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善意的提醒

就在14班的“电影制作团队”全身心投入渐入佳境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给他们那近乎封闭的创作环境带来了一丝来自外部世界的压力。-白~马?书·院~ .嶵_辛?蟑¢劫~哽\新^筷`

来访者是一中的语文教研组组长,德高望重的特级教师——钱佩玲。

钱老师年近六旬,戴着一副老花镜,鬓角己经斑白,在学校里是泰山北斗级的存在。她是本次公开课大赛学校方面的总顾问之一,校长特意请她来为杨明宇“把关”。对于她的到来,杨明宇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邀请她观摩一次小组的内部串讲。

阶梯教室里,学生们第一次面对杨明宇以外的“观众”都显得有些紧张。钱老师并没有坐在评委席上,而是和蔼地搬了张椅子,坐在了学生中间耐心地听着他们的展示。

林天展示了他那个越来越酷的“灵魂共鸣器”;张伟表演了他那个加入了“历史悲情”的边塞诗剧本片段;赵敏深情地讲述了范仲淹“划粥断齑”的故事;陈静则逻辑清晰地介绍了她们那张巨幅坐标图的设计理念。

整个过程中,钱老师始终面带微笑,不时地点头,眼中流露出欣赏和新奇。

然而在所有展示结束后,当杨明宇客气地请她“指导工作”时,钱老师的表情却变得严肃和凝重起来。

“明宇啊,”她推了推老花镜,用一种商量的却不容置疑的语气开口道,“你和同学们的这个创意非常新颖,非常了不起。说实话,我教了三十多年语文,从没想过一堂课可以这样上。_齐,盛!暁/说\徃_ !醉-薪¨蟑,結¨庚·歆/筷`孩子们的创造力也让我这个老太婆大开眼界。”

她先是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让紧张的学生们稍微松了口气。

“但是,”——这个“但是”,让所有人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我必须提醒你们,这堂课有一个非常大的,甚至是‘致命’的风险。”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学生:“你们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太强了,强到……有些喧宾夺主,削弱了作为一堂‘语文课’最核心的‘知识性’和‘文学性’。”

钱老师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了所有人的头上。

她转向林天:“孩子,你的程序很棒。但评委可能会问,你这堂课,究竟是在讲文学还是在秀技术?你花了大量时间展示的数据和算法与诗歌本身的‘审美体验’有多大的必然联系?”

她又看向张伟:“你的表演很有感染力。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史书上的话,不是唐诗。公开课要求严谨,这种张冠李戴在赛场上是硬伤。而且,你的解读更多的是现代的‘竞技精神’,对诗歌本身的格律、意象、艺术手法的分析几乎为零。”

最后,她的目光落在杨明宇身上,语气变得更加语重心长:“明宇,我理解你想创新的心情。但是,市里的公开课评委团里坐着的大部分都是像我这样的‘老古董’。我们评判一堂课好坏的标准,首先是‘知识传授’是否准确、扎实、到位。你们现在这堂课看起来更像是一场精彩的‘主题班会’或者‘文艺汇演’,而不是一堂严谨的‘示范课’。-衫′巴?看_书/网^ ^醉′歆`蟑*洁¢耕-辛~快?”

“我的建议是,”她给出了最终的结论,“保留你们的创意框架,但必须加大‘干货’的比重。每个模块,都要有扎实的文学知识点作为支撑。林天的数据分析,要落脚到某个具体文学流派的风格成因上;张伟的表演,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其中的对仗、比兴等手法;赵敏的情怀,也要有具体的文本细读来支撑。否则,你们的课看起来再热闹,也只是‘花架子’经不起推敲。”

钱老师说完,整个教室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她的话,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他们这件看似华丽的“作品”之下,那最脆弱最致命的软肋。

学生们脸上的兴奋和自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茫然和沮丧。他们光顾着“好玩”、“有趣”,却忽略了这场比赛最根本的规则。钱老师的每一句“提醒”,都像一记重锤砸在他们心上,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作品可能在专业评委的眼中,的只是一个“不入流”的笑话。

送走钱佩玲老师后,杨明宇回到了教室。他看着眼前这群被“权威”彻底打击到垂头丧气的学生们,没有立刻说话。

挫败感像浓雾一样弥漫在空气中。

“老师……钱老师说的……是不是对的?”马飞第一个小声地开了口,“我们……我们是不是真的搞错了方向?”

“搞了半天,原来我们就是‘花架子’啊……”王昊也难得地泄了气,靠在椅子上,一脸的生无可恋。

杨明宇走到讲台前,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

“钱老师说得对不对?”他反问道,“对,非常对。她是从一个最资深、最专业的评委视角给了我们最宝贵的意见。”

他看着学生们更加沮丧的脸,话锋一转:“但是,我们就要因此全盘否定自己,推倒重来,去做一堂充满‘知识点分析’的和上午那些沉闷课程一模一样的课吗?”

学生们都抬起头,不解地看着他。

“不!”杨明宇的声音陡然提高,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坚定,“我们不改方向!我们的‘故事内核’,我们的‘创意形式’是我们这堂课的灵魂,绝对不能丢!”

他在那个圆圈的中心,重重地点了一个点。

“钱老师给我们指出的,不是方向的错误,而是我们‘内核’还不够硬!我们的创意,需要更扎实的‘干货’来武装,而不是被‘干货’所取代!”

他转向林天:“林天,谁说技术和审美是冲突的?你的数据分析,恰恰可以成为‘盛唐气象’这个知识点最硬核的证据!当别的老师还在用‘恢弘’、‘自信’这些形容词干巴巴地描述时,你可以首接把‘词频对比图’甩在他们脸上,用数据告诉他们,盛唐的自信是可以量化的!”

他看向张伟:“张伟,谁说表演和分析是矛盾的?你在表演完‘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后完全可以停下来,用一句话点明这句诗用了‘比喻’和‘对偶’,用‘黑云’的意象营造了多么紧张的氛围!你不是在背知识点,你是在用你的身体把知识点‘演’出来!”

杨明宇的声音越来越激昂,像一团火,重新点燃了学生们心中那即将熄灭的希望。

“我们的创新,不是要抛弃知识,而是要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去呈现知识!我们要做的是在我们这件华丽的‘外衣’之下锻造出一副坚不可摧的‘钢筋铁骨’!”

“钱老师的提醒,不是对我们的否定,而是给我们送来了一份最及时的‘补丁’和‘铠甲’!她让我们提前看到了自己的漏洞,这难道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吗?”

一番话,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学生们眼中的迷茫和沮丧,渐渐被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和“我们还能更强”的兴奋所取代。

“我明白了!”林天猛地一拍桌子,“我的程序不光要酷,还要有‘学术价值’!”

“我知道了!”马飞也激动地拿起笔,“我要在剧本里,把知识点巧妙地融进台词里,让张伟‘演’出来!”

一场足以摧毁他们信心的“危机”,在杨明宇的巧妙引导下反而变成了一次让他们查漏补缺、自我升级的绝佳契机。

“很好!”杨明宇看着士气重燃的学生们,满意地点了点头,“看来,大家都有了新的方向。为了检验我们的‘铠甲’够不够坚硬,我宣布——”

他深吸一口气,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下达了指令:

“本周五下午,我们借用学校的多媒体大教室,进行第一次‘带妆彩排’!”

“台下没有观众,只有我一个人。”

“我,将会是你们最挑剔、最严苛的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