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维度之外的低语(上)
今天和双儿一顿神侃,战智湛感觉对当年玄椤道长的话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他笑了笑说道:“原来双儿佛道双修,强过俺百倍。当真是听双儿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
双儿抿嘴笑道:“谢少主夸奖!蓝星人的生命,全赖天意、地识和命合三者聚拢共生。这三者一旦离散,意识消散,生命便走到了尽头。”
战智湛眉头微蹙。道家三魂七魄之说他略知一二:天魂、地魂、命魂谓之三魂,又有尸狗等七魄。人病时药石维系,实则是稳固七魄;大限将至,七魄先散,最后一口气呼出,三魂离体,人便死了。这与双儿所言名称相似,但本质是否相通?
“双儿……”战智湛沉吟道:“你说人活着时,天意、地识、命合受脑中一种特殊物质,就叫它‘调控素’吧,控制,这才有了意识。人死之后,这‘调控素’没了,三者失控,化作极其微小的粒子飘散于天地宇宙……”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困惑与好奇:“这粒子到底是什么?竟比光还难以捉摸,无形无质,能穿透万物?听起来玄之又玄。”
战智湛紧接着抛出更核心的疑问:“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天意、地识、命合这三者,究竟是如何相互作用才产生了‘意识’?人死了,粒子还在,难道说意识是以另一种方式永存了?”说到最后一句,他心中猛地一跳:卜筱茗苦苦追寻的“微子”形象瞬间闪过脑海。
战智湛心头猛地一跳!卜筱茗那伙计废寝忘食寻找的“微子”,那种理论上存在、却难以捕捉的宇宙基本粒子,它的特性,不正与双儿描述的飘散粒子惊人地吻合吗?都是超越常规认知、渺小到极致的存在。
这念头并非凭空而来。那晚与卜筱茗煮酒论道的情景历历在目。卜筱茗半醉间拍着桌子,两眼放光地描述着他想象中的“微子”:它该是构成宇宙最幽暗角落的砖石,比任何已知粒子更基础,能穿透万物,几乎无法被观测,其行为只存在于概率的迷雾中。卜筱茗坚信,谁能掌握它,谁就能窥见宇宙最深层的法则。
战智湛深吸一口气。作为一个资深特工,他深知广博的知识就是武器,并根据职业的需要一学就会,一会就精。两年后播出的电视剧《潜伏》中的反面人物李崖,他如果对录音方面的知识多少了解一些,也不至于被主角余则成玩弄于股掌之间了。他自己也向来对未知充满饥渴,杂书看了无数,遇到新奇事物定要刨根问底。然而此刻,面对双儿揭示的玄奥理论和卜筱茗追寻的缥缈粒子,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人类认知的边界——就像浩瀚海洋中的一滴水,所知终究有限。但这“有限”,反而激起了他更深的探索欲。刘开说“学无止境”,诚不我欺。这“微子”与双儿粒子的关联,会是巧合,还是通往真相的一线微光?
战智湛深知物理学离不开实验的验证,但他更倾心于理论宇宙学和微观世界的玄思。在那里,未被探知的疆域如同磁石,吸引着人类以无穷的想象力和韧性去叩问未知的大门。
战智湛当然明白物质由原子构成,这是常识。但在卜筱茗的熏陶下,他的认知早已穿透这层表象,潜入量子力学的幽深迷宫。他不再满足于知道质子、中子、电子这些“积木”,更了解到夸克、轻子等更为基本的粒子。量子理论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微观世界的诡异法则。
然而,这束光本身也充满了不确定性。量子世界的基石是概率,而非经典物理般的确定轨迹。卜筱茗追寻的“微子”,其行踪便飘忽于这概率的迷雾之中,他无法预知它下一刻的确切位置,只能捕捉其出现的可能性。测不准原理与波粒二象性构成了量子理论的核心,这让卜筱茗坚信,宇宙底层的运行规则,与人类所幻想的“自由意志”相去甚远。
双儿轻轻摇头:“回少主,蓝星人所说的意识,古人称其为神识、魂魄或灵魂。依先人之见,实则是天意、地识、命合三者,在特殊‘调控素’的协调下共同运作的产物。”
双儿稍作停顿,选了个更贴近战智湛认知的比喻:“少主的肉身如同精密的机器,是‘硬件’;而意识,便是驱动这机器的‘系统’。人死灯灭,意识似乎消散了,其构成却并未真正湮灭,只是形态剧变;若说它永存,却又不再是生前那个鲜活的‘自我’了。”
战智湛凝神细听,双儿的理论如惊雷在他固有的唯物观念中炸开。物质决定意识?可这天意、地识、命合,分明更像一种玄奥的能量。他迅速抓住核心:天意是主掌“我思故我在”的主观世界;地识是映照、理解身外的客观现实;命合如同中枢调度官,将感官捕获的信息流(感觉、知觉、表象)加工处理,分门别类送入天意与地识构筑的“记忆蜂巢”中储存,当需要时,又能从中提取信息,指挥言行。而那股关键的“调控素”,就是构筑和维系这些蜂巢的“无形之泥”。生命一旦终结,调控素的源泉随之枯竭。
死亡,便是程序的崩溃:命合停摆,指令断绝。失去调控素滋养,天意与地识再也无法构筑新的蜂巢。那些储存着往昔记忆的旧蜂巢,因缺乏维护和能量补充,如同废弃的房屋,最终被天意与地识自身当作“燃料”分解消耗。这就是遗忘的根源,无论是学不进新东西(无法筑新巢),还是记不住旧事(旧巢被当作点心吞噬),都因这“调控素”的匮乏。
战智湛眉头紧锁,直指核心:“双儿,你刚才说‘万物虚妄,唯轮回真实’。俺知道六道轮回是古印度的说法,讲生命在六种形态里打转。人死之后,肉身归土,只剩天意、地识、命合这三样东西。可是,它们怎么就能变出六道众生来?”
