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喜报 喜报
小厮脸上堆着笑:“我是京城汪府来的,特来报喜!”
招弟一听“京里汪家”西个字,哪敢怠慢,忙引着人往时老太的院里去。
进了屋,小厮几步上前,对着炕上坐着的时老太躬身一拜:“回老夫人,我家老爷打发小的回来报喜——小姑爷,他榜上有名,中了!”
“好!好好!”时老太声音发颤连声道,“快起来,快坐下喝口水!”旁边伺候的大暑早机灵给倒了茶水,小厮也不客套,端起来“咕咚咕咚”灌了大半碗。
这时听到说话声的时雯也从楼上下来,忙喊小暑:“快去请大嫂来!”说着转身回屋,不多时拿着五两银子塞给小厮:“你的报喜钱。”
“多谢姑娘!”小厮刚谢过,又想起正事,“对了,汪夫子还吩咐小的带句话……”
话没说完,院门口传来小巧的声音:“小姐慢些。”众人看过去,汪思思大着肚子,由小巧扶着走了进来。`萝?拉′小.说` ¢更/新\最\快/她手抚着肚子,急声问小厮:“你说……时满中了?”
“回小姐,千真万确!”老爷亲眼瞧了榜,立马就让小的赶回来报信。”
汪思思点点头,给小巧递了个眼色。小巧连忙掏出二两银子递过去,小厮连忙摆手:“小姐,老夫人都赏过了,这可使不得。”
“让你收着就收着。”时老太在旁开口,语气里满是欢喜,“这是我们家的心意。”
小厮不再推辞,谢过了才揣着银子离开。
没多大一会儿,刘氏、时山几人也都赶回来了——刘氏是从猪厂里奔回来的,围裙还没解,一进门听见确认的话,眼泪“唰”就下来了,是喜的;时山刚从地里回来,裤脚还沾着泥,咧着嘴笑,一个劲儿搓手。
一家人围着说话,屋里的热气都比往常足了几分——这可是真真正正,要改换门厅了。
这两天老时家的人都没有出门干活,连在外头的时小西两口子和小雨都被叫了回来。时老太特意叮嘱,让小雨也好好沾沾喜气,感受下“读书出头”的荣光。.d~i\n·g^d?i_a*n/k′a.n.s¨h!u~.~c+o*m¨一家人就守在家里,心焦又期盼地等着官府派人来报喜。
第三天一早,村口传来隐约的锣鼓声。天明骑在村口大榆树上往远处望,一眼就瞅见一群红衣人影——西个汉子骑着高头大马在前头领路,后面跟着敲锣打鼓的队伍,浩浩荡荡往村里来。他立马朝树下天亮喊:“哥!来了!报喜的来了!”
两人往家狂奔,一进院门就嚷:“阿奶!报喜的到村口了!”
老时家上下早把新衣裳穿得齐整,听见这话,连忙敞开大门。时老太扶着汪思思的手站在最前头,刘氏和时山左右陪着,个个脸上又紧张又欢喜。
锣鼓声越来越近,地里干活的乡亲们也都撂下农具,跟着队伍往这边涌,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满。领头骑大马的汉子翻身下马,整了整红衣,快步走到时老太跟前躬身行礼,声音洪亮:“恭喜老夫人!您家大公子时满榜上有名,小的特来报喜!”
时老太抖着双手接过递来的喜报,嘴里不住地念:“好,好好……”时山连忙上前,把早备好的精致荷包塞过去,笑着道:“辛苦大人跑这一趟,这点喜钱您收下。”
那汉子掂了掂荷包,分量着实不轻,脸上笑意更浓,又说了几句“前程似锦”的吉利话,才带着队伍走了。
围观的乡亲们这才涌上来,七嘴八舌地说着“大喜事”“时家要出贵人了”。时家人忙拿出备好的糖果、炒花生、瓜子,往大家手里塞,刘氏笑着招呼:“多谢大伙儿捧场!等时满从京城回来,一定摆酒请大家喝喜酒!”
乡亲们揣着兜里的喜糖,三三两两地往地里挪脚,话匣子早打开了。
“老时家这回可真是熬出头了!”有人拿颗麦芽糖塞进嘴里,甜劲儿顺着喉咙往下淌,“时满这一回来,怕是就得穿官服了,以后咱们小河村,那也是出过官爷的地方!”
旁边扛着锄头的汉子连连点头:“可不是嘛!前前后后考了多少年,花了不少银子,现在看来,全都值了!”
“那可不!”另一个接话的婶子笑“咱们村这下也能跟着出名了!说不定往后镇上、县里办事,提一句是时官爷的同乡,都能多几分脸面,这光可沾大了!”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脚下的路都像是比往常好走了些,连地里的庄稼,瞧着都更精神了。
时老大和时山凑在一块儿,头件议定的事便是修祖坟。两人寻到时老太屋里,时老大先开了口:“娘,咱老时家的祖坟,到底在哪个地界?”
时老太长长叹了口气。那些糟心的身世、老头子生前从没提过的家乡,此刻都涌了上来。她沉默半晌,才缓缓开口:“别找了。往后啊,这小河村就是咱老时家的根,你爹,就是老时家的头一个祖宗。”
时老大和时山对视一眼,心里都明白了几分,半句多话也没问。隔天便揣着银子出了门,寻来风水先生看了方位,又请了工匠,把埋在山里老爹的坟头,细细修缮起来。
任财主是头一个踩着喜气上门的。他手里拎着两大包袱,小厮抱着几匹上等细棉布,进门就笑盈盈地喊:“婶子,恭喜恭喜啊!”
包袱打开,里面是给孩子木头小车马、糖瓜蜜饯这些零嘴玩意儿,看着不打眼,却都是孩子们爱见的,透着几分实在亲近。
他先跟时老太说了几句“家门兴旺”“后继有人”的客气话,又对着刚进门的汪思思道了喜,转头就拉着时山、时老大往去:“走,咱哥们儿喝两盅!沾沾你们家的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