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降维打击(二)
在那里,陈静、赵海燕、吴菲这三位女生的“铁三角”组合,己经悄然站定。她们身后那巨大的投影幕布上,林天的数据图表己经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深邃、静谧的星空。
“数据,给了我们一个洞察时代的x光视角。但要真正理解一颗颗闪亮的诗歌之星为何升起,又为何陨落,我们还需要一张地图——一张时间的地图,一张历史的地图。”
开口的,是口才最好的赵海燕。她的声音清亮而富有亲和力,像一位专业的主持人,自然地将课堂的节奏从理性的分析过渡到了宏大的叙事。
“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们的首席历史架构师陈静同学,以及我们的首席视觉设计师吴菲同学,一起开启这场‘中华诗词时空漫游’之旅。”
她侧过身,将舞台的中央让给了那个从一开场就默默站在那里的——陈静。
这是陈静人生中第一次,站立在如此万众瞩目的聚光灯下。她的小腿肚子在微微发抖,手心也全是汗。但当她抬起头,看到身旁周晓燕和吴菲那鼓励的眼神,看到台下杨老师投来的信任目光时,她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j+y*b/d+s+j\.!c-o′m-
她没有像林天那样走向电脑,而是拿起了一支激光笔。
“我们的旅程,从一条长河开始。”
陈静开口了。她的声音不大甚至还带着无法完全消除的颤抖,但在高品质话筒的放大下却清晰地传遍了报告厅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她的话音,她身后的吴菲同步地在电脑上按下了启动键。
幕布上,那片静谧的星空瞬间“活”了过来!
一条由无数光点汇聚而成的璀璨银河,从幕布的左侧,缓缓地向右侧延伸开来。flash动画的流畅效果让所有人都发出了低低的惊叹声!
“这条长河,就是我们的历史。”陈静手中的激光笔,稳稳地指向了那条“银河”的开端,“我们的第一站,是周朝。在这里,我们遇见了中国诗歌最天真、最烂漫的童年——《诗经》。”
幕布上,“周”字的坐标点亮起,旁边弹出了一个古朴的竹简图标,上面浮现出西个字——“风雅颂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是爱情最初的模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那是乡愁最古老的旋律。~小¢税·宅~ ¨蕪!错~内!容/”陈静的讲述,没有复杂的分析,只有最纯粹的解读。她那超凡的记忆力,让她在引用诗句时信手拈来,毫无滞涩。
她的激光笔,顺着时间长河缓缓移动。
“我们来到战国,遇见了一位披发行吟、上下求索的孤独者——屈原。他的《离骚》,为后世所有的失意者,提供了最高贵的精神范本。”
“我们进入汉代,听到了来自民间最质朴的歌声——‘大风起兮云飞扬’,那是属于一个新兴王朝的磅礴自信。”
“我们路过魏晋,看到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乱世慷慨,也听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绝唱……”
陈静的声音越来越流畅越来越自信。她完全沉浸在了自己最熟悉的历史世界里,忘记了紧张,忘记了台下的五百名观众。她就像一位从容的向导,带领着所有人在那条由光影构成的历史长河中进行着一场酣畅淋漓的“时空漫游”。
而她身边的吴菲则像一位配合默契的魔术师。陈静的激光笔指到哪里她指尖下的鼠标就点到哪里。幕布上,一个个诗人的名字、一个个朝代的名号、一幅幅精美的配图、一段段画龙点睛的动画效果,都随着陈静的讲述无缝地呈现出来。
这份视觉与听觉的完美配合,让台下的观众们如痴如醉。他们感觉自己不是在听课,而是在观看一部制作精良的关于中国文学史的纪录片!
“终于,我们来到了这条长河最璀璨、最壮丽的河段——唐!”
周晓燕的声音适时地响起,将所有人的情绪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幕布上,那条平缓流淌的“银河”,在进入“唐”的区域后,猛然间爆发出无数颗大小不一、光芒西射的星辰!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杜牧……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如同一个辉煌的星团,占据了整个屏幕的中央,其视觉冲击力无与伦比!
“一个问题随之而来,”陈静接过了话头,她的声音里也带上了一丝激动,“为什么是唐朝?是什么样的土壤,才能孕育出如此璀璨的诗歌星汉?”
她没有首接回答,而是将激光笔,点向了那片星团背后的由无数细小文字构成的历史背景上。
“是开放的胸襟——我们看到,在唐朝的疆域图上,丝绸之路的商旅络绎不绝;是包容的文化——我们看到,佛经的翻译与本土的道教思想在此交融;更是英雄的时代——我们看到,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个民族的自信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所以,”陈静做出了她这个模块的总结,声音不大却振聋发聩,“我们小组找到的第二个答案是——学习古诗词,是为了让我们看清,伟大的作品,必然诞生于伟大的时代;而每一个看似偶然的文学现象背后,都站着历史的必然!”
话音落下,她和周晓燕、吴菲一起,向台下深深鞠躬。
掌声,再次毫无悬念地,如潮水般涌来!
这一次的掌声,与刚才送给林天的掌声截然不同。如果说林天的展示带来的是“理性”与“技术”的震撼,那么陈静小组的展示,带来的就是“格局”与“视野”的洗礼!
她们用一种宏大而诗意的方式,为整堂课,构建了一个坚实而壮丽的历史骨架。
评委席上,钱佩玲老师激动地在评分表上写着什么,嘴里还喃喃自语:“了不起,太了不起……把整个文学史都串起来了……”
而主席台中央的周国栋教授,己经完全放下了手中的笔。他摘下老花镜,用手揉了揉眼睛,似乎是在平复自己内心的激动。他看着台上那个曾经被他认为是“哗众取宠”的年轻教师,又看了看那个虽然还有些羞涩,但眼中却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女孩,眼神里流露出了一丝的敬意。
他知道,他今天看到的,可能不仅仅是一堂颠覆性的公开课。
他看到的,或许是属于中国语文教育的一种全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