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章 要开始吞并
而魏玉祥第一个目标就是沈城钢铁厂。主要是那个厂技术力量雄厚,矿石资源又不缺,主要的软肋就是高炉和精炼技术的滞后。
之所以盯上这个厂,说起来还是因为叶雨泽的原因。自从叶雨泽去过沈城后,那边的企业纷纷过来取经,而沈城钢铁厂的厂长胡大力和魏玉祥却一见如故。
主要是这家伙性格豪爽,还有着一个好酒量,能和北疆这边的人拼的半斤八两。
参观几天后,胡大力就给张正直打电话,主动说了要和战士钢厂联营的事情,张正直没有反对。
只不过跟魏玉祥提了这个意思之后,却被魏玉祥拒绝了。因为在魏玉祥的理论里,就没有联营这个概念,只有加入。
也就是说,你想加入战士钢铁厂体系,获得技术。那么唯一的条件就是一切就得战士钢铁厂这边说了算。不然一切免谈。
这倒不是魏玉祥霸道,而是他看多了国企里面那些勾心斗角,那些官员们一个个争权夺利的热情要比搞生产热烈多了。
其实很多国企并不是毁在市场上面,而是毁在了领导人身上。他可没有时间再去梳理这复杂的人际关系,只能要一个权利,那就是不听话的开除或者调离。
其实沈钢如今的效益并不错,这得益于大环境,就连老王那样的地条钢都能混的如鱼得水,何况底蕴深厚的沈钢。
只不过出了一个怪现象,那就是每年产品供不应求,但是账上就是没有钱,最严重时候,发工资还要去市里求助。
听到魏玉祥拒绝,胡大力并没有感到意外,苦笑一声问道:“小魏,那你说想怎么办?”
魏玉祥毫不犹豫:“唯一条件就是你们必须成为战士钢铁厂的分厂,人事和技术问题由总厂说了算。”
胡大力尴尬的一笑,人家这是一下子打中命门了。作为厂长,他何尝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会议是张正直亲自主持召开的,作为地方领导人,对于大环境的变化自然都比较敏锐。
如今上面政策资金都大量朝沿海倾斜。这是要加强国际性贸易的节奏,这样一来,他们这些传统工业的生存自然也就成了问题。因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辽西这边大部分企业都是靠生产指标活着的,就是每年完成上面交代的生产任务就是好企业,而超额完成就是先进企业。
至于原材料来源和产品销售,那根本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事情。反正每年国家拨款摆在那里,把钱花完也是他们的任务。
虽然现在国家对辽西省也有扶持,但是相对于以前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而随着南方沿海城市的高速发展,这种扶持肯定会越来越少,直至最后完全没有。那么他们所有的企业都得自生自灭。
要想生存,就必须要走出自己的路。不然还要他们这些地方领导干嘛?
会议一召开,张正直也没有废话,直接就把战士钢铁厂的条件说了出来。
大家面面相觑,也明白人家这条件就是切中要害。但是他们作为领导,如果一旦支持,那就也说明了一种态度,很可能迎来大的反弹。
要知道企业干部人数并不少,哪一个厂都得有十几个有用或者没有用的科室。人家摆明就是冲着这些人去的。
张正直在唐城进行过改革,只是他原来的改革进行的并不彻底,大部分都是承包制。只是暂时稳定了人心,企业也只是做到开的起工资,并没有大的发展。
而战士钢铁厂的条件显然不是这样。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