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今岁大旱,江河落滩,谷物绝

小太子回宫后,端坐好,立刻有个侍女过来。

“殿下,这次陛下并非是出去游玩,而是有比较紧急的事情,先行离开。”

“殿下那时候正在外游学,陛下说不要打扰殿下,等回来再说。”

太子搬出皇宫后,作为帝国未来的继承人,赵龙并没有第一时间将太子的脑子用知识来污染。

而是让他多走出去看看。

给小太子布置很多学业。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光知道庙堂之高,最多只能是一个过渡之君。

要知道民间疾苦,知道官员结构,听到不同的声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太子完成的很好。

他从有意识开始,就知道自己的使命。

他的未来,会继承这个庞大的帝国。

他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

小小的人,板着一张脸轻轻点头,禀报消息的大宫女,看的啧啧称奇,很想去揉揉这么一个俊酷的小少年。

“吾能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大宫女当即正色起来:“许夫人早些时候推测,河东、河内、颍川等地,今年可能会有大旱。”

“根据当地官员禀报,今年初开始,的确就鲜少落雨,良田已经开始有干旱的迹象。”

“陛下带着皇后娘娘和许夫人一起,紧急前往察看当地的情况。”

太子有些惊讶:“大旱?”

“大秦重建后,本该是顺应了天意,风调雨顺,为何会有大旱?”

大宫女并不知道这事怎么回答,摇头。

她就只是一个宫女而已,哪儿管得了国家大事。

只是,这在小太子的心中,扎上一根刺。

这段时间,多出去看看。

才能知道他从小生活的繁华长安之外,是何等景象。

大秦,只有一个长安!

在陇西边地,当地的边民百姓,一边清扫着当地山中残存的贼寇,一边支持大秦开发河西走廊,生存条件极为艰苦。

在颍川各地,天下乱战冲击最凶悍的地方,曾十室九空。

这些年迁移了不少人口过去。

即使这是关中外,较为繁华的交通要道,当地的百姓为了快速恢复生产,省吃俭用,依旧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刚从战时体制转化为现在的制度,养着一大家子人,努力生存。

还有很多的地方。

大部分百姓的声音,是对大秦称颂不已。

“老朽活了大半辈子,总算是过上每天能喝到一碗热粥的日子,这是千古不见大盛世啊……”

盛世,会有大旱?

这对于刚稳定下来的大秦而言,将会产生巨大的冲击!

太子也很想要去看看。

不过,他知道自己被留下的用意。

他是太子。

皇帝不在,他必须要坐镇国都。

和大宫女告别后,太子就去丞相府拜访,见到来来往往的人,一如往常般匆匆而过。

张苍看到那小身影的时候,还愣了一下:“太子?”

“丞相。”

太子恭敬的行礼,重建帝国文明的父皇,极为伟大。

但是也不能忽略这些为了帝国,兢兢业业的官员。

太子被教的极好,礼仪到位。

张苍看着小小的身影,已经有着帝国定海神针一般的风范!

极为老成。

陛下的心,早就飞到大秦外面去了,这小太子可得看紧了。

是整个丞相府的心头宝。

当即安排太子进去,商议的事情也没有瞒着太子。

丞相府的这些核心人员都知道,别看这小小的一只,实则太子早慧,不能按照年纪来看。

太子也是这时候,才知道各地旱情虽然才初见端倪,但是范围之广,可能存在的时间之长,都远超想象。

并且,如他担心的那般,还有很多怪异的传言。

“现在民间已经不少地方在说,陛下复国后,穷兵黩武,正在遭受上天的惩罚,今年初开始,雨水不丰,可能会出现大旱!”

“大部分都是楚地百姓。”

“趁着大旱还未曾彻底爆发,即刻将端午节安排出去,纪念英魂,阖家团圆,保佑风调雨顺,驱邪避祸……”

“楚地反秦的声音一直比较激烈,还需要时间平复,查清楚那些反秦的声音来自何处!”

这时候,太子才知道之前薄夫人所说的节日之意。

消除大旱之时,那些不利声音带来的影响,以及让百姓们要有个奔头。

太子看着丞相府有条不紊的安排下去,心中逐渐安定。

他还小,还不是插手政务的时候,可以多看看。

张苍也一直注意着小太子,看着小小的人儿,那般认真的目光,心中满意极了。

秦五世皇帝陛下,必然是一个非常勤劳的帝皇!

……

赵龙这次从长安离开,没带着多少人。

就自己的亲卫统领赵贲,一百亲卫心腹,以及皇后和许夫人。

在进入到河内的时候,已经能够感受到一丝燥热。

“才五月份,就如此燥热,今年的天气,果然不对劲啊……”

赵龙跟着大秦走过十年,已经过了而立之年。

多年的上位生涯,变得更加成熟。

此时,这位早已能够完全做到喜怒不形于色的帝王,满脸都是担忧之意。

大旱之下,必是生灵涂炭。

即使已经按照秦文化加强教育,百姓们已经认同大秦。

然而,时间太短了。

各地百姓对于故国的思念,没这么消失。

哪怕是后世,还有人思念消亡几千年的故国。

各地多以故国为名。

大旱将会惹出无数的牛鬼蛇神。

这种潜在的威胁,对于大秦存在的影响,同样是极为恐怖。

他倒是不担心大秦整体的情况。

作为一个建立多年的国家,两次复国,威势还是很深的。

不会因一次大旱,就动摇到国基。

只是,那些真正生存在大旱中的百姓,将会损失惨重,极为痛苦!

要是这时候有人搞事儿。

百姓才是受害者。

“能观察出,这片地区具体的情况吗?”

赵龙对大旱的情况,了解有限,目前知道的内容,有不少也是临时抱佛脚了解的。

但是,赵龙身边带着的这位,许莫负,如今他的夫人之一,可是一位行走的天气探查仪。

许莫负年初就提醒帝皇,感觉到天象的不对劲,感受到大旱的气息。

根据官员禀报,确定大概位置后,当即跟着帝皇一起亲自现场查看。

只是,亲自来到这片大地,她浑身都充斥着一股极为不快的感觉。

当听到帝皇询问的时候,她的神情已经是变得有些苍白:“今岁大旱,江河落滩,谷物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