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开幕!
五百个座位被来自全市各兄弟学校的观摩教师、教育局的领导以及媒体记者们挤得满满当当。
前排评委席上,七位江城市教育界的泰山北斗级人物己经悉数落座,其中就包括那位曾经“善意提醒”过杨明宇的特级教师钱佩玲。她身旁坐着一位头发花白不怒自威的老者,正是本次大赛的评委会主席,以治学严谨眼光毒辣著称的市教育专家——周国栋教授。
按照抽签顺序,江城一中高一(14)班,作为东道主,被安排在上午第二场出场。第一场,正是省实验中学的王牌教师,王坤。
王坤的课堪称一场教科书级别的“名师示范”。
他讲的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触龙说赵太后》。他全程几乎没有借助任何多媒体,只用一支粉笔,一张嘴,就将这篇文章的字词句、段落大意、人物形象、历史背景、甚至是其中蕴含的“劝谏的艺术”,都剖析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他的语言精准,逻辑严密,台风稳健,与台下他自己带来的“尖子生”互动时,总能得到最标准、最完美的回答。
整堂课找不到任何瑕疵。
西十五分钟结束,全场响起了热烈而敬佩的掌声。观摩的老师们纷纷点头,交口称赞。-第¢一,墈*书¢枉+ ¢蕞`歆?璋.结+埂+新?筷+
“不愧是实验的王牌,这基本功太扎实了!”
“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啊,干货满满!”
评委席上,周国栋教授那张严肃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一丝赞许的微笑。他低头在评分表上写下了一个显然不低的分数。
王坤在掌声中,优雅地鞠躬下台。经过后台入口时,他与正准备上场的杨明宇擦肩而过。他停下脚步,脸上带着胜利者般的微笑,低声说了一句:“杨老师,珠玉在前,你的‘晚会’可要加油了。”
这句充满挑衅的话,让跟在杨明宇身后的14班等人都气得攥紧了拳头。
杨明宇却没有理他,甚至没有看他一眼。他只是侧了侧身让出通道,平静地下说道::“‘技术与后勤方阵’注意,清场,检查设备。‘氛围互动方阵’按预定位置就座。第一方阵准备登场。”
他用冷静回应了对手的傲慢。
主持人简单报幕后,舞台的灯光暗了下来。所有人都以为,接下来,该是杨明宇老师一个人走上讲台了。
然而,并没有。
取而代之的,是一阵整齐划一的脚步声从舞台的两个侧幕同时响起!
“咚!咚!咚!咚!”
那声音,像是古代军队出征前的擂鼓,沉稳、有力。^墈!书~屋¨暁¢说¢蛧+ ?更¨芯,最,筷^
在全场观众惊愕的目光中,两队穿着整洁校服的学生,迈着精准的步伐,从舞台两侧走到了舞台中央。左边是以林天、张伟为首的六名男生,右边是以赵敏、陈静为首的六名女生。
他们十二人,在舞台中央站定,排成了一个标准的“v”字形。
紧接着,杨明宇才从“v”字形的顶端,缓缓地走了出来。
他没有走向讲台,而是站在了自己学生们的身前。
这个开场,彻底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这是要干什么?集体朗诵吗?
评委席上,周国栋教授的眉头己经紧紧地皱了起来。他最反感的就是这种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
就在全场一片窃窃私语,以为他们要开始什么集体表演时,杨明宇却做出了一个更让人意想不到的动作。
他对着台下的五百名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
他身后的十二位学生,也随着整齐划一地深深鞠躬。
然后,杨明宇首起身,拿起了话筒,用无比真诚和尊重的语气说道: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在课程开始前,请允许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今天这堂课的‘联合主创团队’——他们是来自江城一中高一(14)班的十二位同学。”
他没有急于开始讲课,而是像介绍明星阵容一样,开始逐一介绍自己的学生!
“站在我左手第一位的,是我们这堂课的首席技术官,林天同学。他将用代码,为我们解读诗词背后的数据逻辑。”
林天闻声,向前一步,对着台下自信地鞠躬。
“他旁边的这位,是我们这堂课的首席艺术指导,张伟同学。他将用身体为我们重现边塞诗中的力量与豪情。”
张伟也向前一步,用一个标准的运动员礼仪,向观众致意。
……
“……这位,是我们这堂课的首席人文关怀官,赵敏同学。”
“……这位,是我们这堂课的首席历史架构师,陈静同学。”
……
杨明宇的声音不疾不徐,充满了对每一个学生的欣赏与骄傲。他赋予了每个学生一个听起来既专业又酷的头衔。每介绍到一位,那位同学就上前一步向全场致意。
这个过程,持续了足足两分钟。
台下的观众,从最初的错愕、不解,渐渐地,被一种莫名的情绪所感染。他们看到,那些站在台上的,不再是一群面目模糊的“背景板”学生,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自己独特身份和使命的创作者。他们从杨明宇的介绍中,感受到了一种对学生的尊重。
坐在后排“氛围互动方阵”的14班同学们,适时地,为自己的每一位“主创”同学,送上了最热烈最真诚的掌声。那掌声也带动了会场里其他观摩老师的情绪。
介绍完所有学生后,杨明宇才重新走回舞台中央,说出了他这堂课的开场白:
“今天,我们想和大家探讨的,不是某一篇具体的课文,也不是某一个孤立的考点。我们想探讨的,是一个可能在座每一位同学,甚至每一位老师,都曾经思考过的问题——”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声音变得深沉而富有磁性: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古诗词?”
这个问题瞬间击中了在场所有语文老师的内心。是啊,教了半辈子,考了半辈子,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学古诗词?
就在所有人陷入沉思时,杨明宇却微微一笑,侧身让开了舞台的中央。
“这个问题,我不回答。我想请我的‘首席技术官’林天同学,用他制作的一个小程序,来开启我们今天的‘寻找答案之旅’。”
他将舞台的掌控权,干脆利落地交给了自己的学生。
全场的灯光暗下,只有一束追光精准地打在了林天的身上。
14班的“大秀”,正式开演!
看似冗长而多余的“集体亮相”,此刻才显露出它真正的威力——它不仅颠覆了传统,更在一开始,就成功地将所有观众的好奇心和期待感拉到了满值!
评委席上,周国栋教授那紧锁的眉头稍微松动了一丝。他扶了扶眼镜,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前倾了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