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耐人寻味
否则,还真是给人一种看不起人的感觉。
金家家主听到崔家家主终于问出这个问题,心中不觉得意一笑。
任你再是老狐狸,也难逃我的魔掌,让你自己问出这个问题,不怕你不行贿。
他要的就是这样效果。
只凭他们金家一家人,恐怕很难令那位的新路军的统帅穆英感到动心。
既然如此,那就拉上其他三家一起给那穆家行贿。
凭借他们四家的财力,他不相信那位穆帅不会动心,要知道他们四家若是加在一起,所行贿的财力恐
怕不会弱于百万之巨吧。
当然,作为河州城的四大家族之首,他要做的就是要让其他三家跟随。
可是在向那位穆帅行贿之时,又要控制他们的度,不能令他们所上交的财物超过自己。
同时,又得让他们大出血一次,从而加在一起,定要足够打动那位穆帅放可。
在这样的心思下,那么他们所能上交的财富,就显而易见了。
那就是每家达到三十万两的白银即可。
这样一来,他们四大家族总共就能向那位穆帅行贿超过百万二十万两。
这样既能保证她能够为他们四大家族尽心办事,同时又不会让其他三家超过自己。
保证他们金家在那位穆帅心中地位,这就是他作为金家主事人的计划和打算。
嗯,我家是五十万。你们几家就看着办吧。”
金家家主看着那位崔家主事人,笑呵呵道。
其实,哪怕只是四十万的财富,已是他们金家拿出的最大流动资金了,若是再加就要卖房卖地了。
同时,这也已经让他们感到了伤筋动骨了。
可以说,若不是为了他们家族的未来,家族的生死存亡,他们怎么可能会一下子拿出如此多的财富,去行贿一个人呢?
而那位崔家家主听到这么多的银两之后,果然一下子变了脸色。
他轻声咳嗽了一声,皱了皱眉头,捋了捋胡须。
几十万的家资,作为四大家族他们还是能够拿出的,可是他现在要考虑的是,这位金家家主口中到底有多少是真话,有多少是假话。
他可不能全部相信这位金家主事人的话。
若是那样的话,恐怕他们崔家在河州城早已没了立足之地了。
怎么可能还能逍遥自今呢?
虽然说不能全部相信,可是也能从中得出一些的真相。
比如,这位金家家主真的向那位新路军的统帅了上贡了数十万的银子转。
否则,他怎么可能敢如此的笃定。
至于是不是五十万的银两,那就有待商榷了。
按照他的推测,就算达不到这个数目,却也不会相差太多。
这金家的主事人之所以说出如此多的数目,恐怕就是让我们少跟一些,从而达到他们崔家独占头名的心思。
这样一来,他们金家作为上贡最多的家族,自然而然也就被记下了。
这次可要好好的思量一下,送多少好了.
河州城金家的主事人计划虽好,可那崔家的家主也并非庸才。
当他听到金家送给了那位大明帝国新路军统帅一下子五十万的银两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不真实。
他当然不否认这位金家家主能拿出如此多的银两。
可以说,拿出这么多的银两,对于他们四大家族来说,也许是伤筋动骨,可是与自家的未来相比,那还是值得的。
他唯一不相信的就是,那位新路军的女帅穆英,究竟收了没收这笔金家的孝敬费?。
是不全收了,还是只收了其中的一部分人,这倒是他所不明白的。
不过,看着眼前金家主事人有恃无恐的样子,倒是可以推测出,那位穆英大帅是真收了他家的银两。
否则,这位金家的主事人不会这么放松。
至于究竟收了多少银子,这倒是个问题。
反正他不相信是五十万两,只能比这个数量要少许多。
若是这样的话,他们崔家就可以放心了,他们也不必担心太艰难了,否则真让他们也拿出这么多的财富的话。也许可以拿出,可那样对他们家族的伤害也是极大的,甚至还会让他们这么大的家族分崩离析也说不定。
既然现在知道他们金家所拿出的不到五十万,他们崔家就能仿照这个稍微的降低下。
反正他们其余三家本来的财力,就比不过这金家,拿出稍微低一些也是应该的。
若是超过了这金家反而不会太好。
作为十分了解汉家文化的高句丽贵族,他们可是知道那一句俗话,露头的椽子先烂的道理。
若是贸然超过了那金家,也许能博得那位新陆军统帅穆英的好感,但也可能会辈其当作一个巨大的肥羊给宰杀了。
所以,他们崔家孝敬的比他们金家稍微少一些,才是正理。
这样既能维护其中的关系,也不会贸然显眼。
想到这里,这位崔家的家主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
只不过,如此一来,他们四家所孝敬上去的就要超过了百万之巨。
而且,他们这四大家族一带头,那些依附他们的中小家族,也必定不能在一旁看热闹吧。
在如此的关键时刻,他们怎么也要跟风往前凑上一凑,不是吗?
