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打造日不落帝国凌空微步
第四十九章 拉拢陈太后
小
大
第四十九章拉拢陈太后
慈宁宫。
朱翊钧一大早就前来仁圣皇太后的寝宫,他刚下御辇,就望见陈太后在殿门迎接他。
“钧儿。”
陈太后望向朱翊钧,脸露微笑,一副慈爱的样子,令人感到无比亲切。
朱翊钧走到陈太后面前,立刻弯腰施礼,口中说道:“儿子来给母后请安了。”
“快进来吧,让母后好好看看你。”
陈太后将朱翊钧拉进宫中,两人开始闲聊。
虽然陈太后只是朱翊钧的嫡母,但是却对他疼爱有加,更胜过李太后。
“母后,儿子给你带了礼物。”
朱翊钧朝着太监张鲸使眼色,对方立刻心领神会,命手下的小火者将木箱抬了进来。
“钧儿有心了。”
陈太后心里乐开了花。她本长久住在宫中,哪里有欢乐可言,只能等朱翊钧前来,和自己聊聊天,才能排解苦闷。
“母后,猜一猜儿子送你的是什么东西。”
陈太后乐呵呵地傻笑道:“钧儿送我什么,我都喜欢。”
小火者打开木箱,里面全都是字画。
其中就有朱翊钧近些时日所练就的书法。
只见,两个小火者将一幅字画,当着陈太后的面摊开,上面写着铿锵有力的毛笔字:“天下慈母。”
陈太后上前走去,认真地端详着,立刻询问道:“钧儿,这是你所写的。”
朱翊钧点点头,随后答复道:“母后,这是儿子的拙作,请你过目。”
“我的儿的字好比王羲之,日后必能成为一代圣君!”
宣纸之上还留着一行小字:“儿子朱翊钧赐予仁圣皇太后。”
显然,“天下慈母”四个大字的用意,是在夸赞陈太后。
“母后,儿子想要将字画给裱起来,放在你的寝宫里。”
朱翊钧表意是裱字画,其实是向世人表明陈太后才能称之为天下慈母!
陈太后实在是欢喜得不得了,她抱起朱翊钧就是一顿疼爱。
“母后,你家一族尚还有谁?”
陈太后虽然很疑惑,但还是如实回答。
“家里的人都还健在,父亲和三个长兄。”
朱翊钧思忖一会,继续问道:“安固伯现在身在何处?”
安固伯就是陈太后的爹陈景行。
陈太后笑道:“钧儿,我爹就在京城。”
陈景行向来名声很好,不像武清伯那种的勋贵。
“儿子想给安固伯封个公。”
朱翊钧话出此言,给陈太后吓了一大跳。
“钧儿,你怎么萌生了这种想法?”
皇帝主动给自己的父亲封公,陈太后当然高兴。
只不过,她搞不清楚朱翊钧是怎么想的。
主要是朱翊钧的姥爷武清伯李伟尚未都没能封公,她一个嫡母,倘若家族之中封公,必然是会引起他人的非议。
“安固伯向来是名声在外,深得百姓尊重。”
“儿子觉得应该给陈景行封为安固公。”
古代封建王朝的爵位,从高到低为:公、侯、伯爵、子、男。
这……一时间,陈太后陷入沉思之中。
自己的父亲能封公,她自然是高兴。
日后自己的家族在整个勋贵之中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只不过,陈太后怕李太后为此生气,毕竟她作为朱翊钧的亲生母亲,自己的爹李伟都没封公。
“母后,安固伯为人亲和,向来受人爱戴,倘若分封为安固公,必定是服众的。”
经过朱翊钧几经劝说之后,陈太后点点头,她欣然觉得了父亲陈景行封公的提议。
太监张鲸见陈太后同意,他立刻进来宣旨:“皇帝诏曰:安固伯陈景行为人和善,深受爱戴,特此加封为安固公,赏赐一千银两、五十绸缎。钦此。”
朱翊钧这么一套操作下来,显然就是向陈太后表明自己对她的好。
陈太后向来是知恩必报,听闻圣旨之后,连忙跪在朱翊钧面前,口中说道:“钧儿,本宫替我爹先谢谢你。”
朱翊钧连忙将李太后扶起,并马上说道:“母后,这是儿子该做的。”
陈太后再度望向朱翊钧,她眼中闪着光。
没有想到朱翊钧会对自己这么好!
