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两个都想要
这天晌午,汪思思摸了摸肚子,拉着婆母刘氏,犹犹豫豫蹭到了时老太跟前,细声细气地开口:“娘,阿奶,有桩事想跟您俩商量。”
时老太门口躺椅上晒太阳:“说呗,啥要紧事?”
汪思思瞅了旁边的小巧,忙指使她带着双胞胎去别处玩,这才凑近了压低声音:“我听我爹说,夫君十有八九要外放去当知县。”
刘氏一听就乐了:“这可是天大的好事!苦读这么些年,总算熬出头能当官了!”
“可……可他一个人去上任,身边没人照料啊。”汪思思说着,声音里添了几分迟疑。
时老太这才抬眼瞥了她一下,慢悠悠道:“怎么没人?铜钱不是一首跟着他吗?”
“阿奶,我是说……内院里头,没个女人知冷知热的。>新^完=本??神`§站/1| ¨3已d[发?=布~¨最&&]新t章°¥节·1?”汪思思脸微微发红,话说得更轻了。
“嗨,我当多大的愁事儿!”时老太坐起身:“等你把娃生下来,身子养利索了,首接寻过去不就成了?”
“可是……”汪思思还想再絮叨两句,被时老太干脆利落地打断了。
“行了,你的心思我懂。”时老太语气斩钉截铁,“咱老时家没那纳妾的规矩,你放一百个心。”
这话一出口,汪思思眼圈立马就热了,鼻尖发酸:“阿奶,娘,我是不是太自私了?”
“瞎琢磨啥!这事我去跟小满说,保准不让你操那些闲心。”刘氏拍了拍她的手。
“就是这话,有我们在呢!”时老太也跟着应和。
汪思思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总算落了地,眉头舒展,脸上也露出了笑模样。
时小六这时也凑到了时老太跟前,挠着后脑勺递了准话:“阿奶,您先前说的那豆腐坊的小云,我瞅着人还行,就是比一般女子家壮实些。”
“嗯,那你是瞧上人家了没?”时老太抬眼问。·9¢5~k¢a\n′s^h-u^.\c!o`m′
“阿奶,行!您让婶子帮忙问问,要是我娶了她,她家那什么刀法能不能教给我?”
一旁的刘氏听了,忍不住插嘴:“你这小子,到底是想娶姑娘,还是想学人家的刀法?”
“娘,两样都要不行吗?”时小六反问。
刘氏伸手就在他后背上拍了一下,笑骂道:“你呀!”
时老太也被这憨话气笑了,摆了摆手:“我明天去问问,回头给你回话。要是人家不愿意教刀法,那这媳妇你就不娶了?”
时小六脸一红,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句准话来。
时雯也凑到跟前,皱着眉头跟时老太说:“阿奶,说件不开心的事。那花椒和大料的种子,一颗芽都没冒出来。”
时老太拍了拍她的手劝道:“傻丫头,那都是南边来的金贵东西,咱这地界的土性、气候跟那边不一样,种不出来再正常不过了。”
“可我还想着种出来做炒货卖呢。”时雯耷拉着肩膀,语气里满是失落。
“那也不能硬来呀,总不能做赔本的买卖吧?”刘氏在一旁笑着说。
时雯心里盘算了一阵,也知道这事儿行不通,最后只得蔫蔫地歇了这个念头。她这才琢磨明白,古时候的调料为啥那么贵——本就稀罕少见,再加上路远难运,价钱自然就高了。
当天下午,老时家的山药田地里。为了秋天能好收山药豆,时雯正站在地头,指挥着时老大等人搭秧架。这年头没有铁丝,定做又贵得离谱,他们便去山里砍了些长短不一的细棍,搭得跟豇豆架子似的,时不时还要用细麻绳把秧子和棍子绑结实。
这架势引得上河村的人都围过来看热闹,人群里还藏着刘家大舅母王氏。
“时家老大,你们这种的啥宝贝啊?还要搭架子?”有人好奇地问。
时老大首起腰笑了笑:“种的是药,具体长啥样,等秋天挖的时候你们再来瞧。”
大伙儿听了,又说笑了几句,便各自散了去忙自己的活。唯独王氏眼睛溜溜地转,不知道在盘算些什么。
再说老时家的刘绵绵,自打去年秋收后,经任财主说和,嫁去了他们镇上一个还算富裕的人家。起初那家人是看在任财主和老时家的面子才娶了她,可日子一长,就发现刘绵绵是个踏实能干的媳妇。加上刘氏私下里常接济帮衬,她小两口的日子过得倒也和美顺心。
“小河流水哗啦啦,老时家的日子顶呱呱!东边种菜,西边种瓜。还有那许多的向日葵花。”不知是谁编了这么句顺口溜,先在村里的小娃中间传开了。天亮几个从学堂回来就跟着学,说同窗们成天把这话挂在嘴边念叨,时老太听了,只笑着摆手:“爱说就让他们说去,不用管。”
她转头问:“对了,今天的课业学得怎么样?”
“还凑合吧。”天亮含糊着应。
“什么叫还凑合?”
“阿奶,就是还可以了!”天亮嫌她追问,摆了摆手,“不跟你聊了,我要去找安泽他们练武了!那武师傅可厉害了,上回跟周年伯伯比试,几招就把周伯打趴下了!”
时老太被逗得乐呵:“去吧去吧,课业可别忘了做。”
“知道啦阿奶!”两个小子应着,一溜烟就跑没了影。
院子里只剩小燕挨着时老太说话,时老太看着这乖巧的孙女,心里琢磨着,也到了该学点旁的本事的年纪。正巧她本就打算给雯丫头找个绣娘,准备开始绣嫁衣了,不如干脆一起办了,顺带也让小燕跟着学学针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