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利益之下无兄弟
“还有一点,就是最好以朴荣辰为主攻点!”
说完这话,为了避免引起什么猜疑,杨振也不忘对蔡文泽解释,表示根据他所调查的资料,朴荣辰虽然相较于朴荣晚跟朴荣午更亲近。
但朴荣晚的性格却稍显懦弱。
而朴荣辰可就不一样,不仅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骨子里更是个心狠手辣的主。
只要能让他看到当上斗山钢铁总裁的机会。
别说是跟朴荣午对着干,死活都要让斗山钢铁签下他们振东远洋这笔在时下的确不那么该接的订单之类……
必要的时候,怕便是让他弄死朴荣午,这家伙怕都不会有丝毫犹豫。
所以让蔡文泽用不着在朴荣晚身上费功夫,直接从朴荣辰身上下手。
想到巴那马不仅跟黑州一样都是热带气候,便是连人也绝大多数都黑的跟碳一样的黑贵……
再看看身边那几个从缅家内招来的,虽说比起国内的姑娘来的确还是要稍微黑点。
但却也有那么几分国内美女模样的女秘书,于国庆那便是忍不住的哀嚎,心说自己的命怎么就这么苦……
费尽心机的才从黑州给跑回飘胶岛。
结果这屁股都还没坐热乎呢,就又得去跟那黑州差不多少的巴那马……
不过吐槽归吐槽,但因为杨振已经亲自打过电话,明令他过去。
于国庆却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在第一时间就给蔡文泽打电话,表示他这边两三天内就会出发过去……
让蔡文泽方面准备好到时候的接应工作。
因为漂亮家,搅屎棍家等的从中作梗,来巴那马足足大半个月,但在港口的问题上却丝毫没有什么进展的蔡文泽自然是乐见其成,一边按照杨振的吩咐跟斗山钢铁,浦铁方面商谈船只订单事宜,一边让人立即给于国庆准备住处……
而在这一切发生的同时,斗山钢铁的朴家之内,也是暗流涌动。
作为一家家族式企业,作为家族长子以及家族创始人的钦点,朴荣午作为企业总裁的地位,看似无法撼动。
但事实却是朴荣午的几个弟弟,比如朴荣辰,朴荣晚等,对于总裁这个位置,那可一直都是虎视眈眈。
特别是在最近几年来。
眼见曾经发展甚至还不如自家的三心集团,海里士集团等一方面靠着半导体芯片快速崛起,另外一方面不断拓展其等的业务范围……
现在不仅已经成长为棒家首屈一指的企业,同时更是在重工,机械以及航空等方面发力,不断的向着自家的优势领域。
而自家却被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朴荣辰朴荣晚等对于朴荣午的不满,便也逐渐的达到了顶峰。
不断的在家族内部以及董事会成员中散播朴荣午经营不当,管理不力等等的消息,意图以斗山钢铁业绩不佳的理由,逼着朴荣午退位让贤。
作为斗山钢铁的总裁,不仅能拥有更多支配斗山钢铁庞大财富的资格,同时更是能在斗山钢铁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这样的权柄,朴荣午自然不可能轻易让出。
也是因此,这几年斗山钢铁虽说在表面上看上去还是因为旗下的船舶制造业务而蒸蒸日上,但内里却早已是风雨飘摇。
反正一想到斗山钢铁之所以现在看起来还蒸蒸日上,那都是托了棒家站在了这个全球航运大爆发,对于船舶的需求几乎是无穷无尽的风口上所致。
一旦某天发生什么动弹,国际对于船舶的需求不再如现在这般强烈。
那么自家斗山这个巨无霸怕立即就会轰然倒塌这事,朴荣午那就忍不住的是夜不能寐,茶饭不思,绞尽脑汁的都想要帮助斗山钢铁在船舶之外,再开拓出一条足够赚钱的支柱性业务来。
而在他的眼中,半导体芯片,无疑是一条极为可行的方案。
