料是一斤重的活蹦乱跳龙虾,鸿运当头是帝王蟹,就连我们家烧得御笔鸡枞墨汁,用的也是海鲜活墨鱼。”

“我们家根基浅,没有沙漠到府城的商队,也没有海边到府城的商船,若做这些菜,我们需要把供应商当祖宗供着,万一他们使坏,提个价啊,弄点坏了的海鲜来,我们是要,还是不要呢?

而且我们的根基是青华园,定位是游乐园,顺便卖点特产小食,面向的是富余家庭,而不是吃得起鹿鸣宴的土豪大户。”

“所以,干脆把这些菜给这些酒楼做,一来我们不去费这个神,二来他们记得我们的好,我们青华园的海鲜原料等,他们打本送过来,三来,我们送了土豪客人过去,他们也推荐客户过来游玩,大家互利互惠,一起发财。”

刘慧兰听了她的解释,释怀的拍拍胸口:“其实,让我做这些大菜,我也蛮紧张的,生怕手一抖,将这么贵重的原材料给糟践了。

你知道么,光那只帝王蟹,竟然要十两银子,我的个天啊,还不如直接吃银子呢。给他们几家烦去。

诶,你说的小食是啥,好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