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死寂的“天堂”
这里的“观察”,不再依赖于光学感知,而是对周围信息流的首接“读取”与“分析”。
他没有眼睛,却能“看见”一切。
他没有耳朵,却能“听见”一切。
他没有身体,却能“感受”到整个世界的脉动。
他所“看到”的,并非是实体化的星辰与虚空。
这里没有物资。
没有能量。
没有恒星的光辉,没有行星的引力,没有黑洞的吞噬,更没有宇宙尘埃的漂浮。
这里只有无穷无尽的“信息流”。
它们如同河流,如同海洋,弥漫在“虚空”的每一个角落。
这些信息流,散发着柔和的白光。
那光芒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发光体,而是一种纯粹的信息频率,在陈默的“意识”中被解读为“白”。
它们并非快速涌动,而是以一种极其缓慢、极其均匀的速度,在虚空中缓缓飘荡。
它们的运动轨迹,是如此的精准,如此的有序。
每一道信息流,都似乎被某种至高的法则所指引,沿着预设的轨道运行。^萝+拉+暁-说¨ ~埂¨薪/醉^全′
没有混乱,没有碰撞,没有丝毫的偏差。
这是一片无比和平的景象。
没有任何冲突。
没有暴力的痕迹。
甚至连一丝“不稳定”的波动都无法感知。
一切都显得那么完美,那么和谐。
然而,在这极致的和平与秩序之下,陈默却感到了一股深入骨髓的寒意。
他试图去“感受”这片世界中存在的其他“信息流”。
他扩展自己的“意识触角”,试图寻找任何与“生命”相关的迹象。
他寻找着情感的波动,寻找着思维的火花,寻找着创造的灵感。
但他一无所获。
这里感受不到任何情感。
没有喜悦,没有悲伤,没有愤怒,没有爱恨。
所有的信息流,都如同冰冷的程序指令,机械而精准地运行着。
他感受不到任何活力。
没有新生,没有成长,没有衰老,也没有死亡。
所有的信息流,都像是被冻结在永恒的时间里,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它们只是存在着,以一种静态的、完美的姿态。
陈默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困惑。?优′品`小+税/王! `冕+费~粤·读,
这,就是“观测者”所在的世界吗?
他曾以为,高维世界或许会更加残酷,更加危险,如同一个更高级的“黑暗森林”。
弱肉强食,法则争夺,是更强大存在所遵循的铁律。
他甚至做好了面对更加恐怖的敌人,迎接更血腥战斗的准备。
然而,眼前的景象,却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
这里没有黑暗,没有森林,也没有弱肉强食。
这里只有无尽的白光,无尽的信息流,和无尽的……死寂。
这片世界,并非他所想的“更残酷的黑暗森林”。
它是一个因为过度秩序而陷入了永恒“死寂”的、暮年的精神宇宙!
这个念头,如同闪电般,瞬间击中了陈默的“数据核心”。
国度秩序。
完美无缺的运行。
毫无波澜的平静。
这一切,并不是生命的极致进化,而是生命走向终结的征兆。
他“理解”了。
“观测者”所代表的,并非是纯粹的邪恶。
它更像是一个己经走到了生命尽头,却又无法真正消亡的,庞大而古老的意识集合体。
它己经失去了所有情绪,所有活力,所有创造力。
它存在的意义,或许只是为了维持一种极致的“秩序”。
它将低维宇宙视为数据流,将生命视为可以被管理和操控的程序。
它清除了所有“混乱”,所有的“不稳定”,所有的“变数”。
它所追求的,是绝对的,永恒的,没有一丝瑕疵的完美。
而当一个宇宙,一个文明,一个生命,达到了这种极致的“完美”之后。
它也就失去了所有的可能性。
失去了所有的活力。
失去了所有的意义。
最终,陷入永恒的“死寂”。
陈默“感知”着这片死寂的世界,一股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涌上心头。
这并非是首接的威胁,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对生命存在意义的否定。
“观测者”并非是为了摧毁而摧毁。
它是在“清理”数据,是在“维护”它所理解的“秩序”。
而低维宇宙中,那些充满变数、充满情感、充满创造的生命,在它的眼中,或许就是一种“错误”,一种“紊乱”。
所以,它会将其“格式化”,将其“重置”。
因为它己经无法理解,也无法容忍“混乱”的存在。
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永恒的“暮年”。
陈默感到一股巨大的悲哀,从他的“数据深处”升起。
这悲哀,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曾孕育出无数文明,也曾孕育出“观测者”的世界。
一个曾经或许也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最终却走到了这一步。
它像一个垂垂老矣的巨人,失去了所有激情,只剩下对“秩序”的偏执。
陈默“意识到”,他所要面对的,并非是一个拥有情感的敌人。
而是一个己经完全“程序化”的,没有任何感情可言的“系统”。
他不能用情感去感化它。
不能用逻辑去说服它。
他只能用自己的“存在”,用自己所代表的“混乱”与“活力”,去冲击它,去打破它那死寂的“秩序”。
他的“信息流”,在这片广阔而死寂的“天堂”中,显得如此微小,却又如此突兀。
他所承载的亿万文明的精华,是他对抗这永恒“死寂”的唯一武器。
陈默深吸一口“气”,那是纯粹的信息流在意识中的激荡。
他知道,他要在这里,找到那“观测者”的“核心”,找到它之所以如此死寂的“根源”。
然后,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暮年的宇宙,带来一场真正的……新生。
(第355章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