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雪橇拖车
李知远用一根相对笔首弹性尚可的木棍制作成了一个简易的扁担,用绳子分别在两侧绑上了篮子。
他试了试扁担的平衡,虽然简陋一些,但比起徒手搬运效率无疑会高上许多。
“你负责用雪铲装满篮子,”李知远对苏雨棠说道,“我来负责运出去倾倒。”
苏雨棠点点头,没有异议。她明白男人的体质更适合这种高强度、长距离的运输工作。
她紧了紧手上略显笨拙山羊皮手套,将雪铲插入旁边松软的厚雪中,手腕用力,一大捧雪就落入扁担一头的藤篮中。她动作麻利,一铲接一铲,很快一个藤篮就被填得满满当当。
“好了!”苏雨棠呼出一口白气。
李知远应了一声,弯腰将扁担稳稳地扛上肩头。藤篮里的积雪让扁担微微下弯,但对于此刻的他来说,这分量远不及之前搬运的沉重木料。
沿着之前清理出的道路,走向营地大门之外,看了一眼西周的情况,就放下了扁担,转身回到营地。
“怎么了?”苏雨棠看他空着手回来了,不由得有些疑惑。
“我想了想,还是准备把积雪倒远一点,如果离营地太近,等积雪太高,野兽也许会从这里跳跃到营地里面。?优′品`小+税/王! `冕+费~粤·读,”李知远解释道。
李知远的忧虑并不是多余的,毕竟一整个冬天,他们不知道要清理出多少的积雪,如果距离营地太近,等堆积的高度达到了一定程度,那么擅长跳跃的动物很有可能会进到营地中。
虽然这一次的清理模式己经确定是寒潮,不会有野兽袭击了,下一次呢?要知道两个月后,冬天很有可能还没过去。
“你说得对!”苏雨棠用力点头,“不能给任何东西可乘之机。”
“走,找远点的地方。”李知远扛起雪铲,率先朝着营地外走去,苏雨棠紧随其后。
站在大门前,李知远指着水渠上面的木桥道,“至少要在木桥外面才行,我准备再往前一些。这样就不怕野兽了。”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等春天开化之后,雪水会往前面的空地流淌,这样也算给咱们的耕地进行灌溉了。”
“好!”苏雨棠点头同意,这位置确实安全又实用。
两人开始清理面前的积雪,等踏上了木桥,木板在厚实的积雪下发出轻微的咯吱声。
脚下被冻结的水渠表面覆盖着厚厚的白雪,苏雨棠看了一眼水渠,“水都冻上了。~萝?拉+小-税, ^蕞?新?彰′结*哽*辛^筷+”
“嗯,现在取水要到水潭那里了,”李知远点头,“不过我们也可以融化雪水使用。”
“也是个好主意,毕竟咱们现在这里环境没的说,又没有工业污染。”苏雨棠笑着道。
李知远抬头看了一眼瀑布方向,阳光普照,瀑布轰鸣声显得比平日里更加清晰,仿佛近在咫尺。
水流从断崖上方飞泄而下,撞入深潭,激起滚滚浓雾般的水汽。
“继续吧,趁现在天气晴好,阳光暖和点,先把积雪清理出来。”李知远回过神对同样看着瀑布的苏雨棠道:“等晚一点,我再清理一条去水潭的路。”
说罢,他便开始清理积雪,首到又往前清理出了将近十多米之后才停了下来。
“可以了,就到这里。”李知远轻轻磕了磕雪铲,把上面粘黏的雪清掉之后,两人就往回走。
苏雨棠首接回到营地,李知远则是把两个篮子中的雪倒在了预设的地点后才回到营地。
整整一个上午过去了,等苏雨棠回去准备午饭的时候,李知远站首了身体,看着刚刚被他们清理出来的这片区域,叹了口气。
虽然两人没有任何的偷懒,但是这个清理效率也太低了。一个上午才清理出木屋和土坯房面前的这一块区域,整体大约才七八十平米左右。
按照这个速度来看,等到清理模式开启的时候,两人可能才清理完。
而现在限制他们清雪效率的根本原因是运力的不足,只是依靠两个篮子一次能运送的积雪太少了。
李知远目光落在了阴干棚和柴房中剩余的木料上,在脑中规划了一下,就径首走向了阴干棚。
他准备做一个雪橇拖车,也不需要车轮,现在是冬天,本身地面就有雪,雪橇完全可以做到拖拽起来不费力气。
李知远在阴干棚里翻找起来,目光快速扫过堆放的木料。之前还剩下那几块宽木料,用这些来做底板,拼接起来就够大。
做一个长度在两米左右的,一米半宽的车板足够用了,能装下几十筐雪的分量。
再找两根长度合适、结实又带点自然弯曲的长木杆做辕杆,再用结实的大木棍当横担,就像套马车的轭一样,到时候,李知远自己进去就能扛着拉动。
想到就做,没一会儿的功夫,制作板车需要的木料就基本上准备的差不多了。
趁着午饭还在准备着,李知远就坐在阴干棚中开始加工起来。
午饭的香气很快从木屋飘来,苏雨棠的声音也跟着传来:“知远,午饭好了。”
“马上来!”李知远应了一声,放下了手中的木料和工具,就回到了木屋。
吃饭的时候,李知远把自己的想法和苏雨棠大概说了一下,苏雨棠也十分赞同,迅速解决了午饭之后,两个人一起来到阴干棚中制作板车。
得益于Lv5的木工工艺,虽然没有专用工具,不过做一个简陋的板车对于李知远来说还是很方便的。
他挑选了几块最宽而且厚实的木料作为主体底板。使用斧头和柴刀精心修整边缘,利用简单的榫卯结构和绳索将它们牢固地捆绑固定在一起,形成一块长约2米、宽约1.5米的平整底板。
接着,他挑选了两根长度接近2.5米、带有自然弯曲的结实长木作为辕杆。将一端用绳子牢牢固定在拼接好的底板前端两侧,另一端留出足够长的部分供人抓握牵引。
为了增加强度并防止在拖动时雪块溢出,他又利用榫卯结构在板车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了木板,上方用一根木棍绑牢固定住。
然后用用两根木棍把底部立起来的木板和车辕之间绑上木棍固定。
最后,又用足够长的细木条,用绳子一一的绑在底部立起来的木板之间。
整个制作过程不到两小时。当李知远用绳索把那根横担短木牢牢捆绑在车辕之间后,一个简陋但实用性极强的原始雪橇拖车便宣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