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起名风波 谢老娘平日里刻薄惯了,却也……

第4章起名风波谢老娘平日里刻薄惯了,却也……

谢大头临走时,想到谢老娘对女娃的嫌弃,又嘱咐周氏好几遍,平日莫惹谢老娘生气,莫去招谢老娘的烦。

周氏自是答应,家里都是谢老娘说了算,她一个不讨婆婆喜欢的,怎会自个儿往枪口上撞?

别说惹谢老娘生气,她连话都不敢跟谢老娘说,连奶水的事都不敢往婆婆那捅,生怕又招来一顿骂。

想到奶水,忙忍着羞,跟他说自己没奶水,好叫他想些法子。

谢大头一听就倒把周氏一顿凶,这些女人家的事儿他也不懂,跟他说了有个什么用?

周氏瞧着不耐烦的谢大头,恍然明白过来,这是谢大头也没胆儿找谢老娘,让她自己看着办的意思了。

更深的意思,就是自个儿丈夫,不会护着自己和孩子的了。

周氏一时心里滋味难耐,可这世道,女的只能指着男的过,平日里千好万好,一到关键时候,才知道为人是否可靠,夫妻之间,也是如此。

有些时候,有丈夫没丈夫,反而都像是孤儿寡母,周氏心中,渐渐明了,男的,不都是这样吗?她能跟谁说理去?

但就靠些馒头,豆腐汤鸡蛋汤,实在是没法下奶。为娘的,真能眼见着,自己怀胎十月的小婴儿,饿死不成?

本想着大壮媳妇能帮自己想想办法,结果大壮媳妇又匆匆走了。

怀里的孩子被饿的哇哇叫,瞧着甚是可怜,周氏想着自己的处境,不为孩子,为着自己,也得立起来,于是在心里细细计较一番。

心里又想着,原来自家娘说的,女的得自己心里有算计,是这个意思——男的靠不住,可不得自己立起来吗?

这日晌午,周氏趁陈二婶送午食,突然拿出十个铜板,不好意思的开口,

“弟妹,我想麻烦你找人给我娘家带个信,就说我这没奶水,想让他们在村里寻摸个下奶的小母羊。”

又一低头,瞅着怀里小猫似的小女娃,低声道,“这生的虽是个女娃,却总不能叫饿死,明日就洗三了,没得叫喜事变丧事。”

周静已饿的头晕眼花,觉着自己怕是要古代一日游了,想到万一可以回现代,竟然险些要喜极而泣。

如今听到周氏这话,又觉得她娘虽然只会哭,但好在不跟爹一样只在乎自己,娘还是在意自己的,自己看来不用饿死咯。

陈二婶赶忙去跟谢老娘说,谢老娘一听,气得仰倒,拿起扫帚就要进周氏的门,这小娼妇,长了胆子,还想回娘家告状不成?

嫁给了自己儿子,生是谢家的人,死是谢家的鬼!因着没奶水就叫娘家的送羊过来,自己老谢家的脸往哪搁!

自己家的种,让亲家操心,那自己家成了整个小集村的笑话了!

谢老爹在一边听着,也心下恼怒,还总归更好面子,做事也不像谢老娘一样撒泼难看。

遂冷着一张脸,让谢老娘拿五百文钱买些好的给周氏吃,只心里也对周氏不喜起来。

谢老娘平日里刻薄惯了,家里小事一向是她做主,但一旦谢老爹决定的事情,她也是乖乖听从的,毕竟,谢老爹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

