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后退亲
老刘氏听了老大媳妇话,嘴唇动了动,还想再说些什么,然而沈老头那如鹰般锐利的眼神瞪了过来,把她到嘴边的话硬生生地咽了回去,嘴巴不满地嘟囔着。“老二家的,去把笔墨拿出来。”沈老头的声音威严而不容置疑。老二媳妇心里清楚,一旦把这大嫂一家分出去,往后家中大大小小的家务琐事都压在她的肩头。心中有这般强烈的抵触情绪,她也不敢在脸上露出丝毫端倪。 在这个看似普通的家庭里,还远远轮不到她来执掌。她深知自己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只能将那份不情愿深深埋藏在心底,默默承受着这无形的压力,不敢越雷池一步。老二不敢有丝毫的拖延,急忙小跑着去取笔墨。
不一会儿,笔墨被取了过来。里正熟练地铺开纸张,蘸了蘸墨,笔锋在纸上快速游走,很快就将断亲书工整地书写完毕。他将断亲书一式三份摆放整齐,严肃地说道:“来,按上手印吧。你们一人拿一份,这份我明天带到镇上留案底,从此这便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拿去拿去,这天杀的讨债鬼!”老刘氏满脸的不甘与愤懑,那皱纹纵横的脸上写满了不情愿,声音里更是夹杂着无尽的怨怼。她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紧紧攥着的八两银子狠狠扔了过去,那动作仿佛是在扔掉一块烫手山芋。“拿了这钱,就麻溜地收拾你那破东西,从我的家里滚出去!可别顺手牵羊,拿了不该拿的玩意儿,不然我跟你没完!”
其实,老刘氏心里清楚得很,即便自己一百个、一千个不愿意,这八两银子也终究是保不住的。)我,的!+*书±£城?§1 ?首_发a这八两银子,那可是她平日里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抠出来的积蓄啊。她却毫无办法。都逼着她不得不把这八两银子交出去。她满心的无奈,如同潮水一般,一波接着一波地涌上心头。
“走,沈阳家的,婶子过来帮你拾掇拾掇。也不知道从哪儿窜出来的疯狗,在这儿没完没了地嚎叫,搅得人耳根子都不清净。”刘婶双手叉着腰,扯着大嗓门,一脸的不屑与愤慨。她压根儿就没把老刘氏放在眼里,甚至心里还隐隐盼着老刘氏能冲上来跟她干上一架。她心里头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要是老刘氏真敢动手,正好让她尝尝群殴的厉害。这些年来,村里的乡亲们可没少受老刘氏的气,早就对她那蛮横无理的做派看不顺眼了,就仗着自己儿子在书院读书。平日里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怕以后真的考上了,会给大家穿小鞋。可要是真到了这节骨眼儿上,众人心里憋着的那股子火,说不定就借着这机会一股脑儿地发泄出来,让老刘氏知道知道,在这村里,可不是她想怎么撒野就能怎么撒野的。
“沈嫂子,我也来帮你!”循声望去,原来是村长的小女儿,急切地想要为沈嫂子分担一些琐事。
在生活中,只要有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忙,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无论是工作上的难题,还是生活里的琐事,他都能耐心细致地给予帮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的这份善良与热心肠,就像一颗种子,在大家的心中生根发芽,赢得了众人的尊重与赞誉。°ˉd优>@[品¢小t3说2?网> :免2费??o阅}?3读′
如今,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沈阳的妻子面临着困难,急需大家的帮助。在这个时刻,大家想起沈阳平日里的付出,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大家都明白,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在别人需要时拉一把,在自己困难时也能得到他人的扶持。于是,大家纷纷表示义不容辞,决定尽自己所能为沈阳的妻子提供帮助,用实际行动回馈沈阳曾经给予的温暖与善意,让这份爱心在彼此之间传递下去,共同营造一个充满温情与互助的美好环境。
“来,各位乡亲,麻烦来几个人搭把手,一同去老屋好好收拾一番。咱们得尽快把那里拾掇妥当,好让那娘几个今儿晚上能有个安稳歇脚的地方。”里正提高了音量,诚恳地招呼着大家。
话音刚落,朱嫂的丈夫朱亚文挺身而出,他身姿挺拔,眼神坚定,仿佛在用行动宣告着自己为乡亲出一份力的决心。紧接着,他的大儿子朱建也紧跟其后,站到了父亲身旁。
