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第 92 章 《林殊》上映

第92章 第 92 章 《林殊》上映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所有马甲都知道了。

谢霄和祝郢他们还得接着拍摄, 宁宵只能庆幸昨天熬了个大夜把mv该拍摄的部分都拍摄完了,不然今天还得去剧组不是完了!想也知道会有多少双眼睛盯着这个假修罗场。

宁宵长叹一声,拿枕头盖在脸上倒下去。

直到《林殊》上映才缓过劲来。

《林殊》这部电影的首映还有些不同。

每个地方对今年有什么片子, 是什么主题, 目的是什么,文艺片还是冲奖的——多多少少都知道。

这部电影的导演更是个不大不小的名导,因此得到的关注不少,首映开始前导演特地和孔莹说来的制片人不少, 投资商也有,还有很多是官方宣介的, 现实题材就是会有这些优势。

所以宁宵不好去参加,但是她打听了口风,知道评价都还好,对这部电影就更有信心了:剧情可是她千挑万选的!她唯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估计和大荧幕放映的演技差, 这也是她唯一可以把控的。

去看电影的专业影评人不少,既然他们都说稳了那她就放心了。虽然如此, 上映那天宁宵还是把孔莹马甲薅起来, 恶趣味地把她打扮成电影里林殊的样子,然后让她乖乖坐在沙发前,打开投影。

拉着窗帘,就很有氛围了,她还在旁边竖了个平板随时刷评论,然后打开爆米花, 本来说好你一个我一个:

但马甲和她都分不清你伸的手我伸的手,两个人都一前一后,四只手好像也只是她一个人的两只手似的,所以很快就见底了。

但宁宵完全没留意到, 她慢慢地把最后一颗咽下去,心想,导演的功底还是可以的。没亲自参与拍摄,不懂获奖导演这个介绍在影片制作方面的含金量。

宁宵只能在拍摄的时候感觉到景很用心,很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和这个世纪开头的那种荒芜又凄凉的氛围,仿佛有一层旧日的雾笼罩着陈旧的建筑似的。

林殊简直活脱脱就是那个时候的人,从辈分上来说,她应该是这一代年轻人姑姑姑妈那一辈。说是姑姑姑妈,是因为林殊这一生太苦了。

社会提供机会拉拔女孩子可以往上走的时候,她家里不是顶顶开明那一批,但也不是真正重男轻女连书也不给女孩子去读的,只是传统,只是愚昧——

林殊高考失利只能去专科,她想复读,她悔改了,不想把心思放那些够不着的事情上,也满心以为霸凌她的或者看不惯她的毕业了,她可以好好读书了,但是妈妈打了她一巴掌,第二天开始哭,我们还有你弟弟,哪来的钱啊。

是的,她最后还是有了个弟弟。

但林殊默不作声地去念了专科,她并不认命,那个时候的专科也值钱啊!只是大家都知道本科好了,而t且大学生越来越多了,她去摆地摊,和一个低能儿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似的,跟在室友身后懵懵懂懂地学,认识这个世界,又发现有人去酒吧打工。

倒也不乱,她答应了,还很谨慎地和同个学院的同学做伴,但是攒了点钱又遇上有人闹事,一个人脑袋被酒瓶子砸破了,他们也觉得没事,招呼着其他人不让报警,就说是私下有仇怨,但是林殊拽着同学就跑了。

同学骂她胆子小,但林殊站在光怪陆离的大城市的大街道上,心砰砰乱跳,她胆很小么?她只是觉得乱,她好像又回到那个ktv,她不知道那是个什么世界,但她觉得不该走下去啊!

……

林殊找了个工作,不满意老板克扣工资,给辞了,找到大商场的底下,发现这里有个老熟人在做理发师,还有卖些衣服鞋子,她对她笑笑,感觉她很熟悉,又很陌生。

那一瞬间她生出一种迷惘:她居然才十八岁?面前的同乡她们才分开几年,她感觉人家已经长大成人了,她还幼稚得很啊!但是幼稚让她感觉那种很成熟不是好事,也不是说并非好事,带着一种无奈。

果然林殊下定决心剪了个刘海,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不敢认,那个同乡的女孩磕着瓜子,从镜子里看她一眼:“你还读书吧?”

林殊摇了摇头,她早就该毕业了,只是还幼稚。

女孩:“还是得读书,我家那个我攒点钱也得让她在这读书,这里资源好。”

林殊感觉很吃惊,她都有小孩了,而且一转头她就把人给抱出来了,抓着肉乎乎的小手让婴儿喊阿姨,自然是逗趣,但是林殊一点都笑不出来。

她并不感觉恐怖,只是感觉迷茫。

怎么,这么快就结婚了?

她想回学校去了,她其实还差一点时间毕业,就是想提早找个工作,她感觉自己太幼稚了,找辅导员,辅导员说,给她介绍个工作,顺便警告她不要想去支教,虽然支教有政策扶助,但是那些地方指不定有多乱呢。

林殊以前从来没感觉还有人比她的家乡人还愚昧,这会儿下意识问:“现在还有人不上学吗?”补了个女孩儿。

辅导员摇了摇头,“穷的男孩女孩都不上,男孩不上的少。”教育普及还是有用的。

随着剧情推进他们熟悉的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来了,林殊去支教的男同学回来的时候,山村通了路,办了小学,也有小孩开始考初中高中了,但林殊感觉到一种完全不知来处的疲惫,她想去支教,这次没有人阻拦她了,支教的男同学委婉地提出谈恋爱的想法,林殊看着他总想到结婚的同乡。