朱翊钧当然不是平白无故地对陈太后好,主要是想要通过陈太后以及附属的家族对勋贵们进行制衡。
当然,他这也还是陈太后的人情,毕竟对方总是在危急关头站在自己的一边,劝说李太后忘掉废帝的念头。
陈太后人好也不傻,她当然知道朱翊钧的意图。
“钧儿,但凡是母后能帮上忙的,你尽管说。”
朱翊钧正要开口想要述说自己的苦衷。
“太后,儿子想要为天下苍白做事,让大明百姓吃饱饭!”
陈太后见朱翊钧出此之言如何地澎湃激昂,情绪立刻受到了渲染。
“钧儿,先帝要是还在,看见你如此奋发图强,他不知会有多么高兴!”
朱翊钧一脸笑容地回答道:“母后,且听我继续说。倘若让百姓吃饱饭,就必须推行马铃薯,此物可以高产一亩二十石!”
陈太后听闻之后,难以置信!
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封建王朝,要是真能全面地推广马铃薯种植,那真可以让百姓吃饱饭。
“钧儿,你确定这玩意可以如此高产?”
陈太后从未听说过马铃薯,毕竟她整天身处在深宫中,哪里见过南方的农作物。
“母后不要担心,南方一带早已种植了此物。”
陈太后听信朱翊钧的话。
“现在春耕时节,百姓们早已将水田种上了稻穗,压根来不及种植马铃薯了。”
朱翊钧微微叹气,故作难过。
陈太后担忧地问询道:“钧儿,那你可种此物?”
朱翊钧见陈太后上套,连忙说道:“现在只有勋贵门的水田还空着,可以用来耕种马铃薯。”
陈太后立刻想起前些时日的事情,怪不得勋贵们闹上门来。
“钧儿,前些日子,官员和勋贵发生冲突,就是音位此事吧。”
朱翊钧并没有什么好隐瞒陈太后的,立刻点了点头:“母后,正是如此。”
“儿子知道此事必定会触及勋贵们的利益,但是为了大明社稷,必须退行马铃薯的种植,不然以后宗室人数越来越多,又要如何养那么多人!”
朱翊钧所言句句反映现实问题,陈太后当然知道。
“钧儿,母后知道你想成为圣君,可其中的惊险与难处实在是太多。”
陈太后身处深宫之中,她一个女人也要自己的难处。
“母后要怎么才能帮你。”
陈太后还是实诚人,立刻问询最为主要的问题。
“儿子不怕过多劳烦母后,只是想让你劝说劝说生母。”
陈太后就会料到,朱翊钧让她去制衡李太后。
虽然陈太后不是朱翊钧的生母,但是她作为后宫之首,又是隆庆先帝的第一任妃子,自然是有一定的地位,说的话还是很管用。
“生母受到外界的干扰实在是太大,一时之间弄不清楚主次,还请母后可以好好告知她儿子的难度。”
陈太后压根无法拒绝朱翊钧的请求,谁叫她受了好处,更何况她本来就疼爱朱翊钧。
“钧儿,你放手去干。母后在后方支持你,我一会儿就去慈庆宫去见你母亲,好好和她讲一讲推广马铃薯的好处。”
得到了陈太后的承诺,朱翊钧连忙道谢。
“母后也不耽误你处理政事了,还是快快回去吧。”
陈太后实在是太善解人意了!
