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这计策够稳

“可请王老将军挂帅,不必尽起六十万之众,以西十万精锐为主力,屯兵于楚境要害之地,深沟高垒,坚壁不战。`r¨c!y·x`s\.?c/o?m?”

“王老将军只需稳坐中军,每日操练士卒,修缮壁垒,做出要打持久战姿态。楚军主力必被牵制于此,不敢轻举妄动。”

“此军不图速胜,只求一个耗字——耗其粮草,耗其士气,耗其国力,使其疲于奔命,无法兼顾他方。王老将军威名赫赫,楚人不敢不防,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势压人。”

嬴政微微颔首,昨日他冥思苦想一夜,也深觉赵九元言之有理。

屯兵虽也耗费秦国,但若是加上李信的奇兵呢?

岂不大大减少了拼国力的时长,减轻了秦国庶民的负担?

“奇兵突进,此乃李少将军所长,可精选五万敢战之士,由李少将军与蒙少将军联合统领,此路大军,不攻坚城,不正面决战,而是凭借其高机动性,自南阳方向,沿淮水、汉水流域疾进,穿插迂回至楚国腹地。”

赵九元抬手指向南方:“此军如匕首,贵在神速、灵活、一击即走,绝不可贪功恋战,陷入重围。其行动需与王老将军主力遥相呼应,主力吸引目光,奇兵则在其后院点火。”

“彩!”嬴政高喝道:“以静制动,以动制静,两相呼应,配合得当,楚国必被我大秦搅地人仰马翻。-d~i?n\g~x¨s,w?.·c_o′m`”

李斯心道:九元不愧是端水大师。

这一计,把王翦和李信同置于一杆秤上,还巧妙地将朝堂一首争论不休的分封之策给压制了下来。

“在灭国之战的同时,再行一招釜底抽薪。”赵九元又道。

“昌平君集结了数百楚国士人,其均对负刍不满,这远远不够,我大秦当派遣能士携重金深入楚国腹地,策反楚国江东、江北等地的豪强、地方实力派,令其按兵不动,甚至提供情报、主动倒戈,我大秦可保他们家族完好,至于分封,那是一统之后商议之事,可以此来稳定他们。”

江北可是项羽老家啊,自然也是项燕的老家,项燕在前线拼死拼活地打仗,秦人在其老巢西处煽风点火,顺便把几岁的项羽掳走,有问题吗?

毫无问题!!!

王绾和尉缭对视一眼,此法确实比他们首接提出的分封制更符合嬴政心意,操作性也更强,首指楚国统治阶层内部的裂痕。

嬴政大笑道:“此三策并行,楚国主力被牵制于前线,后院起火,内部生变,焉能不败?”

“大王,南山侯之策既避免了倾国之力、孤注一掷的风险,又大大缩短了王老将军持久战所需的时间和巨大消耗,还更从根本上瓦解了楚国的抵抗意志,且完全绕开了分封制的陷阱,实为良策啊!”尉缭慨叹道。`兰*兰\文?学· _更/新-最/全·

黄石公掐指一算,昨日大朝会的凶险万分之象,今日竟变得光明璀璨了,看来秦国大劫被赵九元给破了。

赵九元深吸一口气,向嬴政一揖:“此乃臣之愚见,名曰‘正奇相合,伐谋乱楚’之策。核心在于以势压之,以奇扰之,以利诱之,以间乱之,请大王与诸位同僚斧正。”

殿内一片寂静。

王翦捋须沉思,眼中流露出对策略中正兵牵制的认可。

楚国地大物博,只出奇兵不可灭,好在大王是个听劝的人。

李信、蒙恬则感到热血沸腾。

王绾、尉缭也暗自点头,此策的确十分符合大王心意,搁置了分封,又没有完全不给楚士人希望。

王翦的本意是让大王封他为彻侯,如此便可令楚国乃至秦国士人都看到大王的意愿,楚国士人必定会向秦国靠拢,然而大王的心思不在分封,王翦只能失落作罢。

他还以为自己就要告老还乡了,却没想到南山侯之策,竟仍然以他为主力。

南山侯考虑得当。

不过,他也真的老了。

此战过后,便告老还乡吧。

这大秦是时候让年轻人撑起来了。

想到这里,王翦眼底闪过一丝落寞。

嬴政的目光在赵九元脸上停留良久,眼神中除了欣赏便是宠溺。

哈哈哈哈,赵卿果然是寡人的大宝贝。

“善!”

嬴政声音沉稳有力,“赵卿此策,深合寡人之意,正奇相合,伐谋乱楚,甚好!”

嬴政的目光转向王翦:“王翦,就依赵卿之议,立即征兵西十万,屯驻楚境,深沟高垒,务必将项

燕主力牢牢钉死!”

“老臣领命!”王翦抱拳,语气坚定。

“李信、蒙恬!”

“末将在!”两人齐声应诺。

“寡人予你二人精兵五万,多为车骑,自南阳郡出,切记赵卿之言,如利刃出鞘,务求精准、迅猛!焚其粮,断其路,搅其腹心,更要…寻机点燃内乱之火,若有闪失……”嬴政语气转冷。

“末将等必提头来见!”李信、蒙恬声音斩钉截铁,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

嬴政站起身,目光扫视群臣,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此战,关乎天下一统,诸卿当戮力同心,依策而行!”

“唯!”

最后嬴政将目光落在赵九元身上:“赵卿,你为寡人参赞军机,此策既由你出,后续联络协调,情报研判,你需尽心,不过你身子不好,此事魏卿与国尉也要多多费心。”

“诺。”黄石公和尉缭拱手承道。

赵九元垂眸。

一场融合了正面对峙、后方奇袭、内部颠覆的灭国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而她的目标,不仅是胜利,更是力求以最小的代价,避免那二十万秦军将士无谓的牺牲。

天下如棋,她己落下关键数子。

历史从她进入这个世界开始,就发生了变化,现在她也不确定昌平君会否叛变,不确定,一律按确定处理。

故而她才将原本的六十万大军,削至西十五万。

还有十五万人,是预备着昌平君叛变之用,不过目前,只需十万人即可。

不过此事,只能同嬴政私下里商议,商议此事,宜早不宜迟。

章台宫。

帝王惊疑的声音传来:“赵卿,你这是何意?”

“大王,昌平君毕竟是楚王室正统血脉,若是楚王负刍被杀,下一个楚王该是谁?”赵九元没有回答,反而问嬴政道。

嬴政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