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市场洞察 一种从未有过的,豪气和喜悦……
第36章市场洞察一种从未有过的,豪气和喜悦……
周氏和刘甜儿到了集市,两人便开始看,集市上卖什么的最多,买什么的最多。
卖饰品类的摊子一共多少家,他们卖的产品是哪些,摊子的大小,并且知道所有的价格。
半个时辰内问价的人大概有多少,穿什么衣裳,男子还是女子,什么年龄段的,是否砍价。
最终买下来的有多少,买哪种类型的饰品最多,偏好颜色,还是款式,还是什么的。
其实也就是做竞争对手分析、目标客户分析和市场趋势分析,这样才算是真正的能够做好市场洞察,为销售决策提供依据。
要想在镇上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得了解市场行情,知道什么样的价格能够吸引顾客,又不会让自家吃亏。
她交给周氏和刘甜儿的任务,实际上是一次详尽的市场调研。
周氏和刘甜儿拿着纸笔,开始了她们的“逛街作业”。
她们首先观察了集市上卖什么的最多,买什么的最多。她们注意到,集市上的饰品摊子数量众多,但大多数卖的是简单的头饰和手链,很少有复杂的工艺制品。
她们记录了饰品摊的数量,每家摊子的大小,以及他们所售产品的种类和价格。
帕子的价格多在五十文到七十文不等,
木簪则没啥人卖,自家还是按照上回的价格卖便行,根据材质和手工的精细程度,价格可以不等。
扇子的价格受到季节的影响较大,如今春日里没啥人卖扇子,夏日里价格会偏高一些。
而头饰则种类繁多,从简单的发带到精致的发簪,价格跨度很大。
她们还观察了每个摊子在半个时辰内问价的人数,顾客的性别、年龄段,以及他们的衣着,判断他们的经济状况。
她们注意到,年轻女娘是购买饰品的主力军,而郎君则多为陪同。
周氏和刘甜儿还特别关注了女娘们的砍价行为和最终的购买决策。
她们发现,大多数顾客都会砍价,但最终成交的往往是那些颜色鲜艳、款式新颖的饰品。顾客对颜色和款式的偏好十分明显,而对材质和工艺的关注度则相对较低。
回到村里,便跟谢芳草说了她们的发现,谢芳草也就得出了一些初步的市场洞察:市场上的饰品摊众多,但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和创新。
年轻女性是主要的购买力,她们更注重饰品的外观和时尚性。市场上对新颖和时尚饰品的需求较大,但价格敏感度较高。
基于这些洞察,谢芳草开始思考如何调整自家的产品策略。又跟周氏和刘甜儿商量,决定将价格定得比市价稍微低一点点,以吸引更多的顾客。
再增加一些独特设计的饰品,比如结合当地文化元素的图案,或者使用特殊材质制作,来吸引顾客,尝试制作一些样品,然后在下次去镇上时,带上这些样品进行试卖,看看市场的反应。
同时调整价格策略,设置一些促销活动,比如买一赠一,或者满额打折,以吸引更多的顾客。
周氏和刘甜儿对谢芳草的建议感到兴奋,她们开始着手准备。她们相信,只要她们能够根据市场洞察来调整产品和策略,就一定能够在多卖些。
她们还计划着,如果可能,还可以接受一些定制的活计,比如定制特殊的头饰或者绣上顾客指定的图案。
过了几日,周氏和刘甜儿带着精心准备的货物来到镇上,她们的摊位很快就吸引了许多顾客。
那些新颖的帕子和头饰,别致的木簪和竹扇,不仅样式好看,价格还公道,很快就销售一空。周氏和刘甜儿忙得不亦乐乎。
两人心里,一种从未有过的,豪气和喜悦,油然而生。
早上天刚亮,谢芳草便跟着周氏一道去镇上,周氏和刘甜儿的摊子算是正经开起来了,第一日铺子上的物件竟全部卖空了,足足卖了有二两多银子。
后头几日也基本能卖出去一大半,没几日将存货全卖光了,周氏和刘甜儿这才没去镇上,将铺子上的品类又多做了些,今日方重新拿到镇上去卖。
这也是因着女娘精品店市场没被开发起来的缘故,等后头这样的铺子多起来,市场有了竞争,人们的胃口也被养刁了,再想出现如此盛景,需要好一番运营。
谢芳草先跟两人去摊位上瞅瞅,帮忙布置下摊位,看看今日的情况,再去方氏绸缎铺学绣技。
却没想到,自家连续摆了几日的摊位上已是被人占了去,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这摊位自家没买断。
但这摊位卖的东西,竟跟自家卖的一模一样!
