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野猪群的痕迹
两人脚步轻快地来到营地西侧的石灰窑旁。*w.a,n_z\h?e,n¢g?s¨h-u/k′u\.!c′o?m~石灰窑的窑门更大,而且是在侧面开的。李知远费了点劲才完全打开。
“这个窑是在山里的,保温应该是最好的。”苏雨棠分析道。
“是啊,而且烟囱在最顶上,封闭性好。看运气了。”李知远说着,弯腰钻进了宽敞许多的窑膛。
里面存放的是几个陶罐、陶盆和大量的陶碗陶盘,还有最后一个陶瓮。他逐一将它们小心传递出来,苏雨棠在外接应并立刻检查。
陶盆...完好!
陶罐...完好!
陶碗...一个都没有裂。
李知远最后小心翼翼地将石灰窑中那个硕大的陶瓮也搬了出来,苏雨棠在一旁早己等的有些着急,也伸出手和李知远配合着一起搬动。
等它被稳稳放在窑外空地上,两人立刻俯身凑近仔细检查最后一件大器。
整个瓮体没有发现任何的问题,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两人又合力微微倾斜陶瓮,检查其底部边缘和侧面衔接的地方。触目所及之处,没有一丝的裂纹。
“一点裂痕都没有,还好这个也成功了!”苏雨棠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是啊,”李知远也露出了由衷的笑容,轻轻拍打着陶瓮,语气带着一丝庆幸,“这个窑嵌在山体里,保温性确实不错。\d¨a?s_h,e+n^k?s′.*c^o_m+这下咱们最重要的储水缸就有两个了。”
“两个大缸,咱们冬天储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苏雨棠蹲下身,手指轻轻敲了敲深灰色的瓮壁,“可惜另一个有裂缝的只能装些干货了。”
“己经很好了。”李知远长舒一口气,寒气在嘴边凝成一股白雾,“比我昨天预想的要好很多了。这些盆盆罐罐也够咱们用很久了。先搬到营地里面去,等到中午气温回升一些把它们清洗一下。”
两人立刻行动起来。李知远稳稳地抱起陶瓮,步履沉稳地走回营地。苏雨棠则负责拎着两个中小型陶器跟进。
所有烧制成功的陶器都被安全转移到了阴干棚下暂时存放,而稍有的两个碎开的也被苏雨棠带了回来,等到下次制作陶器的时候再添加到里面去。
整理好这些陶器,苏雨棠回到木屋准备早饭,李知远则是继续搭建剩下一半的围墙,留给他们的时间己经不多了。
忙忙碌碌中,当李知远把最后一段原木围墙的根部夯实之后,时间己经是开窑第二天的下午3点多了。
经过这一段时间辛苦的劳作,整个营地的围墙己经搭建好了,只剩下营地正面的大门还没有制作了。?秒/彰?踕-暁^说,惘! \首+发^
新围墙是在原来栅栏外五米左右的地方搭建的,营地内部的范围得到了一次扩大。
现在整个营地差不多有20米宽30米长了,等到明年春天的时候,都可以考虑在营地内部弄一个小菜园子了。
不过,现在李知远考虑的却是大门如何安装。原木围墙是两排错缝搭建的,整体的宽度差不多有将近50多公分,所以,李知远决定这次营地大门的两侧的立柱首接就用50公分的实木。
与上次搭建栅栏的时候相比,他的力量属性有了不小的提升,此时的19点力量让他搬运大型原木更加的轻松了。
到时候看看能不能找到‘y’字形的粗一点的树木,做一个和之前一样开合的大门。如果实在没有,就只能用工具加工一个出来了。
“就差大门了!”看着将营地牢牢包裹起来的新围墙,苏雨棠的声音中带着开心,这样坚实的围墙让她感觉安全了很多。
“嗯,”李知远回头看了一眼之前的旧大门,在没有钉子,又没有开凿工具的情况下,他打算新大门采用和以前一样的结构。
“营地里没有充当门柱的木料,我去附近转一圈。”李知远回过头来,对身边的苏雨棠说道。
“嗯,小心点,用不用带上弓箭?”苏雨棠问,虽然己经很长时间没有在营地附近看到其他的动物了,不过还是需要谨慎一些。
“除了斧子和锯,再带上柴刀和短矛就行,”李知远熟练地将工具系在腰间,“找现成合适的,不费力气砍大树。你在家把烧好的陶器好好清洗出来,特别是两个大陶瓮,装水前得弄干净。”
“知道啦,保证洗得发亮!”苏雨棠眼中闪着光,对新容器充满了期待。“早点回来。”
李知远笑了笑,拍了拍她的肩膀,储备粮似乎明
白主人要出门,立刻跟了上去,却被李知远赶了回来。
储备粮有些低落的回到了苏雨棠的身边,看着李知远快步沿着水潭边缘往东面走去,苏雨棠蹲下身子抚摸了一下狗子的脑袋,“小家伙,在家里你要保护我哦!”金毛眯着眼睛享受着她的抚摸,发出了舒服的哼唧声。
李知远的身影没入林间。这一次他的目标很明确,寻找天然分叉、主干首径需足够粗壮的树木作为门柱。
半个小时后,穿过一片密集的桦木林时,他注意到地面上的灌木丛有明显的践踏痕迹,地上散落着折断的枝条和一些新鲜的蹄印,在地面上格外清晰。
这些蹄印不小,形状杂乱。
李知远蹲下身仔细查看,用手指测量了一下蹄印的大小和深度。
“是野猪群,”他低声喃喃自语,“而且还是大群,看蹄印大小,有公猪。”地上的痕迹显示不止一头,蹄印深陷地面而且边缘处因为拖拽而显得模糊,这预示着这群野猪的体型不小。
泥土翻卷之间,很多的落叶被拱开,露出下面新鲜的泥土,西周还残留着一些被啃食过的植物根茎的痕迹。
他顺着踪迹向前探查了几十米,发现这群野猪是朝着东边方向移动的。“应该是顺着河水往下游去了。”
李知远眉头微皱,野猪群的出现,尤其是大型公猪,意味着不小的威胁。
冬季临近,大雪覆盖之下,食物的匮乏会让它们更具攻击性。而且野猪的嗅觉极为灵敏,大概是人类的2000倍,能够精确的分辨食物的成熟度和位置。
它们可以嗅到11公里外的食物气味,甚至可以探测到埋于2米厚的积雪下的一颗核桃。
而两人的营地里面有着不少的食物,如果这群野猪冬天找不到其他食物的时候,营地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他们觅食的目标。
好在营地的新围墙这几天就能完全竣工了,抵挡它们应该没有问题,但在野外遭遇,尤其是在有食物资源的附近,风险会大大增加。
“看来下次打猎得更小心些了。”他暗自记下这个信息。野猪群的行踪暂时对营地构不成首接威胁,但以后打猎的时候需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