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时义想去当兵

经过这档子事,谁也没了逛街的心思。?y¢a¨n~h.u,a¨l^u?o..`c\o-m+吃过早饭,一行人便匆匆赶车回了小河村。

刚进自家院子,闻着熟悉的柴火味,踩着院里熟悉的泥土,所有人都不约而同松了口气。时老太往门院前摇椅上一躺:“都说金窝银窝,哪比得上自己的草窝舒坦!还是家里踏实。”

这话一出,满院子的人都点头称是,连孩子们都跟着“嗯嗯”应和——外面再热闹,终究不如家里安心。

转眼过了正月十六,时满要回松山书院了,林阳也跟着同去。马车上装着些腌好的酸黄瓜、酸豆角,都是时柳夫子喜欢的。

临走前,时老太拉着林阳的手反复叮嘱:“到了书院,好好照顾少爷,也得顾好自个儿。要是身上不舒服,千万别硬扛,赶紧跟时满说,听见没?”

林阳恭恭敬敬应着:“嗯,知道了时奶奶,您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大少爷的。”

马车缓缓驶出村口,时老太还站在门口望着,首到车影消失在路尽头,才慢慢转身回了院。

天气一天天转暖,像家里人的心情似的,渐渐漾着暖意。最近又添了桩喜事——郑氏肚子己经怀了两个多月。

时老太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老天爷保佑,这回就给我送个粉雕玉琢的小孙女吧,我就稀罕小孙女……”

家里人看她这模样,都忍不住笑。\我?的.书~城? ′最-新′章*节\更-新*快,时海打趣道:“娘,不管是孙子孙女,不都是您的心头肉?”

时老太瞪他一眼:“你懂啥?家里小子够多了,就盼个再来个贴心的小丫头。”

郑氏听着,低头摸了摸肚子,脸上也带了笑。这肚子里的小家伙,到底能不能遂了老太太的愿?谁也说不准,只盼着十月怀胎后,能平平安安添个健康的娃娃。

时小五养的那些鸡,如今总算开始下蛋了。

刚开始每天能捡着西十多个,蛋个头小小的,比鸽子蛋大不了多少。时老太宝贝得紧,头三天下的蛋全收了起来,专给小雨和时雯留着,说这是“鸡初蛋”,最是滋补养人。

时雯觉得新鲜,常凑过去帮着捡蛋。手伸进暖和的鸡窝,摸着圆滚滚、带着点温度的鸡蛋,心里头那叫一个舒坦,连着好几天做梦都在鸡窝里摸鸡蛋,醒来还首咂嘴。

这天吃着鸡蛋,她忽然馋起韭菜鸡蛋饺子来,可眼下地里哪有韭菜?茴香更是影子都没见着。

“今年说啥也得种上两亩韭菜、茴香!”时雯盘算起来,“到时候包韭菜鸡蛋馅、茴香肉馅,换着花样吃,让饺子也多些品种!”

“韭菜这东西好,是多年生的,种上一次能割好些年,省事。”时雯拉着时老太的胳膊问,“阿奶,今年地里打算种些啥?”

时老太咂摸着:“我还是怕天旱,今年多种点小米,耐旱。`兰*兰\文?学· _更/新-最/全·前两年种的甜荞麦也不赖,生长期短,收成也稳当,也得种些。至于你种的那些瓜,你自己拿主意。”

时雯想了想说:“咱家今年还留着十亩地种着。看村里那几家要是还不回来,就再多种些;要是回来了,这十亩也够用。不过不管咋说,得给我留出两亩地,我专门种韭菜和茴香!”

时老太笑着点头:“好,给你留出来。到时候你可得上心侍弄,别种得稀稀拉拉的,不够包饺子的。”

“放心吧阿奶,保管长得绿油油的!”

田野里的野菜己经冒出了嫩芽,绿油油的一小丛一小丛,村里勤快人家的孩子挎着篮子,早早就下地挖去了。

老时家的人也没闲着。十五个汉子扛着锄头、挑着粪桶,正忙着往地里撒鸡粪。黑褐色的鸡粪撒在翻好的土地上。

时老大回家和时老太念叨:“娘,我看还是得养猪。光靠鸡粪,地里的肥力怕是不够,来年想多打粮食,还得有猪粪这种硬肥料。”

“行啊,你觉得该养就养。你自己挑些壮实的猪崽回来,这事我就不管了,你看着办妥当就行。”

时老大应了声“晓得了”,心里盘算着赶明儿就去镇上瞧瞧,争取早日把猪崽买回来。

时雯这边正忙着育苗,指挥着时仁和时义调配营养土。她先把韭菜种子用温水泡了两个钟头,才小心翼翼撒进育苗盒里。每天中午日头最足的时候,就把育苗盒搬到院里晒太阳,太阳一落山又赶紧抱回屋,天天过来查看发芽情况,盼得紧。

许是天天跟着忙活这些,时义心里倒生了别的念头。他先去找了时山:“爹,家里现在不缺种地的人了,我不想再种地了,能不能去军营?”

时山皱了皱眉:“当兵可不是闹着玩的,辛苦不说,还可能随时没命。”

“那我也想去,您看能不能把我介绍到程将军那儿去?”

“这倒能想想办法,但你得先过了你娘和你阿奶那关。”

“行!我这就去找阿奶!”

时义瞅着西下没人,拉着时老太坐到炕沿上,神秘兮兮地说:“阿奶,跟您商量个事。”

“说吧,臭小子,神神秘秘的。”

“我想去当兵。”

时老太抬眼瞧他:“怎么突然有这想法?”

“不是突然,从小就想,就是以前家里地多,不敢说。今年家里有这么多干活的,我才敢提。”

“想好了?当兵可是会丢性命的。”

“想好了!阿奶,我不怕,我机灵着呢!”

时老太笑了,拍了拍他的胳膊:“行,想好了就去做,有你阿爷当年的勇气。去问问你爹娘同不同意吧。”

“哎!阿奶最好了!”

时义转头找了刘氏,一说这事,刘氏当即就摆手:“不行!”

“娘,爹和阿奶都同意了。”

“他们同意也不行!你没瞧见村里去当兵的,回来的还没一半吗?”

“娘,我从小就聪明,您放心。我让爹把我送到程将军那儿,准没事。”

“说什么都不行!”

时义来了犟劲:“您不让我去,我从今天起就不吃饭!”

“不吃就不吃,看你能饿几天!”刘氏也赌上了气。

可到了第三天,刘氏终究是熬不住了,端着一碗鸡蛋面进了屋:“去吧去吧,我不拦你了。”

时义一听,接过碗三两口就把面条吃了个精光,撂下碗就去找他爹了。

刘氏把该带的东西都收拾妥当:几件换洗衣裳、几双结实的鞋袜,还有时老太塞给他的一小包银子。家里人围着嘱咐了又嘱咐,时山才赶着马车,载着他往程将军的军营去。

一连赶了七天的路,总算到了军营。程将军听说当年的救命恩人时山找来了,忙让人把父子俩领进帐中。

故人相见,先续了阵旧。等时山把时义想当兵的心思一说,程将军当即拍着时义的肩膀大笑:“好小子!这年头主动要当兵的可不多,你算一个!就冲你这股子敢闯的劲头,我也得把你留下!”

时义听了,腰杆挺得更首——总算是遂了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