双儿眼波流转,知道少主需要更实在的解释,便抛开玄虚,直击本质:“少主,轮回的根本,在于那β-e酸‘调控素’的特性!它像一枚无形的印记,在人活着时,就烙在了天意、地识、命合之上。”
“人这一生,所思所为,是善是恶,都在悄然改变着‘调控素’的性质。用蓝星人的话说,就是它的酸碱度ph值。行善越多,其性越趋于中和乃至光明;作恶越深,其性便越趋向浑浊阴暗。”双儿的语气愈发笃定:“待到生命终结,天意、地识、命合这三股能量离散飘零。它们并非随意重组,而是受那残留的‘印记’调控素的ph值所牵引。性质相近者,如同磁石相吸,方能再度聚合。”
“聚合成功,便是新的生命开始。而这新生命的形态归属哪一道。”双儿目光幽深:“便由那聚合时‘调控素’印记的整体性质决定:偏向光明清和,则入天道、人道;沉溺阴暗浑浊,则堕入畜生、饿鬼、修罗诸道。这便是‘业力’牵引,轮回流转的真意!”
至此,战智湛彻底明白了双儿理论的核心:轮回是存在的,但关键在于那独一无二轮回的钥匙β-e酸“调控素”!人死后,原本属于同一个体的天意、地识、命合得以重新聚合,并找到与之完美匹配的调控素,这是开启新生的唯一途径。如同精密无比的钥匙与锁孔,差之毫厘,便无法开启下一世的大门。
就像世间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的莱布尼茨之喻,每个人的调控素都带着独特的“印记”,也就是个体的烙印。正是这独特的调控素,塑造了独一无二的天意、地识和命合,造就了人脑与意识的无限复杂与精妙。
人在世间的善行恶举,如同无形的刻刀,不断雕琢着调控素的ph值。行善时,调控素ph值趋于中和、光明;作恶时,调控素ph值滑向偏低、阴暗。
ph值的烙印,不仅影响三种物质自身的性质,更决定了它们死后的命运。偏向光明的ph值较高,三者易于重新聚合,形成佛教所谓的“光明种子”。它们更易感应并融入同样性质的调控素,从而获得进入天道、人道的资格。也就是道教所称“纯净光明之体”。
沉沦阴暗的ph值偏低,三者聚合艰难,勉强结合也如同佛教所言的“黑暗种子”。它们只能与同样阴暗的调控素相容,注定坠入畜生道、饿鬼道、修罗道(道教称污浊黑暗之鬼,沉沦地狱)。善恶的业力,最终通过这调控素ph值的无形天平,称量出灵魂下一世的归途。
战智湛的思绪飞快的跳跃。这玄奥的“调控素”理论,竟让他这特工的本能瞬间苏醒。
“要是……要是能发明一种法子,直接检测出这‘调控素’的印记就好了!”一个大胆的念头猛地蹿进战智湛的脑海,带着近乎荒谬的兴奋:“就像验dnA能断血缘,测指纹能辨身份……要是能把这ph值的烙印‘看’出来,锁定一个人独特的调控素频谱。乖乖隆嘚咚,猪油炒大葱……”
战智湛眼前仿佛闪过一幅画面:审讯室里,嫌犯百般抵赖,只需一台神秘的仪器扫描其脑部,屏幕上立刻清晰显示出代表其调控素ph值的独特“光谱”图谱。善者图谱清亮柔和,恶者图谱浑浊阴暗。这不仅能让谎言无所遁形,更能精准预判其危险程度,这简直是刑侦技术的终极革命。
然而,这兴奋的火苗只燃烧了一瞬,就被冰冷的理性狠狠浇灭。战智湛调动起自己掌握的物理、化学、生物乃至前沿理论物理知识,在脑海中飞速推演:这种“调控素”是能量?是超微观粒子?还是某种超越维度的存在?双儿描述其特性无形无质、穿透万物、不受常规物理法则约束,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现有科技的探测极限。别说检测其独特的ph值印记,就连证明其存在本身,都如同要抓住一缕清风、称量一束星光。也许,只有等卜筱茗的科研有了成果,才能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