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八个脑袋凑一块

时山把村头的事一五一十学给家里人听,话音刚落,任雅就开了口:“阿奶,我倒觉得,这事儿对咱们家来说,或许是桩好事。,2¢c+y+x*s′w¨.′c?o`m~”

时老太皱着眉犯嘀咕:“怎么反倒是好事了?”

“阿奶您想啊,”任雅往前凑了凑,“官府要的不是红薯,是银子。村里人家大多靠地里的红薯活命,真要交税,十有八九得拿银子抵。”

“对对!”时老太一拍大腿,“这话在理!这节骨眼上,粮食可比银子金贵多了。”

任雅接着说:“您看村里哪家手里没几亩地?可这大旱都熬了两年,谁家还能存下多少银子?”

“就是有,估计也不够交税的。”牛氏在一旁插了句嘴,其他人听了都点头附和。

“所以啊,”任雅眼神亮了亮,“他们没银子,就只剩一条路——卖地。卖了地,不就有银子交税了?”

时老太听明白了,嘴唇动了动,没吭声,只是把安喜又抱紧了些。

这时候任静开口了:“阿奶,我娘家当初能有那么多地,就是这么来的。越是这光景,越是买地的好时候。”

任雅跟着点头:“是啊,老天爷总不能一首这么旱下去,总有风调雨顺的时候。?狐¨恋.文*学¨ `已\发*布.最,新/章\节?咱们手里有银子,他们缺银子,这不是正好两全其美?”

一家人都听明白了,屋里顿时静了下来,各有各的心思。只有牛氏拍着胸脯咋咋呼呼:“哎哟!闹了半天,大地主家的地都是这么来的啊!还好咱家里日子还算过得去,不然呀,指不定也得卖地呢!”

任财主屋里,算盘珠子打得噼里啪啦响。他儿子搓着手,眼里闪着光:“爹,依我看,这光景下,怕是很快就有人上门来卖地了。这两年虽说也有卖地的,咱家靠粮食才换了五十多亩,可不算多。这回按上面这收税的章程,您说今年能收进来多少?”

“这个可不知道,不过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任财主捻着山羊胡,嘴角扬得老高,“明天就让账房把家里的银票都换成现银,咱好随时出手买地。”

“就是这地价,给多少一亩合适?”儿子追问。

任财主眯了眯眼:“这个不急,等我跟你那几位世伯合计合计再说。”

“成,那我先回屋歇着了。”儿子应着,脚步轻快地退了出去。-q+s\b!r,e¢a¨d,.¢c/o+m·

任财主看着儿子的背影,心里头乐开了花,也起身往内院走——他那新纳的十八岁小妾,这会儿怕是正等着他呢。

小河村的夜里,多半人家都没睡。屋里头,男人吧嗒吧嗒抽着旱烟,女人在炕沿上唉声叹气,都围着交税的事打转。

“不交税,地就被官府收走了……”有人闷声说,“要不,卖一亩地?够不够缴今年的税?”

“咱村能拿出钱买地的,也就村长家和老时家了,要不明天去问问?”

“问就问吧。”男人磕了磕烟锅,“这光景,粮是万万不能动的,谁知道明年又是啥样?先卖地缴了税再说。”

“嗯,睡吧,明天早起就去。”

话是这么说,可炕上的人翻来覆去,哪睡得着?窗外的月光冷冷清清照进来,映着一张张愁眉不展的脸,谁心里都跟压着块石头似的,沉甸甸的。

第二天一早,果然有人动了身。有的往村长家去,有的径首来了老时家。村长家本就没多少余银,想着万一明年还旱,手里没银子更难撑,哪敢再买地,索性婉拒了。

老时家院里,张家老头坐在石凳上,没绕弯子,开门见山就说:“老嫂子,昨日税官说的交税的事,你想必也听说了。”

时老太点点头:“嗯,听说了。”

“我家既没银子交税,也舍不得动红薯,寻思着问问你家,要不要买地?”张家老头叹口气。

时老太看他:“你可想好了?地一旦卖了,往后再想买回来,可就难了。”

“老嫂子,这个我懂。”张家老头耷拉着肩膀,“可不卖又没别的法子,不交税地就得被官府收走,想来想去,就这一条路能走了。”

“嗯,想好了就成。”时老太应了句。

张家老头焦急的问:“那……您家打算出多少银子一亩?”

时老太摇了摇头:“我家银子也不宽裕,眼下也说不准市价。你先回吧,等我打听打听行情,再给你回话。”

“好好,那我就先回去等信儿。”张家老头站起身,脚步沉沉地出了院门。

时老太抬脚往时小西的院子去,刚迈过月亮门,就扬声喊:“小雅,小雅!”

任雅听见动静,手里还摇着蒲扇,快步迎了出来:“阿奶,啥事啊?”

“你抽空让小西陪着,回趟你娘家,问问你爹,眼下这光景,买一亩地该给多少银子才合适。”

“知道了阿奶,我们这就收拾收拾,这就去。”任雅应得干脆。

任财主正和县里几家相熟的大户在酒楼聚着,屏退了所有小厮丫鬟,桌上就他们八个。

“任兄,这几年你可是赚得盆满钵满啊!”有人端着酒杯笑说。

任财主摆了摆手:“还行还行,混口饭吃。”

“你这就谦虚了。”旁边人接话,“那玉米、红薯,不都是你先大规模种起来的?我们好不容易从你手里匀了点好种子,偏又赶上这老天爷不给力。”

“这可怪不得我,”任财主呷了口酒,“种子我可没敢收高价。”

“是是,都怪这老天爷不长眼。”

一人转了话头:“钱兄,今年咱们这地,打算多少一两收?”

“我看给六两就不错。”

另一个立刻摇头:“六两太多了,三两就够。”

“这也太低了吧?”

“低?嫌低就让他们卖给别人去!”

“不行不行,”有人皱眉,“咱们还得在这地界混,价太低了,传出去不好听。”

你一言我一语,八个脑袋凑在一块儿争执半天,最后总算拍板:就按五两一亩的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