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
向鸢回到娃厂,给李箐提了不少点心和吃食,还分了不少给娃厂内的女工。
“没事了吧?”李箐问,向鸢家里的事她也知道,这实在是太可怕了,这人贩子拐卖出现在自己的身边,光是听听就让人浑身发颤。
向鸢看李姐那关心又害怕的模样,对她说:“没事了,人已经找回来了,这实在是太惊险了,也多亏李姐你帮忙。”
李姐那边也出了点力,这点向鸢还是感谢的。
“说的哪里话。”李箐好奇地看着桌上的点心,这点心她还从来没见过。
“你这是什么点心?我们洧城有个月饼厂,那里也会做一些点心,但还是第一次见这样的小点心。”李箐说着,拿起一个放进嘴里,顿时眼睛都亮了亮。
“嗯~这也太好吃了!”
“我从没吃过这样式的点心,口感也不太一样,像是西洋的那个什么...蛋糕!”
向鸢听到“蛋糕”这个词,眼睛也亮了亮,原来这个时代,还是有人吃过蛋糕的,只是她在洧城都没见过蛋糕店。
“李姐,你在哪儿吃过蛋糕啊?”向鸢好奇地问。
李箐愣了一下,擡起眼看了看门外,没看到人,才低声对向鸢说:“那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哪儿都没得卖这蛋糕了。”
蛋糕这种外国吃食,现在谁还敢卖?谁还敢买?小心一顶帽子就给你带上了。李箐心里想着,也有些苦,这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向鸢点点头,也没多想。
“你有这手艺啊,早知道我们就开个食品厂了。”李箐打趣着说。主要是最近娃娃销量不太行,洧城只卖出去了两个,市里好一些,省里更好一些。
但厂里有二十个女工,这些女工每日生产的娃娃,比卖出去的多多了。
向鸢一听,她这些日子都在忙找向墨的事,自然也没怎么关注娃厂的事,现在她低下头看了看自己桌上的一份报告,就知道娃娃销量不是很好。
“首都那边很难打通吗?”向鸢问,之前李箐说过她是有首都那边的关系的。只要娃娃能卖到首都去,消费力可比这小小的洧城高多了。
李箐叹了一口气,“这首都也不是那么好进,沪市那边又苦于无门路。”
向鸢点点头,也不知道现在这个状况,有谁能够帮忙。要说首都的人,她也只知道文叔一个,可文叔都被贬到洧城来了,在首都那边...
怎么想都不行。
“要不我们试着做一下亲民、物美价廉的娃娃?”向鸢觉得还是可以改一下发展路线。
李箐却摇摇头,“我们现在卖的娃娃,已经挺便宜了。”
“这个价格是依据用不用布票来决定的,想要便宜就要用布票之类的来购买,这每个家庭都在存着布料做衣裳,拿出来买娃娃是不可能的。”李箐解释说。
这价格也不是自己定的,这开了厂,价格就要和国家调控的一致,可不能自己瞎改。
向鸢大概听明白了,看来想要娃厂起来了,要么打通首都和沪市那边的供销社,要么就等78年的改革了。
但好处就是,亏损也有政府那边拨款,不用担心下岗什么的。
面对这种状况,向鸢也只好摆烂了。
李箐还是比较充满干劲,接下来的几天里,她就要出差一趟沪市,去那边找找门路什么的,将厂子托给向鸢管理。
向鸢也就接过此重任,但厂里的事也不多,她也没什么事好做的,就在黑市买了不少面粉之类的玩意,在家做糕点吃。
相比于她,原昭就要忙碌多了。白天要去上班,晚上回来则要学习,他已经抽空把初中文凭考出来了,高中文凭考试也定在了1月初。
“向鸢,文叔问你,能不能给他做一些茯苓糕送过去?”原昭回到家,就去厨房忙活,和一旁的向鸢说。
“可以啊。”向鸢想都没想就直接回答了,“文叔是觉得我做的茯苓糕好吃呀?”
“是的,他说他很喜欢。”原昭将菜下锅,拿起锅铲翻炒,“也是你做的好吃,里面材料下的一点都不少。”
原昭算了算,向鸢每个月的工钱和自己的工钱合在一起,一个月有75块钱,两本副食本,各种票据,想要日子过得滋润是完全没问题的,但向鸢这个过法,月中一过,家里的票据就用的七七八八了,还得去黑市购买。
最近娃厂没啥事,向鸢空闲时间多了起来,在家就开始折腾各种糕点,好吃是真的好吃,但材料也是真的多。
向鸢听着原昭的这句话,就知道原昭的想法。她靠近原昭的身旁,歪着头看他说:“材料少了就不好吃了。”
原昭瞥一眼向鸢,笑着说:“当然是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快去拿碗筷,可以吃饭了。”
“好嘞!”向鸢比了个手势,就去碗柜里拿出碗筷,放到饭桌上,招呼一旁的向墨过来吃饭。
下午,向鸢就在家开始做茯苓糕,原昭在旁边给她打下手。
“你知道这个茯苓糕是谁教我做的吗?”向鸢和原昭闲聊,问他。
原昭思考了一下,说:“妈妈?”
