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4章 进退两难的芯片公司
家大业大的飞利浦竟然要压缩他们对于阿斯麦的投资。这个主要是因为阿斯麦太烧钱了,而研发出的光刻机始终停留在传统193nm。
深紫外光刻机推进到芯片的65nm水平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
日本的微影双雄尼康和佳能选择的技术路线是:继续降低曝光波长,开发波长更短的157nm深紫外光刻机。
本来按照飞利浦的意思,阿斯麦也可以选择尼康和佳能的路子走,这样虽然突破会慢一些,但是烧钱少,稳当。
而此时担任阿斯麦总裁的斯密特却决定另辟捷径,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子。但是来子飞利浦的压力太大了。
最后斯密特一咬牙,集资化缘,砸锅卖铁,从飞利浦手中赎回了阿斯麦公司的股份,从而使公司变成了独立公司,再也不受外力操控。
只不过这样一来,公司资金也用尽了,而这样一家高科技公司本就是专门烧钱的,一旦没了钱,你就是独资又有毛用?
斯密特这一阵儿正为此事搞得焦头烂额,满脑子都是花花绿绿钞票。
因为烧钱太厉害,一般的投资公司是不敢涉足他们这种行业的,开玩笑,几十亿欧元咋进去,连个水花都看不见。
资本逐利,但是也得看得见的利啊?拿钱往水里扔,那是傻子。
而且,现在关于阿斯麦公司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斯密特决定要采用台积电工程师林本坚关于以水为介质,可以制造浸润式光刻机想法。
当时,阿斯麦的主要竞争对手尼康和佳能,对浸润式光刻机前景并不看好,一直主攻更短波长的深紫外光源。也就是所谓的干刻。
当时林本坚已经已经找遍了当时能够制造光刻机的公司。不是没人对他这个创意没有想法,但是胆量都不够。
林本坚的想法是在镜头与晶圆曝光区域之间的空隙充满高折射率的水,水对193nm紫外光的折射率为1.44,从而实现在水中等效波长为134nm,从而一举实现45nm以下制程。
要知道当时的芯片都卡在了63nm,他这个45nm的构想无疑是颠覆性的。但是既然是颠覆性,那么可操作的难度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了,花多少钱?用多少年?这是一个没人敢碰触的大课题。
思考了半天之后,斯密特还是很坚决的摇摇头:“百分之51的股份不可能,一百亿美金百分占25的股权,这是我能决定的最大幅度了。如果你接受不了,那么我只能很遗憾的通知你,我们没办法合作。”
查红英也很坚决的摇摇头:“不这绝对是不可能的,那我也只好遗憾的告辞了。”
斯密特很礼貌的把查红英送出屋子,然后颓然的坐在自己的老板椅上,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
查红英的条件他是打死也不能接受的,辛辛苦苦走到现在,斯密特为这个公司耗尽了心血,公司可以倒闭,但是绝不能贱卖!
查红英回到酒店,把情况详细跟叶风做了汇报。叶风沉吟片刻,最后说道:“你继续想办法跟他谈,但不能太主动,条件要一点一点的降低,试探出他的底线。”
查红英点头答应下来,还试图劝说叶风放弃这笔投资,被叶风很坚决的拒绝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