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棋盘再启双生博弈
金銮殿内,空气仿佛凝固成冰,压得人喘不过气。
龙椅上的天子神情莫测,目光如渊,俯瞰着下方剑拔弩张的文武百官。
一场决定兵部尚书沈重山命运的朝议,已然拉开序幕。
死寂之中,一个沉稳的声音率先响起,正是兵部侍郎陆九渊。
他手持象牙笏板,躬身出列,字字斟酌道:“启禀陛下,沈尚书督导天武大会,致使军备物资出现纰漏,确有疏忽之责。然,臣以为,尚书大人近年推行军制改革,其‘以战养战,以赛代练’之理念,实乃强军之良策。一时不察,尚可宽宥,若因小失大,废止良策,于我大夏国威,恐有损伤。”
他这番话,说得四平八稳,既认了错,又捧了功,企图将大事化小,保全沈重山。
然而,他话音刚落,一道冰冷如铁的声音便如利剑出鞘,瞬间刺破了他营造的缓和气氛。
“陆侍郎此言差矣!”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都察院御史秦凤仪面沉如水,一身绯色官袍更衬得他面容冷峻。
他目光如鹰隼,死死盯住陆九渊,声音里不带一丝一毫的温度:“军国大事,岂容‘疏忽’二字轻轻带过?若非我御史台掌握确凿证据,今日这朝堂之上,怕是又要被你们兵部一手遮天!国法如山,若无足以推翻铁证的凭据,岂能因一句‘理念价值’就轻易放过?”
秦凤仪声震殿宇,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狠狠砸在众人心头。
支持沈尚书的一派,顿时面色煞白,噤若寒蝉。
弹劾派则精神大振,纷纷附和,一时间,整个朝堂的天平,彻底倒向了秦凤仪。
就在这股几乎要将沈家彻底压垮的浪潮达到顶峰之时,一个清冷而坚定的女声,突兀地在殿角响起。
“民女林昭昭,有凭据呈上。”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无数道惊诧、疑惑、轻蔑的目光齐刷刷地投了过去。
在金銮殿这种地方,一个连官身都没有的年轻女子,竟敢在御史发难之时插言?
简直是闻所未闻!
只见林昭昭身着一袭素雅的青衣,在满朝朱紫绯绿中显得格格不入,却又有一种遗世独立的从容。
她无视了周围的议论,莲步轻移,不卑不亢地走到大殿中央,手中捧着一卷整齐的文书。
秦凤仪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你是何人?朝堂之上,岂是尔等女子抛头露面之地?”
林昭昭并未被他的官威所慑,只是平静地抬起眼眸,直视着这位以铁面无私着称的御史大人:“民女乃沈尚书府上一名记事女官。秦御史要凭据,民女便给您凭据。”
说罢,她将手中的文书高高举起。
一名内侍快步上前,接过文书,呈递到了秦凤仪的案前。
秦凤仪带着几分审视和不屑,缓缓展开报告。
然而,只看了一眼,他那如古井般不起波澜的眼神,便骤然一缩!
这并非空洞的辩白之词,而是一份详尽到令人心惊的数据报告。
报告的开篇,便是一张巨大的对比图。
左侧,是“天武大会历年积分变动趋势”,一条条曲线清晰地展示了各军营在大会中的成绩起伏。
右侧,则是“对应军营军饷物资发放效率图”,数据精准到了每一天、每一笔款项。
两条看似毫不相干的曲线,在林昭昭的图表中,却呈现出一种惊人的正相关!
积分越高的军营,军饷物资的调动效率也越高!
秦凤仪的呼吸不自觉地急促了半分。
他迅速翻到下一页,那是一个模拟方案,标题赫然写着——《积分激励制军费优化方案》。
报告中用缜密的逻辑和翔实的数据进行推演:“……若以此新法为基准,调整军饷发放权重,将天武大会积分作为核心考核指标,可极大刺激基层士兵的训练积极性。经初步测算,三年之内,可在不影响战力的前提下,为国库节省军费,至少三十万两白银!”
三十万两!
这个数字如同一道惊雷,在秦凤仪的脑海中炸响!
他身为御史,日夜为国库空虚、军费靡费而忧心,此刻看到这份报告,就如同在沙漠中看到了绿洲!