不远处,刘婶的儿子刘兵和女儿刘静也积极响应。刘兵身材壮实,迈着稳健的步伐,尽显男子汉的果敢;而刘静则静静地站在刘婶边上,眼神中透露出温柔与善良,随后也鼓足勇气向前迈出了一步,愿意为这温暖的善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此同时,还有好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纷纷从人群中站了出来,似乎己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入到收拾老屋的工作中;有的则互相交流着,讨论着如何能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里正看着这些积极踊跃的村里小伙,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些年轻人不仅是村里的希望。随后,里正大手一挥,带着队伍,朝着老屋的方向走去。
这边大家帮沈母刚收拾完,准备回老房子那边,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哟,都在呢。请前亲家,今日我和儿子前来,是来退亲的,我儿子未来可是做状元的人,你们家大丫泥腿子可配不上我们家的儿子,识趣的赶紧退了吧。”赵母带着儿子赵云龙趾高气昂的说着。
沈母一听,脸色瞬间煞白,身体也微微颤抖起来,眼神中满是不敢置信和愤怒:“赵家嫂子,当初可是你们上赶着来求的这门亲事,如今怎么说变就变?我家大丫哪点不好,勤快懂事,模样也周正,配你家儿子绰绰有余。”
赵母双手抱在胸前,嘴角一撇,不屑地说道:“哼,以前是看你家大丫有几分姿色,勤勤恳恳,能给我儿子当个贤妻良母,操持好家里的大小事务。可如今呢,你家男人都死,谁不知道外面都在传你家大丫克父,谁敢娶一个克死父亲的人?这以后指不定还会克我儿子呢。”
赵云龙站在一旁,低着头,虽然没有说话,但脸上也露出了几分嫌弃的神情。沈大丫站在母亲身后,眼眶泛红,紧紧咬着嘴唇,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不让它流下来。
沈母气得浑身发抖,手指着赵母,声音颤抖地说:“你这是胡搅蛮缠,我家老头子是意外去世,跟大丫有什么关系?你们赵家如今这般落井下石,也不怕遭报应!”
赵母冷笑一声:“报应?我可不相信这些。反正这亲是退定了,你们要是识相,就痛痛快快地把这事儿给办了,别到时候闹得大家都不好看。”
沈大丫深吸一口气,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和愤怒,走上前一步,看着赵母和赵云龙,一字一顿地说:“这亲,我退!我沈大丫虽然是个乡下姑娘,但也有骨气,不会死皮赖脸地缠着你们家。今日你们这般羞辱我和我的家人,我记下了。总有一天,你们会为你们今天的所作所为后悔的。”
赵母一听沈大丫答应退亲,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这就对了嘛,大家好聚好散。以后咱们桥归桥路归路,互不相干。”说完,便拉着赵云龙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村里的族长赶了过来,他皱着眉头,看着赵母和赵云龙,严肃地说:“赵家嫂子,你这样做可不合规矩。当初这亲事是明媒正娶,有媒妁之言,如今你说退就退,置村里的规矩于何地?况且,沈家老大的死是意外,怎能无端指责大丫克父?”
赵母一听族长的话,心里有些发慌,但还是嘴硬地说:“族长,我也是为了我儿子好。如今外面风言风语的,我实在不敢让我儿子娶这样的姑娘。”
族长摇了摇头,说:“这风言风语能信吗?做人要讲良心。你今日若是强行退亲,传出去,你们赵家以后在村里还怎么抬头做人?”
赵母犹豫了一下,心里有些动摇,但想到儿子的前程,还是硬着头皮说:“族长,我心意己决,还望你不要为难我们。”
族长叹了口气,说:“既然你如此固执,那我也不好强求。但这退亲之事,也不能这么草率。按照村里的规矩,你们赵家要拿出一定的赔偿,以弥补黎家的损失。”
赵母一听要赔偿,脸色顿时变了:“赔偿?凭什么要我们赔偿?那是他们家闺女有问题。”
族长严肃地说:“这是规矩,你若不遵守,以后就别想在村里立足。”
赵母咬了咬牙,心里虽然十分不情愿,但也不敢违抗族长的话,只好说道:“行,我赔。但也不能太多,毕竟这事儿也不能全怪我们。”
最终,在族长的主持下,赵家拿出五两银子作为赔偿,这门亲事也算是正式退掉了。沈大丫看着赵母和赵云龙离开的背影,气血攻心,眼前一黑,晕了过去,周围的人一阵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