也是手帕,香囊,木簪,只没有竹编腰扇,毕竟扇子的工艺十分耗费时间,就算是仿制,也得专门的人员琢磨许久。
周氏和刘甜儿一瞧,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周氏的手指紧紧地捏着手中的绣帕,眼睛里几乎要喷出火来。
她们怎么也没想到,仅仅过去四五天而已,竞就有了仿制品!这不是赤裸裸的,学了她们家吗?!
刘甜儿也是气急攻心,胸膛剧烈地起伏着,仿佛有一团火在心中燃烧。
谢芳草见状,连忙轻拍周氏的手背,给予她一丝安抚的力量,同时自己心中的怒火也是翻腾不已。她环顾四周,试图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寻找那个“侵占者”的身影,想要问个明白,为何要做得如此决绝,直接复制了她们的心血。
“娘,咱们先别急,看看情况再说。”谢芳草压低声音,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稳,她深知,在这市井之中,冲动行事往往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周氏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愤怒与不甘,点了点头。三人缓缓走近那摊位,只见摊位上的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每一样都透着精心挑选的痕迹,与自家摊位上的物品如出一辙,甚至有几款手帕的绣工,还刻意模仿了她们家独有的风格。
那摊位上是一个女娘和一个老头在卖,女娘年岁看着比刘甜儿小些,十四岁左右的样子。
瞅着周氏和刘甜儿急眼的样子,应是知道她们是卖这东西的,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去,不应刘甜儿的话。
“这位大爷,请问这些货物是从哪里进的?”刘甜儿强忍着怒气,尽量客气地问道。她的目光落在大爷身上,那大爷面色淡然,似乎对这一切早有预料。
大爷擡眼看了看刘甜儿,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道:“哦,这些啊,都是我自家做的,手艺不精,只能模仿着市面上好卖的样子来。怎么,小姑娘,你也做这个生意?”
刘甜儿闻言,心中更是气愤难平,但她知道,此刻的争执无济于事,只会让围观的人看笑话。她强压下怒火,淡淡一笑:“原来如此,不过你家的手艺倒真是不错,几乎能以假乱真了。”
大爷轻笑,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哪里哪里,不过是混口饭吃罢了。小姑娘,你若有兴趣,我这里的货你都可以拿去卖,利润咱们对半分,如何?”
这话一出,周氏再也按捺不住,猛地站出来,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
“你们,你们怎么跟如此不要脸?这明明是我们家卖的东西!”
那老头应是女娘的爹,一张嘴便是一口黄牙,十分惹人厌,“哟,你家卖了,便不让别家卖了?这哪来的道理?再说,我就卖了,你们能拿我怎么样?”
又对着周氏一行嗤笑一声,便自去招呼路过的女娘们,打量着她们没任何办法。
周氏和刘甜儿嘴唇颤抖着,又不知如何回应,瞧着眼泪就要掉下来。
谢芳草早想到会有如此境况,抄袭狗哪个朝代没有?又有哪个行业没有?
因此早做了准备,这个时候,就是要品牌说话了。
现代社会奢侈品的仿品那么多,有些甚至能以假乱真,为何还有如此多人热爱买奢侈品?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谢芳草拉住两人,先去找了对面的摊位将东西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