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学子爱吃瓜
后半夜,月亮爬得老高,时老大领着几个人,在两行瓜秧中间小心刨坑,把复合肥埋进去,在把土盖的严严实实。
没几日,后山的哈密瓜也熟了。时雯挑了几个摘下来,洗干净切开。一家人围坐着尝鲜,那瓜肉很是甜腻,最小的小雨吃得最欢,捧着一小块瓜,嘴里含糊不清地喊:“甜!还要!”
远在京城的沈管家收到哈密瓜。刚切开,见满瓤都是籽,沈管家寻思着跟平常吃的甜瓜一样,籽也能嚼,就随手咬了一口。谁料那籽又硬又涩,他赶紧吐了,这才晓得哈密瓜的籽吃不得。
沈管家拿勺子把籽刮得干干净净,再咬一口,那甜味儿首往心里钻,比糖还绵密。他当即拍板:“这瓜好!一两一个收!”转头就让铺子里标价五两,还跟伙计念叨:“新鲜品种,价钱定高着点。可别等明年旁人也种出来了,这价就再也上不去喽!”
沈管家的铺子刚把哈密瓜摆上,富贵人家哪会把几两银子放在眼里,只要东西合心意,管它价高不高。?x,w!q¢x^s,.!c,o`m\
镇国公府的小姐,素来爱尝新鲜吃食。听丫鬟说有这般甜美的哈密瓜,立刻差人去铺子里包圆了剩下的存货。府里宴客时,她把瓜切好端上桌,满座宾客都赞不绝口,小姐脸上也添了不少光彩,转头又让人跟沈管家订了下次的份额,生怕断了供。
沈管家瞧着铺子天天供不应求:京城里这些富贵人家,只要少爷小姐吃得欢喜,管它一两还是五两,只管爽快掏钱,哪有半分犹豫。
铺子里日日门庭若市,旁人瞧着沈家这日进斗金的势头,不少人动了心思。
说大司农,打从第一年时家西瓜进宫,就留了心研究——他取了瓜籽试种,可发芽率不高,好不容易长出来的苗,瓜多数也长不大,偶尔会有那么几个个头大的瓜长出来,但就是找不到其中缘由,三年过去,还是没有进展。像他这样想仿制的人不少,却都和他一样,折腾半天没个结果。
还有些动歪心思的,偷偷跟着沈家送瓜的马车,一路摸到了小河村。25′[?4?}?看·?书?* §)更?新d最)??全¢
确定瓜的来处就在这儿,可时家早和沈家定了约,任凭他们怎么说软话、许好处,时老大都只闷头听着,半句松口的话没有。那伙人碰了钉子,知道翘不走沈家的生意,只得悻悻买了几个现成的瓜,回京复命去了。
时老大回了家,把沈家哈密瓜卖五两一个、甜瓜卖三两一个的事,跟时老太和时雯学了一遍。时老太首咂舌:“我当雯丫头卖给沈家就够贵了,好家伙,沈家竟还能翻这么些!”
牛氏在一旁听着,忍不住接话:“那咱们不如不卖给沈家了,自己去开铺子卖,这不赚得更多?”
时雯赶紧插话:“大伯娘,打住这个想法。咱们就是普通农家人,别想那些。沈家能卖那么高,是人家有门路、有本事,咱们可不能贪心。”
众人听了,也都歇了不该有的心思。可不是嘛,真要自己去开铺子,京城那些弯弯绕绕哪懂?说不定瓜没卖出去,倒把自己赔进去给人当下人了,还是守着地里的活踏实。
又到了看时满的日子,这天正好赶上午休,同窗们听说时满的家人来了,都围过来打招呼,一口一个“阿奶”“大叔”“小妹”,热热闹闹的。
时山把给时满带的瓜往屋里抱,学子们好几人立马放下手里的书卷,快步上前搭手:“大叔,我们也来搭把手!”
人群里,李三郎最是性急,没等时山应声,转身就往厨房跑,转眼拎着把菜刀回来,搓着手笑:“我来切!这瓜我可等了一年,去年吃了一回,到现在还想着那甜味儿呢!”
李三郎把瓜切成月牙瓣,众人咬下一口,瓜肉在嘴里化开,甜汁顺着喉咙往下滑,先前苦读的倦意都散了大半。
学子们尝了都首夸:“这瓜真甜,真好吃!”
时老太笑得合不拢嘴:“好吃就多吃点,下次来再给你们多拉些!”
学子们都笑着应:“谢谢时奶奶!”屋里屋外满是笑闹声,倒比平日书院里热闹了不少。
“孩子们,你们先吃着,我们去给柳夫子卸瓜。”时老太拍了拍手上的瓜汁,笑着招呼时老大和时雯。
学子们嘴里还嚼着瓜,忙纷纷应着:
“时奶奶再见!”
“时奶奶下次早点来呀,我们还等着吃您带的瓜!”
“时奶奶慢走,路上当心!”
一声声叮嘱混着笑意,几人往柳夫子院儿里去了。
时山把瓜搬到柳夫子屋里,柳夫子忙让小厮给时老太上茶。这边卸着瓜,那边时老太和夫子闲聊:“今年地里多种了两种瓜,夫子您尝尝,甜着呢。”
小厮很快端来切好的瓜,柳夫子尝了口,连连点头:“确实清甜,比寻常瓜鲜爽多了。”又笑着道谢:“总记挂着我,实在费心。”
“村里没啥好东西,就这些瓜拿得出手。”时老太摆摆手,又恳切道,“还望夫子多教导我家小满,这孩子皮实,您尽管严着来。”
“放心,时满聪明又肯学,我定会多照看。”柳夫子应得实在。
没再多聊,时老太起身:“蔬菜我让时山卸去厨房,我们就不叨扰了。”
柳夫子说的那些话,竟辨不清里头有几分真、几分假。
时满考个秀才尚且如此费劲,那举人又得考多久?要知道,科举路上多的是考了一辈子都没中举的人。
这科举路到底难不难走,怕也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