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路上,爹娘和离了糖油粑粑真好吃

第584章 青天娘娘

(感谢魏魏sunshe投了2张月票。)

李十月坐镇“破浪”二号,她站在船头,目光冷冽的扫视着整个战场。

通过金雕的视野,她迅速告知身旁的玄甲锐士,通过旗语,不断微调着船队的进攻方向,指挥船队高效的对倭寇进行收割。

她的狠辣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不接受投降,不给予怜悯,所有命令的核心只有一个——彻底歼灭!

战斗从午后持续到日头西斜。

倭寇的联合船队已然崩溃,超过三分之二的船只被击沉或焚毁,海面都被染成了淡淡的红色。

终于,残存的倭寇彻底失去了抵抗的意志,剩下的二十余艘各式船只上的倭寇纷纷跪在甲板上磕头求饶了。

“将军,他们投降了!”

孙小六兴奋的来报。

李十月看着那些跪伏的倭寇,眼中没有丝毫波动。

“投降?”

她冷笑一声,“告诉他们,放下所有武器,集中到一条船上。

敢有异动,格杀勿论!”

李十月她当然不会在海上屠杀已经放下武器的俘虏,但这不代表她会放过他们。

这些俘虏,将是极好的苦力,也是未来与倭国某些势力“交谈”的筹码。

清点战果,此役堪称辉煌。

击沉、焚毁倭船近三十艘,斩杀倭寇超过一千五百人,俘虏近千人!

缴获的物资堆积如山,尤其是那几艘未被完全撞毁的福船上,竟是让玄甲军搜出了大量金银财宝和粮食军械出来。

李十月她没想到,这些人出海打仗竟然还敢带着这么老些金银?

而李十月一方,仅损失了不到十艘由缴获倭船改装的战船,伤亡士兵不足二百人,核心的钢骨福船除了船头撞角有些磨损变形外,并无大碍。

夕阳的余晖洒满海面,映照着上头漂浮的残骸和投降的船只。

李十月她仍旧站立在船头,在她的肩头上站着的仍旧还是那只金雕,她的身后则是燃烧的战场和垂头丧气的倭寇俘虏。

经此一役,倭寇主力尽丧,元气大伤,至少在三年之内,他们应是再无力组织起大规模的西侵了。

李十月用最直接、最暴烈的方式,兑现了她的誓言——犯我海疆者,虽远必诛!

她的威名,将随着这场碾压式的胜利,彻底震撼整个东海,甚至传回倭国本土。

而拥有金雕视野和“灵力马达”战船的李十月,未来必定会成为这片辽阔海域的无冕之王!

她目光所及,皆为猎场。

接下来,便是如何巩固这用鲜血换来的海疆安宁;

以及,如何利用手中的力量,去获取更大的战略主动。

大海,在李十月的面前,已然改变了颜色。

李十月带领主力战船“破浪”停在蛇盘岛外,孙小六带着十余艘小型海船,靠近了蛇盘岛;

他是按着李十月的命令,一是去杀尽蛇盘岛上留守的倭寇;

二是去岛上搜刮倭寇可能留下的物资的;

虽然在倭寇的战船上搜出了不少金银,粮食和武器;

但该说不说,于倭寇他们的老巢——蛇盘岛上,肯定还有物资存在!

毕竟,他们烧杀抢掠这么久了,不可能把所有抢来的东西,就都运回倭国本土了。

三么,则是去看看蛇盘岛这个较大的岛屿上,是不是有被倭寇抓去的汉人?

这自己人总得解救回来。

等蛇盘岛都被搜了个精光,该杀的杀,该绑的绑,该搬的搬,该带走的都带走了;

李十月就下发了命令——返航!回建安!

待得十月中旬,建安港内,桅杆如林,凯旋的船队缓缓驶入。

与出征时的肃杀不同,此时的港口人声鼎沸,锣鼓喧天。

消息早已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建安城内外——李将军她又打胜仗了!

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捷!

船还未完全靠稳,岸上黑压压的人群就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

“李将军!”

“青天娘娘威武!”

“快看!那就是‘破浪’!

那可是神仙坐的船啊!”

人们踮着脚尖,伸长脖子,在港口、在沙滩上、在礁石处,争相目睹那传说中不需要帆布就可以开动的福船。

当李十月一身玄甲,肩立金雕,出现在“破浪”二号的船头时,岸边的欢呼声达到了顶点。

阳光洒在她身上,仿佛真的有一层神性的光晕出现。

李十月她目光平静的扫过沸腾的人群,脸上并无太多喜色,只是微微颔首。

孙小六早已先期押送着部分俘虏和战利品回来了。

关于蛇盘岛大捷、焚毁倭船数十艘、斩首俘获数千倭寇的辉煌战绩,早已被添油加醋的渲染成了神话,供众人称颂了。

如今主角归来,神话便被彻底坐实!

“杀得好!杀光那些天杀的倭寇!”

“俺家小子就在李将军的船上当兵,这回可是立了大功了!”

“以后咱们出海打渔,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欢呼声中,夹杂着百姓们最质朴的感激和喜悦。

持续近两个月的海上清剿,建安沿海终日弥漫着的那股子若有若无的血腥气。

但这股子味道也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往日里耀武扬威的倭寇,如今成了李十月功勋簿上的数字和即将进入苦役营里瑟瑟发抖的囚徒。

那些被俘虏的近千倭寇,立刻被如狼似虎的镇军士兵押解着,套上沉重的镣铐,送往建安的矿场和需要疏浚的河道渠陂(bei)。

他们代替了原本需要服徭役的建安青壮,去干这些最脏最累最危险的活。

而本地的百姓,则只需承担一些筑垒、巡防、搬运军资等“轻便活”,甚至还能因此得到些许粮米或铜钱作为酬劳。

两相对比之下,李十月的威望在建安百姓心中一下子就达到了顶峰。

“青天娘娘!

真是救苦救难的青天娘娘啊!”

“可不是吗?

要不是将军,俺们今年哪里能安安生生打渔?

早就被倭寇抢光杀光了!”

“听说娘娘是天上的女武神下凡,专门来救咱们建安百姓的!”

街头巷尾,茶肆酒馆,“青天娘娘”的称谓不胫而走,越传越广,越传越神。

人们真心实意的感激着李十月带来的安宁,也将对未来的期盼寄托在了她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