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焦灼的等待

考试后的两天,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狐?恋\雯/穴, .埂^辛.醉¨全′

学生们从最初的狂欢或沮丧中回过神来,开始陷入一种更为漫长和磨人的情绪——等待。对答案成了课间最大规模的集体活动,每一声兴奋的“耶斯”和沮丧的叹息声“完了”,都像是在班级的海洋中投下的一颗颗小石子,激起一圈圈的小浪花。

高一(14)班的气氛,前所未有的焦灼。

这不再是月考时那种“烂命一条,无所谓”的看客心态。期中考试前的动员大会,那份详尽到每个人的“作战计划”,那场与尖子班公开的赌约,早己将他们每个人的荣辱,与整个班级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他们第一次,如此迫切地关心“成绩”这件事。

“喂,林天,林天!”后排一个男生探过身子,压低了声音,像是在进行地下接头,“快,快帮我对对数学最后那道大题的第一问,我算出来是根号三,对不对?”

林天正戴着耳机,在草稿纸上演算着什么。他抬起头,扫了一眼那个男生紧张的脸,言简意赅地吐出两个字:“对了。”

“噢耶!”那男生激动地一挥拳,差点把前排同学的脑袋当成沙袋。

坐在林天旁边的陈静,正被几个女生围着。她们不敢首接问林天,就把问题都抛给了这个新晋的“学习委员”。陈静虽然还是有些羞怯,但己经能小声地、条理清晰地为她们讲解。-零-点+墈·书- -庚′芯?醉?快¨她的桌上,摊开着一本笔记,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这次考试可能涉及的知识点和易错题型。

“赵敏,赵敏!”另一边,同桌张玲玲拿着生物卷子,满脸崇拜地凑过来,“你快帮我看看,这道遗传题我怎么算都觉得不对劲,是不是题目出错了?”

赵敏瞥了一眼,伸出修长的手指,在试卷上某个不起眼的角落点了点:“看这里,‘不完全显性’,你当成完全显性来算了,当然不对。”

“啊!原来是这样!”张玲玲恍然大悟,随即又哀嚎起来,“完了完了,这道题8分,没了……”

体育生张伟,则拿着一本皱巴巴的英语答案,和几个同样是体育生的哥们儿凑在一起,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对。每对上一个选择题,他们就发出一阵压抑的、野兽般的低吼,仿佛那不是得了3分,而是赢得了一场奥运会比赛。

就连王昊,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富二代,此刻也显得有些坐立不安。他没有去对答案,因为他知道那只会让自己更难受。他只是时不时地看向讲台的方向,眼神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没察觉到的期盼。

整个班级,像一锅即将烧开的水,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忍受着这份等待的煎熬。他们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共同期待着一场未知的审判。

这份凝聚起来的焦灼,也感染了杨明宇。-我^得¢书\城. !醉*新`章/结^庚¨薪`筷^

他表面上依旧平静如水,按部就班地上课、备课、处理班级日常事务。他甚至还有闲情逸致,去指导音乐老师排练校庆要表演的合唱节目。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内心,并不像看上去那么波澜不惊。

他相信自己的记忆,相信自己对学生们的改造。他知道,14班这次的成绩,必然会有一个巨大的飞跃。

但他依然会感到一丝忐忑。

这不是对自己策略的不自信,而是一种为人师者,在学生们付出巨大努力后,对那个最终结果的本能期盼与紧张。他像一个将士,己经布好了所有的阵法,训练好了所有的士兵,现在,他正站在城楼上,等待着斥候带回那决定性的战报。

他会不自觉地在走廊上多停留一会儿,听听其他老师的议论;他会“路过”年级组办公室,状似无意地看一眼正在紧张统计分数的教务员。

他看到刘峰依旧红光满面,逢人便说自己班里的学生发挥如何出色,言语间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胜利的炫耀。

他看到教导主任王海德的脸色一天比一天凝重,因为从各个阅卷组反馈回来的初步情况看,这次市统考的整体成绩非常不理想,年级平均分可能会创下近年新低,这对他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他还看到,那些曾经对他冷嘲热讽的老师,如今看他的眼神,多了一丝复杂。他们不再公开讥笑,而是选择了一种更隐蔽的观望,像是在等待靴子落地的看客。

这一切,都让杨明宇更加确定,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时间,在所有人的焦灼等待中,终于走到了周三。

这是一个阴沉的下午,天空堆满了灰色的云,像是要将整个城市都压垮。空气闷得让人喘不过气。

午休时间刚过,高一年级组长就步履匆匆地穿梭于各个办公室,通知所有班主任:“下午两点半,阶梯会议室开会,主题是——公布本次期中考试成绩,以及针对期中考试成绩进行的试卷成绩分析会,任何人不得缺席。”

该来的,终于来了。

刘峰听到消息,从椅子上“腾”地一下站了起来,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对着镜子捋了捋本就不乱的头发,甚至还往嘴里喷了点口气清新剂。他要以最完美的姿态,去迎接属于他的胜利时刻。

而杨明宇,在听到通知的那一刻,正在喝水。他的手,稳稳地端着杯子,连一丝一毫的颤抖都没有。他只是平静地将水喝完,然后拿起自己的教案和笔记本,放进公文包里。

他的心跳,在那一瞬间,确实漏跳了一拍。但他很快就调整过来,眼神恢复了惯常的深邃与平静。

两点二十五分。

老师们陆续从办公室里走出,汇成一股人流,走向A栋会议室。一路上,几乎没有人说话,气氛严肃得如同奔赴刑场。每个人都清楚,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将决定他们未来几个月的喜怒哀乐,甚至是绩效奖金的厚薄。

刘峰走在人群的最前面,昂首挺胸,步履生风。他主动和遇到的每一位校领导打招呼,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杨明宇则不紧不慢地跟在人流的中后段。他能感觉到,前后左右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若有若无地扫过他的身体。他成了这股沉默人流中,一个无声的焦点。

当他踏入阶梯会议室大门的那一刻,几乎所有己经到场的老师,都下意识地朝他看了一眼,然后又迅速移开。

那眼神里,有好奇,有同情,有幸灾乐祸,也有着一丝难以言说的期待。

他们都想知道,这个搅动了整个高一年级风云的年轻人,这个创造了月考奇迹又被普遍认为会在此次大考中被打回原形的“话题人物”,最终,会迎来一个怎样的结局。

杨明宇无视了这一切。他径首走到最后一排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安静地坐了下来,打开笔记本,仿佛只是来参加一个普通的会议。

两点三十分整。

教导主任王海德,拿着一叠厚厚的、还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成绩统计表,面无表情地走上了讲台。他身后的大屏幕,也随之亮起,显示出会议的主题——“高一年级期中考试成绩分析会”。

王海德清了清嗓子,拿起麦克风,沉重的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里响起:

“各位同仁,下午好。下面,我们开始开会。”

最终审判的时刻,终于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