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不能叫小老六
东厢房里,时山正和时老大一起换化肥袋子,他手上忙着,嘴里又忍不住念叨:“咱家这粪肥,怕是跟不上这么多地用。再说过两年小雯出了嫁,咱家这些肥就没得用了!”
这话刚好被进来的时老太听了去,她抬手就拍了二儿子后背一下:“你这嘴咋这么没把门的?难道为了这点肥料,还能让你闺女在家当老姑娘不成?”
时山赶紧摆手:“娘,我不是这意思,就是想着往后的事。”
“既然想到了,就去做!知道肥少,那就多养猪。今年本就打算加大红薯种植,去年用红薯渣喂猪,瞧着长得就好。今年就多盖几间猪圈,让小五接着把猪养起来。再养些鸭子,我看给小满做的那床羽绒被就舒坦,今年也给我做一套。”
“知道了娘。”时山连忙点头应下。
一旁的时老大见状,忙劝道:“娘,您先去堂屋歇着,我俩这就快弄完了,一会儿就过去找您。”
时老太应了声“嗯”,拄着拐杖慢悠悠回了堂屋。
时老太拄着拐杖回了堂屋,瞥见一旁的时雯,心里不由犯了嘀咕:这丫头再过两年就要出嫁,往后家里怕是少了个贴心人。可转念想到还没定亲的时小六,她又皱起眉头,忍不住念叨出声:“你说你六哥,到底要找个什么样的媳妇才好?”
时雯听了,笑着反问:“阿奶这是心里有主意了?”
“主意倒有几分,”时老太点点头,“你六哥脑子灵光,就是性子野,不爱受人管。我得给他寻个厉害些的媳妇,好好拘着他才成。”
时雯打趣道:“那不如找个会武艺的六嫂?他要是不听话,打一顿就乖了。”
时老太眼睛一亮:“这主意倒真不错!”
“阿奶我随口说的,您可别当真。”时雯忙摆手。
可时老太压根没当玩笑,还在琢磨着这事儿的可行性。
这时,时老大和时山换完化肥袋子走了进来,几人便凑到一起商量春耕的事。最后商量定了:种过麦子的地改种红薯,种过红薯的地改种花生,按着环茬的法子来种,能少生些病虫害。家里吃的麦子和玉米,种够两年的量就成,其余的地多多种红薯。
至于花生和葵花籽,还按往年的面积种。去年种的西瓜,算下来卖价比玉米、麦子高出不少,于是又多加了十亩地,专门种甜瓜和哈密瓜。水稻今年也要种十亩,南边的大米还是没有自家这地界种出来的好吃。
商量妥当,老时家上下又忙活起来。时老大先去寻了村长,把河滩上的五亩地买了下来。田老大那边,刚把时家的下人房盖完,转头就带着瓦工去盖猪厂,高高的围墙先围起来,里面在盖带棚子的猪圈。
虽说人人都累得额头冒汗,可脸上都带着笑——能给老时家干活,不光能挣着实在银钱,还从不拖欠工钱,活计一收尾,当天就能拿到现银。这样敞亮的主家,谁不乐意跟着干?
周年带着余下的人,用老牛车往地里运冬天堆好的猪粪、鸡粪,一车车肥料堆在地头,再一铁锹一铁锹的撒到田地里。时海则领了几个人去后山,准备挖育苗炕,好培育各种苗。知道
几人刚到后山,时海就瞥见去年时雯种的苹果树冒了嫩红的小芽,忙让人把时雯叫了来:“小雯,你这苹果树,怕是快忘了吧?”
时雯笑着摆手:“四叔,没忘呢!你看树四周,冬天我都裹了稻草保暖。”
“那这些树还挪不挪了?”时海问。
“不挪了,就留在这儿长吧。”
“行,那我把育苗炕往远些挖。”时海应下。
“只能这样啦。”时雯围着苹果树转了两圈,忽然想起什么,转身去找时义:“三哥,你啥时候再去山里?把那年发现的那棵苹果树,再给我折几根枝条回来呗。”
时义摇了摇头:“现在让我去,我可找不着。你还是等秋天吧,树上结了苹果,我才知道是哪棵树。”
时雯点点头:“好吧,三哥说得有道理。”
时雯从后山回来,先去时老太屋里打了个照面,随后便关上门进了种子店。她把今年春耕要用到的各类种子一一翻找出来,特意多拿了白不老和油豆角两种菜籽。
一边整理种子,时雯一边想着:用这两种豆角炖猪肉土豆粉条,吃起来比豇豆香多了,等种下丰收了,定要给四哥的酒楼也用上。
时老太在外头敲了敲门,时雯连忙开门,祖孙俩一同坐下整理种子——先剪开原有的包装袋,再把种子倒进普通小布袋里分装好。时雯拿起笔,在每个布袋上都写清了菜名。
她指着新拿的白不老和油豆角,特意叮嘱:“阿奶,这两种豆角吃着也香,就是得记着,一定要彻底做熟了吃,不然会中毒的。”
“好,我记住了。”时老太应着。
“阿奶,麦种太沉,等晚上让我爹和大伯来搬就行。”
“行,你先把要育苗的种子给你二哥送过去,我去把这些空包装袋烧了。”时老太起身道。
“嗯嗯。”时雯点头应下,拿起装着育苗种子的布袋就往外走。
时雯把种子送到时仁屋里,刚放下袋子,安喜就颠颠跑过来,一口一个“姑姑”叫得甜。时雯弯腰抱起她,在小脸蛋上亲了亲,才转身往里屋走。
“二嫂,我把种子放外屋了,等二哥回来,他知道该怎么弄。”时雯说。
“好嘞。”李青青应着。
时雯放下安喜,又抱起炕上的小娃娃,从兜里掏出一块刻着阿拉伯数字“6”的玉佩,递了过去:“二嫂,把这个收好,他是咱们家小辈里的小老六。”
李青青赶紧接过来,笑着说:“可不能叫小老六,跟你六哥时明重了名。等大哥回来,让他给取个正经名字。”
“嗯,大哥取的名字都好听。”时雯点头应着,又逗了会儿小娃娃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