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地窖里缺酒
地窖里头塞得满满当当。不同的密室里存着糙米、白面、小米、一样样码得整齐,估摸着够一大家子吃两年都富余。另一边的缸里,腌萝卜,白菜压得紧实,酸豆角在坛子里泡得咕嘟冒泡,光是闻着那股酸香,就知道冬天不愁菜吃。
院里犄角旮旯种的南瓜倭瓜也大丰收。堆放在地窖和仓房里。
更让人安心的是,小密室里头摆着三口大缸,一缸精盐雪白,一缸白糖晶莹,还有一缸红糖透着温润的红。这都是早前一点点攒下的,不到万不得己绝不动用。
时雯跟着时老太下窖查看,见这光景,心里踏实得很:“阿奶,有这些存粮,就算冬天再冷,咱也不怕了。”
时老太摸了摸冰凉的缸壁,点点头:“过日子就得这样,手里有粮,心里不慌。,2¢c+y+x*s′w¨.′c?o`m~
地窖里啥都齐了,就差肉了。去年冬天存的那点腊肉、熏肠,早被家里几个半大小子啃得精光。
时老太看着院里追跑打闹的时小五、时小六,又瞅瞅郑氏怀里小雨,忍不住念叨:“这半大小子,真是吃死老子哦!一顿没肉就耷拉着脸,再不想想法子弄点肉存着,冬天怕是要把锅都啃了。”
时雯笑着出主意:“阿奶,咱做香肠吧,还有腊肉,这两样都经放,冬天搁在阴凉处,能吃到开春呢。我跟您说个秘方——拌馅料的时候,往里头掺点白酒,不光提味,还能放得更久,不容易坏。”
时老太一听,眼睛亮了:“还有这门道?那可得试试。”正琢磨着要多少肉、多少料,忽然拍了下大腿,“哎呀,你不说酒,我倒忘了!咱家地窖里,还差点啥重要东西呢!”
时雯心里早透亮了,瞅着阿奶的眼神,祖孙俩对视一眼,忽然都笑了。
“是得备些酒。”时老太眯着眼笑,“不光做香肠用,天冷了,男人们干活回来喝两口暖身子,真要是遇上啥风寒,泡点药酒也用得上。/3\8′看′书·网′ /更~新*最*快,”
时雯点头:“是啊,酒这东西,既能当调料,又能应急,是该存些。回头让大伯去镇上烧锅坊看看,打些高度数的白酒回来,封严实了埋在地窖角落,越存越香。”
不用多说,彼此都明白——这一笑,把该盘算的都盘算了,心里头更踏实了几分。
外面的院墙终于砌好了,工匠们领了工钱,有铜板有银子,个个脸上都带着笑,嘴里不住地夸时家大方实在。
这道新院墙着实气派,足有三米高,用的都是结实的青砖,看着就稳当。院墙里头,新盖的十五间瓦房一溜排开,青砖灰瓦,亮堂又结实。
最让时小六几个高兴的是,后院他们养鸡的那片地方,这次也圈进了院墙里。以前没少被黄鼠狼惦记,夜里总睡不安稳,时不时就丢只鸡崽。如今有了这高厚的院墙挡着,再不用提心吊胆,哥俩跑去鸡窝前转了两圈,看着里头的鸡咯咯叫着啄食,笑得合不拢嘴。
时海领了时老太得意先去了镇上的烧锅房,定了几十坛子高粱酒。又转去肉铺买了头猪,和一些猪小肠,最后去了药店抓了些时雯说的香料。
回到家,小子们手脚麻利地支起案板,拿着刀“叮叮咣咣”地剁着肉馅,肥瘦相间的肉沫溅得案板上都是,却没人嫌麻烦,反倒越剁越起劲。
牛氏和时老太围着大盆拌料,花椒面、姜末、盐巴按比例掺进去,又淋上时雯说的白酒,搅得匀匀的。随后一人扶着肠衣,一人用漏斗往里头灌肉馅。
时海则赶着车又往县城去,首奔肉铺买新鲜猪肉,顺带再称些粗盐回来——做香肠、腌腊肉,盐可不能少。
刘氏在家守着灶台,淘米下锅,蒸上一大锅白米饭。又切了块五花肉,焯水、切块,用酱油、糖慢慢炖着,肉香顺着锅盖缝往外飘,引得院里的小子们首咽口水。最后切了个脆生生的青萝卜,撒上盐、淋点醋,拌成爽口的凉菜。
傍晚时分,饭菜端上桌。
大米饭冒着热气,红烧肉用筷子一戳就烂,凉拌萝卜清爽解腻。
时海刚从县城回来,搓着手坐下,夹起一块红烧肉塞进嘴里,满足地叹道:“还是家里的饭香!”
时老太看着满桌饭菜和忙活了一天的小辈们,笑着说:“多吃点,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等香肠腊肉做好了,咱的冬粮就更全乎了。”
家里正围着那些肉忙得脚不沾地,哪承想天擦黑时,小雨忽然发起烧来。小脸烫得跟火炭似的,迷迷糊糊就开始哼哼。
郑氏一摸孩子额头,当时就吓得魂儿都飞了,抱着小雨首掉眼泪,声音都抖着:“这可咋整?这可咋整啊……”
时海见状,也顾不上收拾院里的烂摊子,三步并作两步就往隔壁跑,把时老太给请了过来。
时雯攥着拳头,心里急得冒火,想去里种子店翻药——可总共就那么些,吃完就没了。她咬咬牙,终究是没动——
时老太赶紧舀了盆温水,拿块干净的布巾在水里浸透了,拧得半干,轻轻敷在小雨额头上。等布巾一热,立马又换一块,就这么一下一下地换着,眼神里全是焦灼。
郑氏在一旁嘴里反复念叨着:“好孩子,快好起来……”
时海看套了就去了驴车“娘,你们先照看着小雨,我这就去县城门口等着!赶天亮城门一开,我就把韩大夫接来!”
时老太挥挥手:“去吧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