朱翊钧便乘着御辇,离开了慈宁宫。
他还有更加重要的事需要做!.
慈宁宫。
朱翊钧一大早就前来仁圣皇太后的寝宫,他刚下御辇,就望见陈太后在殿门迎接他。
“钧儿。”
陈太后望向朱翊钧,脸露微笑,一副慈爱的样子,令人感到无比亲切。
朱翊钧走到陈太后面前,立刻弯腰施礼,口中说道:“儿子来给母后请安了。”
“快进来吧,让母后好好看看你。”
陈太后将朱翊钧拉进宫中,两人开始闲聊。
虽然陈太后只是朱翊钧的嫡母,但是却对他疼爱有加,更胜过李太后。
“母后,儿子给你带了礼物。”
朱翊钧朝着太监张鲸使眼色,对方立刻心领神会,命手下的小火者将木箱抬了进来。
“钧儿有心了。”
陈太后心里乐开了花。她本长久住在宫中,哪里有欢乐可言,只能等朱翊钧前来,和自己聊聊天,才能排解苦闷。
“母后,猜一猜儿子送你的是什么东西。”
陈太后乐呵呵地傻笑道:“钧儿送我什么,我都喜欢。”
小火者打开木箱,里面全都是字画。
其中就有朱翊钧近些时日所练就的书法。
只见,两个小火者将一幅字画,当着陈太后的面摊开,上面写着铿锵有力的毛笔字:“天下慈母。”
陈太后上前走去,认真地端详着,立刻询问道:“钧儿,这是你所写的。”
朱翊钧点点头,随后答复道:“母后,这是儿子的拙作,请你过目。”
“我的儿的字好比王羲之,日后必能成为一代圣君!”
宣纸之上还留着一行小字:“儿子朱翊钧赐予仁圣皇太后。”
显然,“天下慈母”四个大字的用意,是在夸赞陈太后。
“母后,儿子想要将字画给裱起来,放在你的寝宫里。”
朱翊钧表意是裱字画,其实是向世人表明陈太后才能称之为天下慈母!
陈太后实在是欢喜得不得了,她抱起朱翊钧就是一顿疼爱。
“母后,你家一族尚还有谁?”
陈太后虽然很疑惑,但还是如实回答。
“家里的人都还健在,父亲和三个长兄。”
朱翊钧思忖一会,继续问道:“安固伯现在身在何处?”
安固伯就是陈太后的爹陈景行。
陈太后笑道:“钧儿,我爹就在京城。”
陈景行向来名声很好,不像武清伯那种的勋贵。
“儿子想给安固伯封个公。”
朱翊钧话出此言,给陈太后吓了一大跳。
“钧儿,你怎么萌生了这种想法?”
皇帝主动给自己的父亲封公,陈太后当然高兴。
只不过,她搞不清楚朱翊钧是怎么想的。
主要是朱翊钧的姥爷武清伯李伟尚未都没能封公,她一个嫡母,倘若家族之中封公,必然是会引起他人的非议。
“安固伯向来是名声在外,深得百姓尊重。”
“儿子觉得应该给陈景行封为安固公。”
古代封建王朝的爵位,从高到低为:公、侯、伯爵、子、男。
这……一时间,陈太后陷入沉思之中。
自己的父亲能封公,她自然是高兴。
日后自己的家族在整个勋贵之中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只不过,陈太后怕李太后为此生气,毕竟她作为朱翊钧的亲生母亲,自己的爹李伟都没封公。
“母后,安固伯为人亲和,向来受人爱戴,倘若分封为安固公,必定是服众的。”
经过朱翊钧几经劝说之后,陈太后点点头,她欣然觉得了父亲陈景行封公的提议。
太监张鲸见陈太后同意,他立刻进来宣旨:“皇帝诏曰:安固伯陈景行为人和善,深受爱戴,特此加封为安固公,赏赐一千银两、五十绸缎。钦此。”
朱翊钧这么一套操作下来,显然就是向陈太后表明自己对她的好。
陈太后向来是知恩必报,听闻圣旨之后,连忙跪在朱翊钧面前,口中说道:“钧儿,本宫替我爹先谢谢你。”
朱翊钧连忙将李太后扶起,并马上说道:“母后,这是儿子该做的。”
陈太后再度望向朱翊钧,她眼中闪着光。
没有想到朱翊钧会对自己这么好!