如此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看到三心海里士已经通过半导体芯片赚了大钱,也不仅仅是因为看到手机逐渐普及的趋势,知道未来的半导体芯片还有着更加广阔的空间。
更多的原因还是因为随着船舶的发展,他发现现代的船舶越来越趋向于电气化,智能化。
他希望他们家的斗山集团能把握住这次的机会,利用半导体和芯片先行抢占船舶半导体芯片的制高点……
如此一来,即便将来他们斗山集团无法在手机等等电子产品的半导体芯片方面干出什么成绩。
但只要能把船舶方面所需的半导体芯片做好,那他就已经可以保证在未来的百十年之内,他们家的斗山钢铁依旧能够牢牢的占据世界船舶制造龙头的位置,屹立不倒。
只可惜他的这些计划,几乎是刚刚提出,甚至是都还没来得及交由董事会讨论,就已经直接被朴荣辰,朴荣晚等几个大股东为首的董事会成员,给一票否决。
想到二人在带头否决自己提议时那得意的嘴脸,朴荣午便是忍不住的狠狠灌了一口酒,西八出声,心说这两个狗崽子……
你们想抢总裁的位子我能理解,毕竟一山不容二虎。
可问题是你们为了跟我作对,居然完全不顾我们家斗山钢铁未来的发展,当真是岂有此理!
“要不是看在都是一个爹妈生出来的亲兄弟的份上!”
“我怕是早就找人干掉你们了!”
“难不成你们还以为你们会有在董事会上跟我作对的机会?”
心里愤愤的想着这些,但对于除了找上几个脱北者将朴荣辰朴荣晚干掉之外,到底还能有什么方法才能让二人能将目光稍微放的长远些,别仅仅是为了跟自己作对,就完全否决自己的计划这事……
在一时之间,朴荣午却也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就在朴荣午为了推进他的让斗山钢铁进军半导体芯片产业而绞尽脑汁,但在一时之间却又束手无策之际,心腹手下金骏满小跑进门,表示就在刚刚,他们接到了国内振东船务想要让他们帮忙建造二十艘万吨级远洋货轮的计划。
“不仅要二十艘!”
“还希望我们能在五年内交付完毕?”
听到这话,朴荣午那是禁不住的冷哼,表示要是一艘两艘,那便也罢了。
毕竟现在他们斗山钢铁里头有好几艘的同类型货轮已经建造的差不多了,到时候只要交付,那就可以帮忙建造。
但二十艘,并且要求五年内交货,那可就不一样了。
毕竟这么多的货轮,意味着要不能新建造几个专门的船坞出来帮忙建造,那根本就没有任何可能。
要早个几年,甚至是换个地方的客户过来下的订单,那都没有问题。
毕竟早几年船舶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趋向,还远不如现在这么明显。
毕竟他们斗山钢铁在船舶方面的技术即便是在世界范围,那也是遥遥领先。
要换个地方的公司给斗山钢铁下这么大的订单,那往往都不仅仅意味着这二十艘船只本身赚多少……
更意味着这公司往后的船舶的订单包括后续的维修,那可都得指望他们斗山钢铁!
要能和这样的大客户搞好关系,别说是专门再建造一座船坞,便是帮忙建造上几座,朴荣午那怕连眼皮子都不会眨一下。
但问题是现在下订单过来的不是别的公司,而是来自于国内的振东船务!
“早几年,咱们斗山钢铁多多少少还能从他们国内拿到点船舶以及维修升级方面的订单!”
“可自从他们国内趁着老苏家闹分家,成功把老苏家的黑海造船厂给洗劫了以后!”
“这几年别说是船舶订单!”
“便是连船舶维修的订单,咱们可都是连一单都没有接到过!”
“甚至听说他们那边的船务公司的人放话,说为了支持达利安等他们自己造船厂造船技术的发展!”
“那是宁可拼着花高价却只能买到质量之类远远不如咱们的垃圾船,他们也宁可购买他们达利安造船厂之类帮忙给造的船,那也绝对不会便宜我们!”