嘴上骂骂咧咧,不情不愿,但只能进屋拿钱,趁谢老爹没注意,又偷偷放回去一百文,叫陈二婶拿这四百文每日里单独给周氏做碗好下奶的菜,不叫饿死便是。

陈二婶本就因大嫂做的衣裳好看,心里对大嫂感激着,自是愿意为大嫂做些事情。

且自己往后也要做月子,指望着大嫂也能如此待自己,故答应的十分爽快。

谢老娘攥紧四百文钱,十分不情愿的给了陈氏,又嘱咐陈氏不要偷藏银钱,若是发现就扒了她的皮类的话。

这厢陈氏拿了钱,在心里细细琢磨一番,想着四百文怕是不够买多少好菜好肉。

但村里有生怀过的定是知道,便去王大壮媳妇那,讨了主意来。

先在村里还在喂奶的媳妇那里托人情求两碗奶水喂给小女娃,又每日赶早去村口买些小的餐条子或是猪杂碎、猪骨头做汤给周氏喝。

这些都便宜,虽没多少肉,但好歹有些荤腥,比没有强了不知多少。

因着周氏吃的好奶水足的缘故,不出一个月,小女娃已是长开不少,不再是皱巴巴小老头的模样。

眼睛也已是能睁开,清亮清亮的,小脸粉粉嫩嫩,煞是可爱,陈氏见了都喜欢不已,只暗自希望以后自己生下来的孩子也能长个好模样。

日子一晃,到了七月初一。

这日是周静的满月酒,一大早,周氏娘家人早早到了,来的是周老娘、周老爹还有周家舅舅,送了两篮子鸡蛋和两只老母鸡,还有一小块布料给周静做小孩衣裳。

这礼对村里人来说,显见是十分用心的,也可见周家对周氏这闺女是真疼爱,陈二婶看到这礼也是咋舌不已,生了个女娃,至于吗?

周老娘看自家闺女胖了一点,外孙女也是脸红扑扑的睡着,可见月子里养的好,连连夸谢老娘谢老爹会做人,又厚道又体面,不是那等苛待媳妇的,自家小外孙女是投生了个好人家。

谢老爹脸上便透出高兴来,觉得亲家母会说话。

此时周静还没睡醒,要是听到自家姥姥说自己投生了个好人家,应该会被直接气死,这好人家,给你你要不要?

此时的谢老娘听着周老娘说的好听话,想着那四百文钱,心里的憋屈只得往肚里咽,恨恨的瞅着周氏和孩子,想提一嘴没生出儿子的话,

“你家这闺女,就是没福气……”

还待多说些,谢老爹一个眼神过去,当着亲家面说这些做什么?闹起来,大家脸上都不好看,没的让别人看笑话!

谢老娘懂自家老头子的意思,只得闭上嘴不再多言语。

这边来帮忙的其他谢氏族人,随着日头上升,也陆续到了,陈氏和谢老娘早就跟村里灶上功夫好的媳妇子说好了,这天来帮忙。

故很快分好工,洗菜切菜煮饭,好不忙活。

谢老爹也叫着男性亲戚一道摆桌子摆椅子,日头太烈,就都在堂屋里坐,男女分席,谢老娘,周氏娘家人,和村里的亲戚媳妇子女眷们一席。

谢老爹、谢大头二头和男性亲戚们一席。

周氏看快开席了,着上一身青色粗布衣裤,头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发纂儿,插上一只木钗,耳朵上戴一对丁香绒花耳坠,朴素清爽,望之宜人。

再把周静换一身新衣裳。抱到堂屋给各家亲戚认认人。

既是来吃席的,再不好阴阳怪气嫌弃生的是个女娃,何况周氏娘家人也在,周家舅舅还在考秀才,指不定哪日就发达了也是说不准的事情,再不好在这大喜日子把人得罪的。

再一看小女娃秀气可人,眼睛亮晶晶的,就纷纷夸女娃长的好,又跟谢老爹谢大头夸赞以后生的儿子怕也是跟谢大头一般好样貌,哄得谢老爹和谢大头连说哪里哪里。

这时村里有好事的媳妇子开口问谢老娘,女娃可起了名,谢老娘看了眼周围,发现大夏天的,院子边上杂草长得快有人高了。

直接来了句,“就叫草儿吧,一个丫头片子,只希望她像草一样好养活就行了。”

说完还洋洋得意,觉得自己起名起的好,跟大头二头一样又好记又上口。

谢大头一听他娘这名字,觉得这名比隔壁大壮家的大丫还要难听,赶紧望向在场读书最多的杜老秀才,希望他给起个好听的名。

杜老秀才想着草这个字,捋一把自己的胡子,脱口而出,“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我看不如叫芳草,也合了谢家老太太的意思。”

周老娘和谢大头也连连点头表示赞成。

谢老爹一听也觉不错,就凭着杜老秀才在村里的威望和地位,起个名也是莫大的荣耀,遂直接拍板。于是,周静正式改名为谢芳草啦。

这边,席上的菜也陆续上齐,但见桌上摆的是果子、茶食各两般,香油烧饼一碟,小馒头一碟,枣汤一品,豆汤一品。

荤菜两色(蒸鸡、烧猪肉),素菜四色(油白菜、拍黄瓜、炒苋菜、烧茄子),男桌上再多加炸鱼一碟,酒一般。

亲戚朋友们看这菜色着实不俗,遂各自开动,谢老爹谢大头各处敬酒,追捧说笑一番,大家各自喝酒划拳吃菜,好不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