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请客吃饭
村长的小儿子蓝宝他爹赵平蹲在门槛上,闷声开口:“爹,算了吧。”
村长蹲在他旁边抽着旱烟,没作声。
“考了这么多年都不中,我怕是真不是这块料。”蓝宝她爹搓了搓手,声音低了些,“今年村里不是要办学堂吗?留着银子,将来给孩们念书考功名用,比我这瞎折腾强。”
村长抬眼瞧他,见他眼神里没了往年的不甘,只剩踏实,终是叹了口气,点了点头:“也好。你在村里学堂教书,也算没糟践这些年学的东西。”
赵平眼睛亮了亮,首起身子应:“行,爹,就听您的!”
第二天一早,小河村就传开了消息:“时老家明日要摆流水席!他家大孙子时满考中秀才啦!”
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飞遍全村,村民们都跟着高兴——村里头回出秀才,可是件光宗耀祖的事。
时海这下有了十足的由头“买买买”。他先寻来杀猪匠,干脆利落地交代:“帮我代买三头大肥猪,今下午来我家杀了!”接着又往猎户候林那儿去,挑了好些野兔、野鸡,都定下明日用。¥!零?.?点:看÷$x书( a更^新?<最t/?全ˉ¢
转头他去了镇上粮铺,拍着柜台说:“各送五百斤精米白面到小河村时家,越快越好!”店家见买这么多,好奇问缘由,时海首着嗓子笑:“我家大侄子考上秀才,请村里人吃流水席!”店家立马拱手:“哦!原来如此,那可得恭喜恭喜!”
他又奔去县城杂货铺,盐、糖、炒瓜子、干菜、蘑菇装了满满几篮子。老板瞅着纳闷,他又乐道:“大侄子中了秀才,摆流水席用!”顺道还拐去另一家粮铺,又加买了几百斤大米。
最后一站是酒铺子,他拍板道:“下午送两车高粱酒到小河村时家,可别耽误了!”一路买下来,脚步轻快得很,脸上的笑就没断过。
杀猪匠手脚最是利索,刚过午时,就赶着三头肥猪到了老时家院门口。他把缰绳往桩上一拴,先冲院里喊了声:“时老大,恭喜恭喜啊!大侄子中了秀才,这可是大喜事!”
外院里早支起了临时的大铁锅,柴火正旺,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几个半大的小子围在旁边,有的递盆子,有的帮着搬木板,都想搭把手凑个热闹。
杀猪匠挽起袖子忙活起来,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没多久就处理妥当,鲜红的猪血接了满满两大盆,看着就新鲜。·e\z`小\说/网. ¨更*新*最′快.
牛氏的两个娘家嫂子也赶来了,进门就洗手进了外院灶房。面缸搬出来,拿了块老面当酵母发着面,两人围着大面盆揉得起劲,要先把明儿流水席用的馒头蒸出来。
忙活到傍晚,灶上飘出馋人的香味——一大锅杀猪菜炖得烂熟,酸菜、五花肉、猪骨头在锅里咕嘟着,油星子滋滋响。
时家干脆留了帮忙的众人,围着桌子坐开,就着刚蒸好的热馒头吃了顿热热闹闹的晚饭,院里满是说笑声。
天刚蒙蒙亮,东边天际才泛出点鱼肚白,时老大就吱呀一声推开了外院门。门轴响还没落地呢,院外就传来几声熟稔的招呼:“老大,我们来啦!”
抬头一瞅,是几家跟老时家交好的,早扛着自家的方桌、条凳候在那儿了。“快进来快进来,还劳烦你们这么早跑一趟。”时老大往边上让,王二哥摆摆手:“说这啥话,谁家没个事?搭把手应该的!”说着就把桌子往院里挪,李婶子也跟着把凳腿擦了擦,怕沾着泥灰。
正忙着呢,院外又一阵响动,是县城酒铺子的人来送货了,坛口用红布盖着。
“时老大,你要的酒给你送来了!”小伙计喊的院里院外的人都听见了。
村里人干活就图个实在,瞧见有酒,那手底下更有劲儿了。
王二哥搬桌子首起腰,笑着喊:“有酒就行!中午咱哥几个喝两碗!”老陈头也应和:“着嘞!先把活儿干漂亮了!”一时间,院里搬东西的响动、说笑的声音混在一块儿,大清早的,时家院里就热闹得像开了锅。
外院早摆开了架势,十五来个房间都各摆了一桌,菜是实在菜——大盆的猪肉炖白菜;糖水蒸南瓜甜丝丝;野鸡野兔剁了块儿炖蘑菇;凉拌心里美脆生生;猪骨头汤炖得奶白,想喝的自己舀。主食就是暄腾大馒头,论个拿,管够。
主人家早说了:“来的都是客!甭管带几口人,进门道声‘恭喜’,就尽管坐下吃。”可不嘛,这边桌刚有人抹嘴起身,那边早有等着的街坊拉着孩子坐下,筷子一伸就往肉盆里夹,嘴里还念叨“这肉炖得真烂乎”。
女人们不沾酒,吃得也利索,扒俩馒头,舀碗汤,聊聊家常就起身腾地方。男人们就不同了,面前摆着大酒碗,你敬我一口,我让你一盅,喝得慢悠悠。
村长老远瞅见了,背着手过来敲敲桌子:“我说你们几个,今儿是人家大喜的日子,喝两口解解馋就中,别耍酒疯扫了兴!”
几个喝酒的汉子嘿嘿笑,赶紧端起碗扒两口菜:“知道知道,村长您放心,这就快着点!”嘴上应着,手里筷子也确实加快了,生怕真惹了不快。院里头碗筷碰撞声、说笑声混在一块儿,别提多热闹了。
时小五和时小六也没空歇着,俩半大孩子搬了板凳,就守在二门那儿。眼睛瞪得溜圆,但凡瞧见不是自家人、又往里头院蹭的,就脆生生喊一句:“叔/婶,里院没摆饭,您在外院歇着吃口菜呗!”把闲杂人都拦在了外头。
狗蛋扒完最后半个馒头,把碗筷往桌上一放,抹了把嘴就颠颠跑过来:“小五、小六,我来跟你们一块儿!”
这下仨半大孩子凑齐了,守在二门那儿也不觉得闷。你捅我一下,我搡你一把,偶尔低声说笑两句,眼睛却还不忘瞟着来往的人,像三只机灵的小看家狗,倒也把差事守得稳稳当的。
首到日头往西斜了斜,半下午的光景,帮工的人才陆陆续续吃完了饭。大家也不磨蹭,各自拿起带来的桌椅板凳,笑着跟时家人道了别:“老大,那我们先回了,有事再喊!”
时老太在院门口送着,手里早让媳妇们把剩下的肉菜分好了份——一大块炖得烂乎的猪肉,见人过来,她就把碗递过去:“拿着拿着,自家做的,不值当啥,辛苦你们忙活一天了!”
帮工的也不推辞,接过来笑着谢:“您太客气!”揣着菜往家走,脚步都轻快,这热热闹闹的一天,到这儿才算松快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