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又圆又甜的大西瓜

唯有最先询问的那人还在犹豫,眼看瓜越来越少,他忽然开口:“剩下的我全要了,给我送到沈府。,w?d-s-h,u`c^h·e.n·g,.\c¢o/m~”

时雯数了数,还剩六十五个,算道:“一共三百二十五两,您先付银子,我们这就送货。”

“这丫头倒是机灵,是块做生意的料。”那人说着,递过来一张三百两的银票和二十五两银子。

时雯接过,抱着另一半没吃完的西瓜去了点心铺,递给掌柜:“大叔,多谢您借地方给我们用。”又拿出银票,“还有一事麻烦您,帮忙看看这银票是真的不?”

掌柜的接过看了看:“没问题,是真的。买瓜的是沈家大管家,错不了,放心吧。”

“多谢大叔!”时雯回到摊位,时老大己把东西收拾妥当。她道:“大伯,你跟着去送货吧,我和阿奶在这儿等着。”

沈管家多看了时雯两眼,带着时老大往沈府去了。

点心铺子掌柜的吃完时雯送的西瓜,心里也活络起来:这瓜送东家太太尝尝,保准能得赏;来年自家也找块地种种,岂不是美事?

他随手包了二斤精致点心,走到时雯跟前:“小丫头,谢谢你的瓜,真是好吃。这点心你拿回去,给弟弟妹妹们吃。·9*5·t`x?t...c\o!m*”

时雯忙摆手:“大叔,这太贵重了,不能收。”

“再贵也没你家瓜金贵啊。”掌柜的笑着把点心塞给她,“我活了这把年纪,头回吃这么爽口的瓜,这叫礼尚往来,快拿着。”

“那多谢大叔了。”时雯不好再推辞,接了过来。

掌柜的又跟时老太搭话,时老太不太会跟生人应酬,显得有些拘谨。时雯见状,自然地接过话茬:“这瓜总共就结了两百多个,还有一半没熟呢。大叔要是喜欢,下次我再来,给您送两个尝尝?”她心里暗笑,场面话谁不会说,打小就听得多了。

“喜欢!太喜欢了!”掌柜的连忙摆手,“送就不必了,下次来一定给我留三十个,我买!”

“行,等瓜熟了,我给您送过来。”时雯应着。

掌柜的又旁敲侧击问了些话,时雯只说瓜是自家种的,半句没透露具体从哪个村来。

正说着,时老大送完货回来了。三人跟掌柜的道了别,赶紧赶着驴车往家赶。到了县城,又故意在街上转了两圈,才慢悠悠地回了村,免得引人怀疑。

回了屋,时老太攥着那张银票,悬了一天的心才算落定——这东西,多少年没碰过了。

一大家子围着问东问西:“卖得咋样?咋这么快就回来了?”

时老太扬着笑:“都卖了,二两银子一个。÷ˉ幻-¢&想e?姬° ?a最·^新d°章?^节_更·?新d快$?”

众人顿时乐开了花,一个个眼睛发亮。时老太赶紧嘱咐:“这事谁也不许出去嘚瑟!等钱攒多了,先给家里盖新房,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屋子。”

这话一出,孩子们个个把嘴闭得严严实实——谁不盼着有间属于自己的屋呢?

夜里,时雯躺在床上问:“阿奶,为啥不告诉大家真的卖了多少钱呀?”

时老太拍了拍她的背:“说多了,人心就容易乱。二两不多不少,正好,没人会起歪心思。”

另一边,时老大屋里,牛氏还在琢磨:“真卖了二两一个?”

“嗯,”时老大累得眼皮打架,“一会儿就卖完了。”

“真有人花那么多钱买个瓜吃?”牛氏喃喃着,心里打起了小算盘——她手里还留着些瓜籽呢,明年悄悄给娘家拿回去,让他们也种种,说不定……

第二天,全家人又一头扎进地里——三十亩地不能闲着,很快都种上了萝卜和白菜,连轴转了好几天才忙利索。

老时家的人嘴都严实得很,全村没一个人知道,府城里风头正劲的西瓜,竟出自小河村。

话说沈管家买了那六十五个西瓜,照时雯说的,在井里镇了一夜。第二天中午切了些,给府里各院的夫人小姐送去,个个都有赏钱下来。

尤其是沈老夫人,天热本就没胃口,吃了这冰凉甜润的西瓜,竟觉得暑气全消,忙问还剩多少。一听还有不少,立刻让人快马加鞭送了二十个给吏部尚书夫人——也就是她的亲女儿。

尚书夫人收到母亲送来的东西,起初没当回事,过了一天才想起才开了一个,尝过之后立马找了自家老爷。吏部尚书尝完也赞不绝口,挑了十个孝敬给皇上。皇上皇后吃了连连称好,赏了吏部尚书,又命他再买些回来。这么兜兜转转一圈,时雯的第二批瓜还没摘,沈管家己天天守在点心铺子门口等着了。

第二批瓜摘了一百个,个头虽比头茬小些,不细看也瞧不出差别。依旧是天未亮,三人就往府城赶。时雯刚下车,就被沈管家瞅见,他快步上前:“小丫头,这次带了多少?”

“一百个。”时雯答。

“那我全要了,拉去沈府!”

“贵人,这可不行。”时雯摆手,“上次答应了点心铺大叔,给他留三十个,不能言而无信。”

沈管家点头:“行,先给他。剩下的,谁也不许卖了。”

时雯应着,跑进点心铺把留好的西瓜搬进去。掌柜的付了钱,剩下的瓜便跟着沈管家的人往沈府去。时老大和小厮卸瓜时,沈管家拉着时雯问:“还有没有?”

“最多还有五十个,得十来天才能熟。”时雯说。

沈管家结了当天的瓜钱,又叮嘱:“剩下的熟了都送过来,可行?”

“肯定行。”时雯应着。

沈管家当即让人从厨房拿了只烧鸡、十来个大肉包子,递给时雯:“路上吃,记着一定送过来。”

时雯点头应下,三人赶车先回了县城。这次在县城大采购:割了半扇猪肉,买了好几斤点心糖果,还给时满添了一套笔墨纸砚。

“阿奶,给小叔也带一套吧,他也喜欢写写字。”

“行,就听我家小雯的。”时老太笑着应了。

三人脸上的笑意就没断过,眼角眉梢都透着亮堂——这苦日子,总算是熬出头了。

马车晃晃悠悠往家赶,风里都带着甜丝丝的味道。时老太把时雯往怀里紧了紧,粗糙的手掌轻轻拍着她的后背,声音里带着颤:“我家小雯,真是个有福气的。”

时雯靠在阿奶怀里,心里也暖烘烘的。车斗里的猪肉还冒着新鲜气,点心糖果的甜香混着墨香飘过来,连赶车的时老大都忍不住哼起了不成调的小曲。

日子啊,就像这越滚越大的西瓜,眼看着就甜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