朱翊钧当然不是平白无故地对陈太后好,主要是想要通过陈太后以及附属的家族对勋贵们进行制衡。
当然,他这也还是陈太后的人情,毕竟对方总是在危急关头站在自己的一边,劝说李太后忘掉废帝的念头。
陈太后人好也不傻,她当然知道朱翊钧的意图。
“钧儿,但凡是母后能帮上忙的,你尽管说。”
朱翊钧正要开口想要述说自己的苦衷。
“太后,儿子想要为天下苍白做事,让大明百姓吃饱饭!”
陈太后见朱翊钧出此之言如何地澎湃激昂,情绪立刻受到了渲染。
“钧儿,先帝要是还在,看见你如此奋发图强,他不知会有多么高兴!”
朱翊钧一脸笑容地回答道:“母后,且听我继续说。倘若让百姓吃饱饭,就必须推行马铃薯,此物可以高产一亩二十石!”
陈太后听闻之后,难以置信!
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封建王朝,要是真能全面地推广马铃薯种植,那真可以让百姓吃饱饭。
“钧儿,你确定这玩意可以如此高产?”
陈太后从未听说过马铃薯,毕竟她整天身处在深宫中,哪里见过南方的农作物。
“母后不要担心,南方一带早已种植了此物。”
陈太后听信朱翊钧的话。
“现在春耕时节,百姓们早已将水田种上了稻穗,压根来不及种植马铃薯了。”
朱翊钧微微叹气,故作难过。
陈太后担忧地问询道:“钧儿,那你可种此物?”
朱翊钧见陈太后上套,连忙说道:“现在只有勋贵门的水田还空着,可以用来耕种马铃薯。”
陈太后立刻想起前些时日的事情,怪不得勋贵们闹上门来。
“钧儿,前些日子,官员和勋贵发生冲突,就是音位此事吧。”
朱翊钧并没有什么好隐瞒陈太后的,立刻点了点头:“母后,正是如此。”
“儿子知道此事必定会触及勋贵们的利益,但是为了大明社稷,必须退行马铃薯的种植,不然以后宗室人数越来越多,又要如何养那么多人!”
朱翊钧所言句句反映现实问题,陈太后当然知道。
“钧儿,母后知道你想成为圣君,可其中的惊险与难处实在是太多。”
陈太后身处深宫之中,她一个女人也要自己的难处。
“母后要怎么才能帮你。”
陈太后还是实诚人,立刻问询最为主要的问题。
“儿子不怕过多劳烦母后,只是想让你劝说劝说生母。”
陈太后就会料到,朱翊钧让她去制衡李太后。
虽然陈太后不是朱翊钧的生母,但是她作为后宫之首,又是隆庆先帝的第一任妃子,自然是有一定的地位,说的话还是很管用。
“生母受到外界的干扰实在是太大,一时之间弄不清楚主次,还请母后可以好好告知她儿子的难度。”
陈太后压根无法拒绝朱翊钧的请求,谁叫她受了好处,更何况她本来就疼爱朱翊钧。
“钧儿,你放手去干。母后在后方支持你,我一会儿就去慈庆宫去见你母亲,好好和她讲一讲推广马铃薯的好处。”
得到了陈太后的承诺,朱翊钧连忙道谢。
“母后也不耽误你处理政事了,还是快快回去吧。”
陈太后实在是太善解人意了!
朱翊钧便乘着御辇,离开了慈宁宫。
他还有更加重要的事需要做!.