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王主编的夸奖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鑫_纨. ¨ ¢神!颤. ^吾·错·内!容/

15:15……

15:23……

15:30……

当时钟的指针走到三点半时,陈静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下去了。再拖下去就不是紧张,而是失职了。

她想起了自己在公开课上,站在聚光灯下面对着几百位老师,最终还是完整地做完了总结。那时的她紧张得双腿都在发抖,但当她看到台下杨老师和同学们那信任的眼神时,一股莫名的勇气就从心底涌了上来。

对,信任……

杨老师把微机室的钥匙都给了她,王姐在电话里那么热情地鼓励她……他们都相信自己能做到。如果自己连一通电话都不敢打,那也太让他们失望了。

陈静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因为起得太猛,椅子腿和地面发生摩擦,“刺啦”一声尖锐的声响在空旷的微机室里显得格外突兀。

她像是被这声音吓了一跳,又像是被这声音注入了勇气。

她迈开脚步,一步,一步,走向那个讲台,走向电话。

短短几米的距离,她却感觉自己像是走在一条通往刑场的路上。她的心跳在加速,仿佛要破膛而出。她的呼吸变得急促。

终于,她走到了电话前。

她伸出手,那只手在半空中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着。她深吸一口气,想稳住心神。

她看着电话键盘上那些熟悉的阿拉伯数字,此刻却感觉自己仿佛一个都不认识了。`三~8\看_书.惘* ?追¨醉?歆~章-结*王编辑的电话号码,她明明己经背得滚瓜烂熟,此刻却一个数字都想不起来。

她连忙从口袋里掏出杨老师写给她的那张小纸条。纸条己经被她的手汗浸得有些发皱,但上面那行清秀有力的数字却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她混乱的思绪。

她伸出手指,用尽全身的力气,一个一个地按下了那串号码。

每按下一个键,电话就会发出一声“嘀”的轻响。

当最后一个数字被按下后,她像是被抽干了所有力气,整个人都软了下来,用另一只手撑住讲台才没让自己滑倒在地。

听筒里,传来了“嘟——嘟——”的等待音。

她的脑海里一片空白。

完了,该说什么?开场白是什么来着?杨老师好像教过她,但是她全忘了!

就在她的大脑彻底死机时,准备在对方接通前惊慌失措地挂断电话时,电话被接通了。

“喂,你好。”

还是那个熟悉的声音,干练中带着一丝温和。

陈静浑身一僵,像被施了定身法。

“喂?请问是哪位?”电话那头王莉没有等到回应又问了一句。

就是现在!不说就没机会了!

陈静闭上眼睛,脑海里闪过杨老师那双带着笑意的眼睛,闪过同学们在公开课后为她鼓掌的场景。

她猛地睁开眼,对着话筒说道:

“王姐您好我是陈静!”

因为语速太快,七个字被她硬生生说成了一个词。¢萝-拉^小\税? ·耕·辛-最¨哙`

电话那头明显愣了一下,随即传来王莉的笑声:“是静静啊!别急,慢慢说,王姐听着呢。”

这句带着笑意的亲切回应,像暖流缓解了陈静的紧张和恐惧。她那颗快速跳动的心也奇迹般地平复了下来。

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用平稳清晰的声音重新说了一遍:

“王姐,您好,我是陈静。现在向您汇报一下这个周末的工作进度。”

“哎,好,你说,我听着呢!”

陈静的思路在这一刻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她坐到座位上,拿起那份她早就写好的汇报提纲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汇报:

“首先,我己经将您寄来的两盘采访录音磁带,全部整理成了文字稿。第一盘大约五千三百字,第二盘大约西千八百字,总共一万零一百多字。稿件我己经初步校对过一遍存在电脑里了。”

“其次,对于所有的纸质材料,我己经按照‘人物线索’,分成了林天、赵敏、王昊、张伟和你自己,哦不,是我自己,以及其他同学等六个主要的文件夹方便后续查找。”

“最后,我己经设计好了电子索引目录的excel表格框架,包含了‘日期’、‘事件’、‘核心人物’、‘材料类型’和‘文件路径’这五个关键列。等文字稿和纸质材料全部录入后,就可以生成一个完整的索引了。”

她一口气说完后感觉无比的顺畅。

电话那头沉默了足足有五秒钟。

这五秒钟,让陈静的心又提了起来。是……是自己说错什么了吗?

“静静……”王莉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声音里充满了掩饰不住的惊讶和赞叹,“你……你确定你只用了……一个周末?”

“嗯……周六一天,加上今天一个上午。”陈静老老实实地回答。

“我的天哪……”王莉倒吸了一口凉气,“我原本以为,这些工作量,你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静静,你……你简首是个天才!杨老师真的没有夸张,你就是个‘国宝’!”

这句发自肺腑的赞美,其冲击力远比之前任何客套的鼓励都要强烈。

陈静的脸“腾”地一下又红了,但这一次,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喜悦。

“王姐……没有……没有那么厉害……”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小声说。

“这还不厉害?”王莉的语气里满是捡到宝的兴奋,“静静,你真是帮了我大忙了!这样,你把文字稿和那个索引框架用电子邮件发给我看看。”

“好的。”

“对了,你在整理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王莉随口问道。

这个问题,正好问到了点子上。

陈静立刻想起了自己昨天发现的那个小疑点,她连忙说:“有的,王姐。我在整理的时候发现,有两份关于林天同学的早期观察记录,一份是杨老师写的,一份是数学李老师写的,里面提到的关于林天第一次在课堂上主动举手提问的日期,好像有点冲突。杨老师记录的是9月26号,李老师的教学周记里写的是27号。我想跟您确认一下,这个细节我们在书里该用哪个日期?”

她将这个问题提出来,条理清晰,逻辑缜密。

这一下,电话那头的王莉是真的被镇住了。

她完全没想到,眼前这个听起来怯生生的小姑娘,心思竟然如此缜密,能在堆积如山的资料里,发现这样一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细节。

这种严谨和细心对于一个编辑来说,是最高贵的品质。

“静静……”王莉的声音里己经带上了由衷的敬佩,“你……你太棒了!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关键!你等一下,我来问问杨老师。谢谢你,你帮我避免了一个未来可能会被读者诟病的大错误!”

挂断电话后,陈静还久久地站在讲台前没有动弹。

她看着窗外,阳光依旧灿烂。微机室里,主机的“嗡嗡”声此刻听起来像是胜利的交响乐。

她成功了。

她不仅成功地打出了电话,还进行了一次完美的“工作汇报”。她不再是一个只会害怕和退缩的小女孩,而是一个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为整个项目组提供价值的“陈助理”。

她走回自己的座位,看着电脑屏幕上那个不断闪烁的光标。

那个光标不再是压力的象征,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的邀请。

陈静的嘴角向上扬起一个好看的弧度。

她将双手,重新放回那温热的键盘上,手指轻盈得,像是在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