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沙主宰黄火青

第五卷总结

上一卷没有写总结是因为没有明显进步。

这一卷进步也不多,只是关于文字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网文节奏务求明快,读者们讨厌水文,这是不言自明的;尤其像作者现在更新拉胯,便越发珍惜篇幅,但凡与主线没有关系的内容一概不写。

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这几卷作者对景物与修辞的篇幅务求克制——不允许大段的景物描写,最好是半句、一句的夹杂在行文中,恰到好处的满足每一处情景交融的需求。

如此,在写到第三卷的时候,作者觉得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甚至有些自得;但现在或许是审美又上来一点,回看这种处理发现不仅不那么好,反而对表达产生了“强迫”。

仔细思量,问题大致如下。

描写篇幅的克制确实是做到了,但为了达到同样的氛围渲染、情绪引导的功能,这种克制反而逼迫我过度使用修辞——有些比喻妙则妙矣,但与上下文衔接突兀,扎眼,有用力过猛感。

这种“突兀”我写第三卷时尚无察觉,第四卷时偶有此感,但每每觉得自己多心;一直到第五卷中后期,或许是水平有些微进步,这种突兀感变得很鲜明。

固然,没有创作者能在作品中完全隔离自己的倾向,但最好的文本应该要给与读者第一手信息,景物也好、故事人物也罢,读后的甜咸浓淡应当由读者自己涌现。

光是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作者以自己很爱用的意象“太阳”作为例子。

如果我需要给读者残酷的感觉,譬如身处战场,就把太阳比作血:

【太阳在云彩里,宛如一个血洇的伤痕。】

【他见四野的群山都仰起了脸。自它们身后,天空正渗出血来。是太阳上来了。】

【血一般的晚霞洇湿了地面。】

如果我需要给读者激昂的感觉,譬如在谈未来,就把太阳比作火:

【火红夕阳落下诸天,将要点燃大地。】

【夕阳夕至,如一场静止的大火。】

【大海自剖胸膛,举出一轮烈日。】

如果我需要给读者局势转折的感觉,譬如主角破局,就把太阳比作刀:

【破晓的第一束光仿佛刀片,划开黑暗的世界。】

或者要有空落落的感觉,太阳又可以是缺口:

【西极,落日在天壁灼出一个缺口,抽空了整个世界的苍蓝。】

或者进退维谷,局势焦灼未明,那就让太阳“难受”:

【光秃的岩石被夕阳拢着,像烧热的黑铁般暗红。】

【漫天红霞好似枷锁,将一滴落日冻在云中。】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一路追读过来的读者回想下应该能记得作者用“夜”“月”“星”“风”之类的意象写过很多类似的描写,此外也不光是比喻,很多拟人、通感我也是类似的用法。

这种文字处理方式效率确实高,往往关键节点插一句就给到读者相应的氛围,兼之用好修辞多少也要些能力,所以彼时我还颇沾沾自喜。

咋说呢。

我觉得文字风格并没有绝对的高下,汪曾祺的文字质朴,阿城的奇绝,三岛由纪夫的华丽细腻;它们都是好的,都可以很美。

但不论如何,文字创作应当是天然的流露,不能因表达外的考虑妨害表达本身。

提升文笔的正路应当将文字组织得恰当、精确,完美的传递作者的所见、所构、所想;而非反过来先想好给读者制造某种效果,再考虑如何用修辞实现。

后者是取巧,是邪道。

唉,我现在自己水平没到,上面的意思可能说得不够清楚,不知道大伙能不能明白。

总之从第六卷起会有意识的多用白描。

另,汇报下本书剧情进度。

开书前我预计荒沙应当是七卷半到八卷左右的篇幅,现在看来差不多;从第六卷起故事的时间流速会快一些,预计一卷会走十年。

这两天还在与第六卷的大纲较劲,希望接下来写作顺利。

也祝大伙八月一切顺利。

黄火青20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