报告的逻辑严丝合缝,数据支撑无懈可击,每一个推论都仿佛经过了千百次的演算,找不到任何破绽。
他抬起头,再次看向林昭昭,那鹰隼般的目光中,原有的锐利和审视,已经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惊异与欣赏所取代。
这个女子,究竟是何方神圣?
她的大脑,难道是用算盘做的吗?
就在朝堂因这份报告而陷入短暂的寂静时,另一人缓缓出列。
正是沈明远,他一袭白衣,风姿卓绝,与这肃杀的朝堂氛围格格不入,却偏偏自成一道风景。
他先是对着龙椅上的天子深深一揖,而后转向秦凤仪,微微一笑,声音清朗如玉石相击:“秦御史,昭昭的报告,解决了‘术’的问题。而学生想谈一谈‘势’的问题。”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缓缓道:“若将今日之案看作一盘棋,沈尚书,或许只是棋盘上一颗被推到明面上的棋子。我们与他博弈,看似激烈,却可能正中某些人下怀。这盘棋,是一盘‘双生棋局’。”
“双生棋局?”秦凤仪眼神一凝。
“没错。”沈明远负手而立,侃侃而谈,“明面上的棋局,是弹劾沈尚书。但暗地里,还有另一盘棋。真正的棋手,并非你我,而是那些躲在暗处,煽动舆论,借御史台之手,行党同伐异之实的人!他们的目的,或许不是扳倒一个沈尚书,而是要借此案,搅乱兵部,乃至动摇我大夏的军心根基!我们若只盯着眼前这颗子,便输了整盘棋。”
他以棋局比喻朝局,寥寥数语,便将所有人的视线从沈重山的个人罪责,巧妙地转移到了一个更深、更广的层面——那只看不见的幕后黑手!
朝堂之上,瞬间鸦雀无声。
许多原本跟风弹劾的官员,此刻额上竟渗出了冷汗。
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不知不觉中,成了别人手中最锋利的刀!
秦凤仪手握着那份沉甸甸的报告,又听了沈明远这番振聋发聩的“双生棋局”论,久久不语。
他的胸膛剧烈起伏,显然内心正在进行天人交战。
终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猛地站起,手持笏板,对着龙椅深深一拜,声音洪亮如钟:“陛下!臣,撤回对沈尚书的部分弹劾内容!臣以为,沈尚书虽有失察之过,但其改革之心可鉴,林昭昭所呈方案,价值连城!当前之重,不应再纠结于一人之过,而应如沈公子所言,彻查此案背后,是否有人恶意操控,意图动摇国本!臣,请旨成立专案,调查幕后真凶!”
此言一出,满朝震动!
谁也没想到,作为弹劾主力的秦凤仪,竟会临阵倒戈!
这惊天逆转,让原本一边倒的局面瞬间倾斜,整个朝堂的势力格局,在这一刻,被彻底搅乱。
退朝后,通往宫门的长道上。
秦凤仪特意放慢脚步,叫住了正欲离开的林昭昭。
他褪去了朝堂上的冷硬,神色复杂地看着她:“林姑娘,你的才华,不应埋没于后宅。你若愿意入仕,凭今日之功,我秦凤仪,可为你引荐。以你的经天纬地之才,封侯拜相,亦非难事。”
林昭昭盈盈一拜,婉言谢绝:“多谢御史大人厚爱。民女并无宏图大志,今日所为,不过是想守护我想守护的人。”
说罢,她转身离去,纤细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拉得长长的,显得格外坚定。
她抬起头,望向远处巍峨的宫墙,心中默念:“秦凤仪,沈明远……这,才只是开始。”
回到阔别已久的住处,林昭昭刚推开门,一股熟悉的淡雅墨香便扑面而来。
月光下,一道颀长的身影正静静地立在庭院的桂花树下,正是沈明远。
他似乎已经等候多时。
见她回来,沈明远转过身,平日里温润的眼眸此刻却凝重如水。
他没有半分胜利的喜悦,只是压低了声音,一字一句地说道:
“我们赢了棋局的第一步,但对方,已经开始布下更大的杀招了。”
林昭昭心中一紧。
只听沈明远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仿佛带着一丝寒意:“有人正在策划一场更大的行动……昭昭,做好准备,这一次,对手的目标,将不只是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