“现在又在这咱们斗山钢铁下定决心要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的关键时刻给咱们下订单过来!”
“要说他们振东船务真的只是为了让咱们帮他们造船,而没有任何别的居心……”
“我是打死都不会相信!”
想着这些,朴荣午那是毫不犹豫的让金骏满告诉振东船务,表示除非是振东船务能够同意延长交货时间,并且签署后续的船舶维护,升级等等都由他们斗山钢铁来提供服务的捆绑措施!
那么这批船舶订单振东船务愿意交给谁做就给谁做,反正他们斗山钢铁那是绝对不接。
毕竟相比这种建造二十艘船只的快钱,他现在宁可将斗山钢铁账上那些有限的资金全都集中到推动斗山钢铁往数字化,智能化方面转型上来。
一旦成功,后续的收益那怕是能千倍万倍于建造十几二十艘远洋货轮所获得的收益!
听到这话,知道朴荣午到底有多么勃勃雄心金骏满那是丝毫没有犹豫,第一时间便向蔡文泽回话。
本来以为这么大一笔订单过去。
斗山钢铁的朴荣午朴荣辰等哪怕都得亲自包机过来跟自己洽谈,并且还得在原本该有的基础上给自己一个大大的优惠。
没想到等来的却是金骏满那冷冰冰的态度。
要是以往听金骏满这种态度,蔡文泽怕即便不破口大骂,那怕也不可能再跟斗山钢铁多说一句废话……
毕竟他现在可是挥舞着钞票给人赚。
他可不会认为自己的钱除了他斗山钢铁之外,那就没地儿花去。
不过这次蔡文泽却不敢有丝毫大意,闻言之后先是陪着笑脸询问金骏满朴荣午到底是因为什么,才会放着自家这么大的一笔订单居然不肯接之后,这才是第一时间拨通了杨振的手机。
“斗山钢铁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推动他们斗山钢铁在相关方面的数字化以及智能化!”
“除非是我们延长工期,并签订后续的升级维护之类,都得交给他们斗山钢铁来进行的捆绑政策……”
“不然他们斗山钢铁就不接咱们的订单?”
听到蔡文泽的话,还有点没搞清楚具体情况的沈强是忍不住的暗骂,表示朴荣午之前可没少打电话过来,表达了想要跟振东远洋合作的意愿。
结果现在自家主动把订单给送上门去,他倒是还翘起来了……
简直是给脸不要!
相比于沈强这种都有点儿恼羞成怒的态度,杨振对于朴荣午的决定却反倒是有那么点儿欣赏。
毕竟作为一个经历过时代的人,他太明白最近这几年的时间,对于那些网络数字化,智能化有极大应用空间的产业来说,到底有多么的重要。
只要能在这几年的时间内成功完成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企业,那么在他所经历过的记忆中,那就没有一家不是混的风生水起的……
相较之下,那些后知后觉的企业可就不一样了。
多少所谓的百年老字号,那都倒在了这一波的浪潮之下,剩下的也大多都半死不活。
能在反应过来之后奋起直追,并且成功追上的,可谓是百不存一!
作为一个时代的土著,朴荣午居然能做出宁可不接振东船务那足足二十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也要先推动斗山钢铁先完成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转型……
这等眼光和魄力,杨振那当真是想不佩服都不行。
“也算是个人才啊!”
“可惜不是我的手下!”
“要不然我非得重用不可!”
微微叹息一声,杨振便直接对着电话开口,问蔡文泽朴荣午是不是还有几个弟弟。
“是有几个弟弟!”
“其中能力最强,并且在斗山钢铁持股最多的两个分别叫朴荣辰和朴荣晚!”
“并且我还听说为了争权,这几兄弟这几年那是明争暗斗不断,闹的简直是不可开交……”
因为本身就是个极聪明的人,再加上从当初振东远洋创立到现在,也跟了杨振足足十来年的时间,极其熟悉杨振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