她那个店子里为什么没有个男人呢?孩子也才一岁多点大才她一个人带,虽然是为了找个依靠,但是有好像也和没有一样。

同乡只说他会往家里打钱,是开大货车的。但是随后又崩溃地大骂说那男人跑那么多长途在外面养了个姘头,姘头肚子里也有一个。

林殊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是又觉得正常,普通人见过的事才多呢。她到了村子里,还是有点怕那种事儿,还好已经有一个年长的女老师。女老师带她去看那些孩子。

林殊看到那些面黄肌瘦但是渴望求学的孩子们明亮的眼睛,突然热泪盈眶。

她开始沉浸于支教的工作,辅导员和男同学劝她早点回来,她也没想,直到有一天有个男孩子考得好,她也觉得欣慰,觉得遗憾,被邀请去吃酒,桌上老村长和女老师竟然给她介绍学生的哥哥,说他为人老实,他们有两栋大瓦房,是村子上最好的……

说不上来的鸡皮疙瘩冒了上来,但是是在观众身上,林殊还是很平静,她表面上很温和,笑着很妥帖,也没有理女老师说的,她前一个也是在这找的,这里的人朴实,然后悄悄收拾了东西,不敢找村里人,自己搭了外面的车走的。

她平静地回来,平静地挂掉爸妈的电话,平静地看着银行卡的余额,然后某一天,她的东西被飞车贼抢了,她还是很害怕,很胆小,突然一转身,她在大街上拼命地奔跑起来。

天很黑,路灯隔得比较远。

长大了的林殊和小时候的林殊奔跑的影子重合起来,她一会儿大,死死咬着牙,一会儿小,眼睛明亮执拗,一会儿满眼泪水,什么都涌出来。

她说不明白自己是为什么在哭,好像觉得自己很愚蠢似的,但是发了狠,她非得活出个人样来!但是镜头里她依然大哭着在奔跑,风很大,哭不出声,但林殊那张疲惫的,充满执拗的,被风和大楼撕裂的模模糊糊的脸,简直就是一张艺术照片。

你可以从中看到林殊这个灵魂的挣扎。

她有着林殊这个人物本质的,区别于任何其他电影角色的特质,但这一瞬间,仿佛成为千千万万个林殊在奔跑。

她是个小人物,没有人关心小人物的内心在思考挣扎什么,仿佛在那个时代只要活下去就可以了,但不是。外面发展得越快,里面就越是惶恐不安。里面惶恐不安,总有一天会把灵魂呕吐出来。

林殊跑出了那种想把灵魂呕吐出来,但与此同时手指死死抓着那个自己不让她跑丢的绝望求生感。

一层一层很淡的绝望笼罩下来,织就林殊始终在泯然众人的命运。但她终究不是个平凡的人,她要工作,还去考证,第一次没考上,后面摈弃幻想了,开始打零工考试,考上了!!不是个很大的证,但她总算可以走出别的路了。

林殊素面朝天地工作去,打算资助个孩子,资助之后突发奇想去学校看,人家不缺钱,穿的球鞋她都没穿过,林殊还是心平气和:“给我换最后一排那个穿着校服的。打她饭卡里。”

林殊心想,我再也不资助了,宁可多拿着点当饭钱,给家里的钱也不多,父母说她什么时候结婚,她就说家里穷人家看不上和他们呛,父母生了气说女孩子家境不好没啥,林殊说你们没骨气我有。

她不肯服输,做到了衣食无忧的份上还是想去考证,这个时候当年支教的男同学看到她很惊讶,似怀念地说他婚礼她也没来,林殊问他当时支教的那些小孩考上大学了么,男同学非常诧异。

林殊说:“我资助的考上了。”

她从不受窝囊气!

父亲摔断了腿,母亲治好了,她给了最后一笔医药费不给了,爸妈打电话过来说她狠心,她在电话亭里大骂他们管她要了多少钱贴补那个弟弟,父母哭着说她没良心,林殊哽咽说:“我走出来了就不会再回去。”

若干年以后林殊回家,这里已经发展起来了,她住的地方还是一片残破,听说引进了项目但是又黄了,人家嫌被要得太狠,干脆不来这办厂了。

林殊又遇到那个同乡,她打着女儿让她去读书,女儿偏不肯,混成了个不良少女,同乡发狠了说让她去外面打工就老实了,女儿还犟。

林殊说:“我帮你问问吧。”

她的脾气好了很多,真认识不少在外面打工的人,给她找了个差事,女孩还算能吃苦,就算挣的钱不多也不愿意回去读书。

林殊又想起自己被妈妈打了一巴掌关在家里不让她去复读的那个晚上,她怨恨得不得了,大哭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完了。

同乡还是碎碎叨叨,说她就是没读书才吃了那么多苦,女孩嘟嘟囔囔说她已经自己挣了钱了。

林殊:“还是要读书的。”

她又说:“不过你们这一辈不一样。”

你们已经不会被困住了。

电影播完了,宁宵还不至于看得哭出来,但也是很有感触,不说年代太远了,很多故事里的影子她也在其他地方看到过,只是很庆幸这个时候还有人愿意把这段故事搬上来。

她不认为这是一个小人物的故事。她认为林殊很有代表性,而且也演绎得很好,她转头去看孔莹,扎着个马尾青春靓丽的孔莹对她笑。

宁宵心想,她总算了了一桩心事了。

小花盘点的时候都说孔莹的演技很扎实,适合现实题材,宁宵因为自己不是科班演员总觉得惶恐,但是这部戏递给她的时候她仗着林殊和她总有共情的地方,想要试一试,现在演出来才知道,其实演员和角色也要碰几分运气。

让孔莹尝试其他角色,她未必能有这种阅历和厚度,但林殊正正好,骨子里的执拗和茫然,对世界的懵懂以及尖锐,表面平和但汹涌的内里。

林殊t这个角色没有砸了孔莹的招牌。

她们算是两相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