这样一来就能想象得到,这次那位新路军的统帅要从他们这些的旧有贵族的家中,敲诈多少的银两。
数目简直是惊的吓人。
要知道他们河州城的这位新路军的统帅,前些时日似乎才从茫茫大海上追回了那高句丽王室的宝船。
上面装的金银珠宝,何止百万?
若是所料不错的话,定是有千万之巨,可现在这位新陆军的统帅穆英还是不满足,竟也开始收起他们这些旧有贵族的孝敬了。
他现在都开始有点怀疑,那什么科举取士的方策,是不是这些人想出的手段,为的就是要从他们这些人的手里敲诈走一笔又一笔的银两。
怎么说,这次的战争大明帝国也消耗了不少。
他们在占领区域并没有想象中的掳掠百姓,也没有打豪强分田地,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大军的粮饷也就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负担。
好在这位大名鼎鼎的穆帅,从大海上追回了那笔巨额的银两,这才暂时保证了那大明十余万北征将士的粮饷。
至于以后如何,也许就要看他们在高句丽的赋税了。
不过,那位大明皇帝还真是极为的有魄力,此次竟敢直接宣布免除三年的高句丽徭役赋税。
可以想象这样一来,虽能获得他们高句丽的百姓顺心,也有利于他们的稳定统治,使经过长达一年战乱的高句丽得以恢复发展。
可这些政策,却有个很大的不稳定因素,那就是它会给大明帝国的朝廷,带来极为沉重的财政负担。
相信这个问题,那位英明神武的皇帝不会没有考虑过。
可它还是这样坐了,这就令人耐人寻味了。
他究竟是要如何做,才能保证财政负担较少呢?
难道是想让……这些占据各州城的大明将帅各自想办法,就比如现在……敲诈他们这些旧有的贵族。
这位崔家的家主,瞬间想到了很多,而且,他的这些想法并非是无的放矢,没有根据的。
就比如这位金家家主找上门来了,就是一个很可疑的征兆。
可是就算是这样,他们这些旧有贵族也没有太好的应对之策。
站起来反抗,不说他们没有了兵权,对方实力十分强悍这一点。就说现在高句丽的百姓们,愿意支持他们不支持,仅这一点就让他们举步维艰了。
没有一个民心的支持,想要大明帝国,那种程度可以想象有多么的艰难。
不说其他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整个河州城,就算他们四大家族联合所有的中小家族也不一定撼动所操持军权的大明新路军。
这就是现实,不是他能更变的。
所以,现阶段,就算他能理清这里的所有关系,他所能做的也就是老老实实拿出这些银两来。
而后孝敬给大明帝国的将帅们,再有他们拿着这笔巨大的孝敬费用来收买他们高句丽的百姓。
此时,这位崔家家主在震惊的同时,也暗自感叹,这些大明帝国的统治阶层还真是好手段啊,就这样就成功收买了人心,打击了他们这些旧有贵族的同时,还稳定了他们的统治。
可以说,在这三方内,唯一受损的也许就是他们了。
而这可是光明正大的阳谋,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哪怕知道,可是一点的办法也没有,只能老老实实的遵守。
若是敢反抗,那么只有一个下场,就是整个家族都要危险。
可以想象,这大明帝国的统治者,是多么的强硬?
好在面对这样的举措,他们这些旧有的贵族,也很识时务,不想反抗,更不敢去寻衅闹事。
此时的他们,只想痛痛快快的把银两给准备好,而后交给这大明朝廷。
这样虽然让整个家族伤筋动骨,可那总要比全家千余口人跟着覆灭要强吧?
曾经高高在上的高句丽王室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