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毛纺机和吃水问题 人活着,便不可能一……

第70章毛纺机和吃水问题人活着,便不可能一……

这厢跟余老板的初次沟通还比较顺利,谢芳草心中也稍微放松了一点,又在走时特意问了余老板跟吉祥酒楼的老板是否熟识,能否介绍了认识,余老板自是答应,说过几日攒个局,介绍两人认识。

一鼓作气,谢芳草接着便又去拜访了吴老板,吴老板跟余老板,又是完全不一样的发迹史和性子。

余老板资源多人脉广,能拿到的布类品种多,妆花、改机、漳缎、云布、丝布、织金锦……又为人谨慎,走一步看三步,永远一幅笑模样,一步步将绸缎生意做到了县里。

吴老板却是由养蚕发迹,后买了缫丝机、木棉缆车纺纱机,成为拥有数张织机的棉布坊主人。

坊子能织布,但只能织棉布,便在镇上专开了棉布铺子,也算是镇上棉布的供货商之一,芳草记的棉布就是从他家拿的货。

吴老板虽比不上余老板家大业大,但胜在有自己的织机,若是改良成毛纺机,未尝不能将毛线全部机械化,这样作业效率便大大提高了。

具体如何改良,谢芳草不太懂,但她知道方向,依着中国人对工具改良的执着劲儿,应当问题不大,最坏的结果,也不过就是半自动化嘛。

“谢老板,这边请。”吴老板国字脸,肚儿圆,身上并没有传统商人的市侩气,倒有几分技术人员的匠气。

这厢吴老板便引了谢芳草去了自己的棉布纺,却见是在一个十分大的院子里,摆着几个机子,吴老板领着谢芳草一一看过去,又一一做了介绍。

原来那个最大的是缫车,由二人打丝头、二人主缫,棉便成了线。

四脚木棉踏缆车,则是用来把线纺成纱,再用织布机,将纱织成布,数个步骤下来,一大匹棉布便织成了。

谢芳草没想到明代的纺织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赞叹不已,觉得吴老板在这个小镇上,还真是埋没了。

吴掌柜见谢芳草是真心觉得他厉害,也不由心下熨帖,觉得这个年轻的女掌柜,倒一点没有其他商人的势利眼,看来芳草记如今在镇上炙手可热,确实有她的道理在。

如今外头铺子的掌柜其实看不大起他这个小小的棉布坊,觉得连个绸缎都织不出来,棉布又利薄,不如开个绸缎铺赚钱。

但自己向来爱琢磨,也觉得从棉到布这整个的过程,让人十分着迷,谢芳草看出他的爱琢磨的属性,便跟他细细讨论了一番,关于如何把纱线变成毛线。

纱线是棉,毛线是粗一些的棉线或者羊毛线,在哪个环节可以将毛线做出,然后再进行染色,便成了彩色的毛线,最后进行毛线的编织/织机制作,便成了毛线制品。

吴老板听完谢芳草的一番话,不由心驰神往,觉得从没有人跟自己一样,会琢磨其中的道理,连连说自己等会儿便研究,这里的每个机子他都会用,想来改良并不难。

但毛线的纺织技术现有的织机怕是不能满足,谢芳草想了想问如今哪里可以买到最先进的织机。

“如今最大的官营纺织机构,是江南三大织造——南京、苏州和杭州的织造局,他们那用的织机,才最是先进。”

谢芳草一听官营,便知道没戏了,自己在哪跟官营扯上关系?但先把毛线机械化吧,后面的再慢慢想办法。

看完吴老板的小棉布坊,谢芳草又提了下开毛线厂的事,这回吴老板直接说自己在镇上另外还有一处院子,刚好空着,便拿来做毛线厂。

这样,他投入地方和织机,技术,占两成利便行,其他的,谢芳草操心便是了。

果然,搞技术的就是爽快,谢芳草当场答应下来,又签下初步意向达成书,这样一来,厂的位置、机器、技术、银钱基本到位,再把女娘们找来,厂便可以开起来了。

谢芳草最开始想的也是自己占五成,方氏占一成,余老板吴老板各占两成,如今的局面,比自己预想的好上许多,起码机械化,才是前进最大的助力。

又在心里长叹一口气,这来镇上,简直顺利的有些不可思议了,总怕突然出现点什么意外。

但人活着,便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不过风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

说到水,谢芳草又想到村里的水问题,忙问吴老板,如今镇上也没下雨,平日如何吃水的,可认识什么挖井人或是什么人,能解决水源问题的。

原本十分激动的吴老板,说到干旱一下也蔫了。

说是如今自家吃水还是靠水井里的水,别的人家如今大都早上去堤坝去担水回来,这倒是跟谢芳草如今吃水的方式一样了。

吴老板又从技术层面给了一个办法,最好的解决办法,便是挖通堤坝和镇上的河,把两个连起来成一个,这吃水的问题就不愁了,但如今镇上的差役,谁去管这个?又有谁,愿意去做这个?

谢芳草最怕的是没有解题思路,没人管,没人愿意,这些都是人的事情,倒是好解决了,将此事记在心上,准备再多了解考虑一番,再做决定。

谢芳草拿着还泛着热乎气的两份初步合作意向达成书,回到了铺子里。

胡绣娘等的女娘忙围上来,“掌柜,如何了?这毛线厂,能开吗?我能不能介绍我家外甥女过来?她……”

谢芳草瞧着一屋子生机勃勃的女娘,心情不自觉便好,忙接了话头,“毛线厂,应是可以开成,至于外甥女能不能过来,若是活不下去的,可以过来,若是还活得下去,就先等等……”

胡绣娘一愣,又眼睛一酸,瞧着如今稍微长了点肉出来的郑嫂子和郑燕姐,忙应,“对,对,掌柜的说的是!说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