“不是,是我奶奶。”向鸢说起奶奶,脸上荡起笑意。
“小时候,奶奶会做茯苓糕给我吃,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糕点了。等我稍微长大一些,”向鸢伸出手比了比,“大概这么高的时候,我就让奶奶教我做茯苓糕。”
“但那会儿年纪太小,又不太开窍,我学了一个暑假才学会。”向鸢说到这的时候,忍不住笑了起来。
原昭看着向鸢的笑容,就觉得十分的温暖,这是只属于向鸢身上的温暖。
“你这么看着我干嘛?”向鸢发现原昭不说话,就这么看着自己。
她刚说完话,就见原昭俯下身来,亲了自己一口,脸颊上还残留着他触碰的感觉。“你现在,一点都不矜持了,没以前可爱了。”向鸢说完这句话,扭过头,假装自己在专心的做糕点。
原昭看着向鸢的模样,笑笑,其实最害羞的明明是她,还天天说别人害羞。
向墨在客厅处画画,现在天气冷了,加上之前发生过那样的事,厂区大院里的家长们,都不愿意让孩子离开厂区,因此大多孩子都待在家里。
“再过段时间,就要下雪了。”原昭看着外面的天气说。
向鸢也擡起头看去,“不知道洧城的雪会怎么样。”
她也要在洧城度过自己在这里的第一个新年。
“很美。”原昭回答,但以往过年,他都在石泉村,这也是第一次在县城里过年。
做好茯苓糕后,也到了晚上了。
一家人做在一起吃饺子,向鸢今天下午和原昭聊到了过年,就想着要包顿饺子吃吃。她向来想一出是一出,想吃饺子,就立马和原昭出去买了肉,回来包了饺子。
向墨看着桌上一大盘饺子,开心地说:“今天怎么吃饺子了?”
在他的印象中,只有过年才会吃饺子。
“因为今天是个好日子。”向鸢笑着说。
等到第二天,向鸢才提着茯苓糕去文叔的家里找他。
文叔就住在县政府后面的大楼里,就和厂区大院一样,不过这里是军区大院了,档次要更高一些。
向鸢进大门的时候,门口还有站岗的士兵,他打了电话,询问过后才让向鸢进去。
这个架势,让向鸢走路都小心了一些。早知道让原昭陪自己来了,可是今天一大早,王二麻子就来了,把原昭叫走了。
她只好自己来找文叔了。
向鸢念着原昭告诉自己的门牌号,找了一圈之后,才找到文叔的住所。她抿了下唇,轻轻地敲了下门。
没几秒,门就打开了。
文峰看到向鸢来了,热情地招呼她进来坐坐。
“快进来,坐坐,陪我这个老家人说说话。”
向鸢颇有些无奈地说:“您这个岁数,正是好时光,怎么能说自己是老人家呢?”
文峰也就四十来岁,且保养的不错,说是三十多也有人信。
“哈哈,快进来吧。”
向鸢脱了鞋,走进屋内,刚走过玄关,到客厅处的时候,才发现文叔家里还有两位客人在。她看到这两位客人,连忙回过头说:“文叔,您这还有客人,我...”
“没事没事,来都来了,就一起坐着聊聊天,大家都对你的娃厂感兴趣呢。”文峰推着向鸢到沙发的一旁坐下。
向鸢听到对娃厂感兴趣,加上文叔又是首都来的,她只好坐下,朝着那两位客人笑笑,连忙把自己做的茯苓糕拿出来。
“这位是向鸢,是我们洧城娃厂的主任,年纪轻轻就这么能干了。”文峰看起来今天心情很好,说话都带着一股风趣。
向鸢听了都不好意思了,娃厂的功劳主要是李箐,没有李箐自己是别指望开这个厂的。
“向姑娘,你好。文峰叔经常和我们提起你,今天终于见到你了。”
面前看着大约二十来岁的女人和男人,他们两个明显是夫妻,正满脸笑容的看着自己。向鸢总觉得怪怪的,后知后觉的发现,文叔这是想让他们和自己见面?
可这两个人,看着也就比自己大个几岁的样子。
“你好。”向鸢朝他们点点头,有些好奇地问:“你们是从首都过来的吗?”
“是的,听文峰叔说这里好山好水,就想着过来看看。”
向鸢点点头,视线看向一旁的男人。
男人接受到向鸢的视线,自我介绍道:“我叫向鹜,和你还是同姓。”
“咳咳。”向鸢刚刚端起一杯水,刚喝一口,听到他的话,噎住了。
等她缓过来,看向旁边的那个女人,有些不确定的问:“那您...叫什么名字?”
“郑伟宁。”郑伟宁顺势给向鸢递了一张纸巾过去。
向鸢现在真想两眼一翻,直接升天得了。这两个人的名字和自己的爷爷奶奶一个名字,仔细一看,甚至长得也很像。
不会这么离谱吧?
向鸢不自觉地看向郑伟宁的肚子,现在是十一月底,算算日子,这个时间段应该怀上自己的爸爸了。
后面聊了什么,向鸢什么都不知道了。她满脑子都是这两个人是自己的爷爷奶奶,他们正处在二十来岁的好时光。
出了文叔家里,走到门口处的时候,原昭已经在门口等着自己了。
“怎么了?”原昭看向鸢整个人心不在焉的,走路都歪了歪,要不是她身上没酒味,原昭都怀疑她喝酒了。
向鸢擡起头看着原昭,想都没想的脱口而出:“我看到我爷爷和奶奶了。”
“啊?”原昭愣住了,他虽然听向鸢偶尔说起过奶奶,可看到了?还是在文叔家里?这听着有些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